APP下载

曾玫 专家型“妈妈”

2021-06-08王炬亮余运西

大众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复旦大学患儿肺炎

王炬亮 余运西

曾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一直从事儿童感染、传染病的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 在诊治小儿感染、传染病、儿童抗生素合理应用、儿童疫苗的合理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抗生素应用策略和疫苗的临床问题。

“敬爱的党组织,我的预备期已满,今天我正式向党组织提出转为正式党员的请求。”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曾玫教授迎来了转正的光荣时刻,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去年3月,曾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火线入党”。作为感染科医生,疫情来袭时她当仁不让,勇往直前。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心里有梦,眼里有爱,一心一意为患儿。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讲科学,强本领,不断更新知识,给患儿最合适的治疗,给团队最得力的支撑。

从医生到“战士”

曾玫是儿科感染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她1994年7月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入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从医26年,她立志做“儿童陡康的守护者”,从一名青葱的住院医师成长为一名儿童传染感染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和科室副主任。

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曾玫带领的感染科医疗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是上海市诊治新冠肺炎的唯一儿童专科定点医院,感染科作为“前线的前线”,加班熬夜已成常态。由于疫情来得突然,曾玫是感染科主任,同时也是医院专家组成员,不仅要带领团队接诊处置疑似患儿,每天还要参加讨论并制定和修订新冠相关工作流程及临床方案。甚至连续几天睡在医院,对此她似乎也习惯了。

作为儿科医院防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20多年来大大小小的疫情曾玫经历过不少。无论是2009年流感大流行,还是之后不断发生的EV71手足口病流行,抑或2013年H7N9禽流感的暴发,她都毫不犹豫,冲锋在前,被誉为感染科的“定海神针”。多年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已经让曾玫练就了敏锐的嗅觉,能够“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警惕性”。

就在2020年1月上旬,当获知出现一种新型未知病毒的消息后,曾玫已经有了预感,此后整个医院开始防疫动员,做了好几次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尤其是感染科,大家做了临战准备,随时迎接战斗打响”。果然,1月19日,曾玫接诊了上海市首例新冠肺炎患儿。此后,她始终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科学精准诊治和照护患儿,并指导严格控制院内感染,开展院内培训,保护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

“对于治疗,我是有底气的,因为我们经历过多次流感疫情的考验,在实践中掌握了传染性疾病的规律,即便面对新发传染病,也有信心处理好眼前的患儿。医生就是这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来了,不用多说什么,就上去好了。对团队来说,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成长锻炼。”曾玫说。

截至2021年2月28日,感染科一共收治114例儿童确诊病例,有108人顺利出院,无一人发展为重症。曾玫说,“经过这次战斗,我不仅是一名光荣的服务于人民的医务人员,还成為一名无比勇敢坚定的战士”。

从专家到“妈妈”

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患儿的家人无法陪护,曾玫带领她的团队既做医护,又主动承担起“临时妈妈”的角色,负责抱哄、喂饭、梳头、洗脚等日常照护,准备各种玩具陪伴玩耍,与患儿们建立信任,确保各种检测、治疗得以顺利开展。

曾玫清晰地记得,那是2020年2月3日,一名仅7个月大的婴儿确诊新冠肺炎入院。这是当时上海市确诊的年龄最小的患者。因到上海探亲的武汉亲属感染了家里几个亲人,这名婴儿不久也被确诊。值得庆幸的是,婴儿的症状并不严重,在曾玫团队的精心照顾下,17天后检测已是阴性,符合出院标准,健康地回到了父母身边。

孩子出院那天,曾玫忍不住又抱了抱她。这个乖巧、爱笑的孩子特别招人喜欢,跟医护人员培养出了深厚的感情。“孩子妈妈说,你们都把她喂胖了。我听了很欣慰。出院时,他们还送来一面锦旗。”曾玫回忆道。这一温馨的瞬间被媒体报道后,网友盛赞“治愈一城人心”,连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都为此点赞。

作为感染性疾病专家,曾玫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关爱的情怀,为她的“孩子们”制定了精简又实用的治疗方案。起初由于没有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推荐试用的抗病毒药物临床效果又不明显,对非重症的儿童患者,曾玫没有采用抗病毒药物,而是给予对症处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干预。这套个体化的儿童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国内外儿童新冠肺炎诊治和预防的重要参考。

“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盲目地给孩子试各种各样的药,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减少疾病对孩子的伤害。我们的患儿,千万不能过度治疗,治疗方案能简单就不要复杂。要让孩子轻松自愿地接受治疗,不要对我们产生恐惧和回避,这才是最合适的。”曾玫慈爱地说。

2020年2月4日,曾玫在《中华儿科杂志》详细介绍了上海首例儿童病例就诊过程。2月27日,她又在国际感染病权威杂志《临床感染性疾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报道了儿童新冠肺炎病毒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她还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病毒临床救治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了《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从医生到“家人”

但这些还不够,疫情当前,曾玫要做的,还有消除患儿家长的恐惧。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为了防止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患儿住院不能有家长陪护。孩子不在身边,家长整天都提心吊胆,不断打电话询问。这边电话搁下,那边电话又响起,电话里的声音焦躁不安。感染科医护人员也只好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安慰开导。

“把真实情况告诉家长,家长才会产生更大的信任。当他们情绪稳定以后,一定也能够理解我们。”事态总是向好发展,10个确诊患儿,没有一例发生病情恶化。终于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曾玫也松了一口气:“我们理解家长的心情,但理性对待,相信我们,才能共同打赢这场硬仗。”

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国开始了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输入病例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输入病例以轻症为主,但在患儿的生活照顾、情绪管理上,我们压力很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儿家庭,家长心情焦虑,不能接受跟孩子分开,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治疗和护理,还有心理疏导、政策宣讲等。”曾玫说。

为此,感染科为每一名新冠患儿都开通了医患沟通群,确保医护人员随时能为患儿家长解答问题。“每天我们都花很多心思去想怎么把孩子照顾好、让他们开心,同时把家长的工作做好,给他们发送孩子的照片和视频,及时告知治疗进展,反复阐述我们国家的政策。”

在隔离病房度过的每个特殊日子,孩子们都能收到感染科“大白妈妈”送来的礼物——生日蛋糕、压岁红包和新衣服……儿科隔离病房常常装扮一新,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孩子生病入院,家人难免担心,因此但凡家长提出的要求合理,我们都尽量满足。我们既然做‘妈妈,这也是我们的心意表达。”曾玫说,“我们安排年龄相近的孩子相互串门走动,鼓励他们成为朋友。因为人最怕的就是孤独,陌生的氛围和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大。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可以让孩子们重获健康的地方,還是一个大家庭,可以让彼此收获温暖与希望。”

爱在医护人员和患儿之间无声传递,他们也从医患关系变成了亲密的“家人”。曾玫团队一名护士长回忆:“曾有治疗出院的一名英国小患者,在一次复查结束之后,到我们楼下站了很久不肯走,老远看到我,就奔过来抱住了我。”

从表态到“表率”

谈到抗疫中的点点滴滴,曾玫深有感触:“在抗疫战场上,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无比强大,把人民的利益和安危始终放在首位。正因为如此,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抗疫战场的前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临危受命时,曾玫曾向医院表态:“我们有信心,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病的危害。”在她看来,人与疾病的战争总归会有牺牲和损失,“但我要保证一定不会有无畏的牺牲和无畏的付出”。事实证明,曾玫团队所有的努力都取得了成效。

面对团队取得的好成绩,曾玫说,训练有素、规范实践以及全院的支持是成功的法宝。首先,感染科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一直很注重临床实践的训练,在实践中掌握了传染性疾病的规律。第二,重学术,讲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前沿相结合。第三,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是身经百战,有积淀,有传承,有发扬。

2020年3月2日,曾玫如愿“火线入党”。当时作为预备党员的她激动地说:“这是我人生中非常不平凡的一刻。我将永远记住这个时刻,继续在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工作,不畏生死……医学事业是无止境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我们这代人把我们应做的工作做好,下一代人自然就会跟上。”

几个月之后,根据上级部署,新冠肺炎确诊患儿转移至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科病房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四周派出一批11人的医护人员入驻公卫中心,全面接管儿科病房。

“我们团队的同事没有一人想过要离开新冠病房。在此之前我们这个团队也从来没有分开过,这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无论是否在一个地方战斗,大家的心都是在一起的,都朝着一个目标在奋斗。我们在儿科医院做好常态化工作,同时公卫中心的伙伴们把新冠的患儿管好。”曾玫说。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2020年9月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曾玫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有理想、有爱心、讲科学、强本领,这既是曾玫对年轻医务工作者的期待,也是她自身的真实写照。20多年的从医历程,培养起她对事业的热爱,也加深了她对国家的赤诚。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曾玫坚持认为,任何考验和挑战,都会让我们更加勇敢和坚强,让我们更加无所畏惧地去征服。

“因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保护儿童陡康,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我们一定有办法,说困难大,其实办法更多。”曾玫说。

曾玫,199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临床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医院和加拿大多伦多Sickkid儿童医院进修学习,2011年前往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交流访问。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猜你喜欢

复旦大学患儿肺炎
小儿肺炎护理4重点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来势汹汹的肺炎
小儿惊厥不要慌,记住这些护理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中山医院及分院画卷
上海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成立
与考生签“确认书”,复旦大学是否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