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 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6-08齐玮陈树伟姜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体质

齐玮 陈树伟 姜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零医院 264002

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炎症反应,中医称之为“乳痈”,是由于细胞入侵导致乳腺组织和导管内发生急性的化脓性感染〔1〕,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人群。根据有关研究显示,急性乳腺炎可发生于哺乳期任何时间段,尤其是产后3~4 w最为多见,也称之为产褥期急性乳腺炎〔2〕。早期的急性乳腺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发热、乳汁排出不畅及乳房肿块等,严重者会进一步发展为脓肿,严重影响预后。由于初产妇乳头皮肤较为脆弱,当乳头畸形或内陷时会导致哺乳不充分〔3〕,再加之哺乳姿势、断乳方式及乳房调养方式的不恰当等因素,均为导致乳汁淤积,阻塞乳络,形成乳痈。根据有关研究〔4〕表明,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发病因素是“乳汁淤积”,因哺乳期乳腺腺体内菌群失调,从而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目前临床多采取中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早期急性乳腺炎〔5〕,通过探究乳痈的辨证分型与乳痈不同时期发生的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对症施治,并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提升哺乳期妇女的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技能〔6〕,对促进疾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疾病认知、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为进一步预防和提高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诊疗水平提供理论借鉴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某院收治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乳痈诊断标准;年龄≥18岁;意识清醒且具备正常交流能力;体温>37.5 ℃且<40 ℃;无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基础疾病或精神类疾病史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乳房皮肤存在丘疹、红斑、外伤及溃烂者;头孢过敏或易敏体质者;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脏器衰竭者;有认知交流障碍者;患有乳腺脂肪坏死、炎性乳腺癌者。观察组:年龄18~45岁,平均(29.25±5.38)岁;产妇类型:经产妇19例,初产妇3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25例,大专及以上19例。对照组:年龄18~44岁,平均(29.07±5.61)岁;产妇类型:经产妇20例,初产妇3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24例,大专及以上19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采取早期的人工排乳方法,保持乳房卫生,养成规律母乳喂养时间和正确的喂奶姿势,定期进行复诊和随访,告知产后注意事项,行心理疏导保持情绪稳定,调节饮食和增强营养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中医辨证护理方案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查阅相关文献及咨询专家意见后,确定患者证型分类,以中医护理理论为框架制订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护理方案。见表1。

表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方案

1.2.2.2健康教育干预 ①床前教育模式:在病床床头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或画册,将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的原因、临床症状、危害性、预防措施、自护方法、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以文字加图片的形式展现,可以彩色A4打印制成,引导患者及家属自行查阅和学习。②小组健康讲座教育模式:以病房或病房为单位,将3~5组患者及家属分为一组,采取小范围知识讲座形式,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和课堂互动问答为主,时间持续30~45 min,前20 min以知识讲解为主,后10~15 min以知识问答为主,帮助患者及家属提升疾病认知水平。③流程式健康教育模式:通过临床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5个步骤实施健康教育,强调健康教育过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根据患者的学习需求及评估结果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可避免盲目重复的学习,提升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乳腺炎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分比较,该问卷包括病因、并发症、护理要点、预防和控制、注意事项及自我观测等共计40个条目,采取4评分制,总分为0~160分;得分越高表明疾病知识掌握水平越高。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7〕(SAS)和抑郁自评量表〔8〕(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进行评分比较,其中量表总分为100分,将测评总分×1.25所得分为标准分;标准分>50分则表明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状态。③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该问卷包括脓毒血症、菌血症及乳房瘘管等,并发症发生率=(脓毒血症+菌血症+乳房瘘管)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认知水平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采用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后易复发,尤其多发于初产妇人群,在分娩后前3个月,乳腺的疼痛给产后妇女的身心造成巨大痛苦〔9〕,是影响母乳喂养及过早断奶的主要原因之一。哺乳期乳腺炎多发于哺乳初期,根据病情发展程度可分为郁滞期、成脓期及溃后期3个阶段〔10〕,其中郁滞期是治疗的关键阶段,若处理不及时极易形成脓肿。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滞期阶段,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生素使用频率过高、疗程长、更换频繁及多种联合使用和滥用情况,会导致多种耐药及泛耐药菌株的繁殖和增加,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理论中,在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时需采取内外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辨证施治〔11〕,以内治为消法,并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外治药物疗法。中医药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理论、药物及疗效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治效率〔8〕。

中医学认为,产妇在哺乳期的体质与产妇身体恢复情况有着密切相关联系,产妇会受到七情六欲及饮食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哺乳期产妇实施中医体质辨证施护具有重要意义〔12〕。中医辨证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依据,通过现象看本质,针对不同的病机、病因及体质证型,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原则,针对性解决症状问题是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和灵魂。根据有关研究〔13〕显示,疾病发展过程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能够通过辨证思维分析其病变部位、性质、原因及正邪关系,直接反映出某一阶段的病历变化的本质。健康教育模式则是遵照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主观心理过程对行为的主导作用〔14〕,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信念,改变不良行为,而采纳正确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旨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完整的护理干预理论和操作技能,强调反复进行并最终完成目标任务的渐进式过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消除患者因无知而产生的焦虑、烦躁情绪,纠正其错误观念和行为,并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疾病应对方式和心态,促进疾病的康复和预后。

本研究将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应用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的临床康复中,根据中医学理论将产妇体质划分为气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及阴虚体质,实施针对性的饮食调护、情志干预及穴位按摩等护理措施,并配合以床前教育模式、小组健康讲座教育模式及流程式健康教育模式等不同的教育干预方式,以促进产妇疾病康复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的疾病认知水平,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疾病治疗配合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5〕。

综上所述,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妇女采取中医辨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使得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和缓解,并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