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道读书会.精荟

2021-06-07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帕尔默共同体中学

《师道》(人文)杂志一直非常重视教师阅读推广,鼓励教师在阅读和写作中努力探寻教育的本源,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智慧,实现终身成长。2021年4月23日,师道编辑部携手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举办读书沙龙,与会老师齐聚增城永和中学,畅谈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阅读心得,现摘取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编者按

对于高中教学而言,去除装点门面的形式化操作,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师生之间是否存续一种合力去解决学生的未知问题和提升教师基于经验逐步形成的先验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围绕一个行之有效能促使师生、生生之间交叉互动且不能偏离主题的教学方向标,它可以是基于情景的过去经验再现,也可以是基于经验的未来预测,亦可以是对传统问题的现代审视。之前的教学行为中我大概率属于帕尔默先生所说的“客观主义者关于认知的神话”,把教学客体操纵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表面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其实只是徒具外表,形式主义的色彩甚浓,自己无形之间扮演了所谓“专家”的角色,把“真理”及“真理”的解释权以牢不可破的形式散之于课堂,学生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扮演了教师教学的复读机,他们演绎的知识逻辑甚或是情感逻辑皆是在教师允许的意识集合中进行,换句俗套一点的话,是被“包裹了的自由人”。学生学习力以及依此为基础形成的学习幸福感受力是外部刺激下的应激活动,这一过程用即时的思维输出掩盖了思维持续力是否真正能够得到激发和维持的深层次问题。学生作为成长的人是缺乏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力的,也正是这种“纯真”给我们教学提供了百变的可能性,在之前的教学中我有时把这种“百变”变成了“白变”,这是值得我深思的。

——增城中学 张伟涛

课堂是学生、老师和课程组成的共同体,三者须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如帕默尔先生所说,真正的共同体模式是师生共同专注于伟大的事件,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究。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和学生共同探讨历史事件,以史实为中心,学生为主力,教师为引导,激活教师、学生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入职后第一学期,我似乎更多的是以传递课程内容为目标,不自觉地将学生挤出了课堂,趣味性自然被削弱了。学生对感知到的历史也是一闪而过,考试结束后他们自然再也不会主动拿起近代史这本书。因此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需要不断探索如何安排教学空间,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考需求的空间。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与学生共同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史实,剥去历史的温度和现实意义,只剩下应对考试的考点。“要让他们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把别人的结论背出来,而是要他们像历史学家、生物学家或文学批评家那样去思考问题。”

——增城永新中学

李 姝

当我们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多样性,忘记了自己走向个性的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我对学生的期望则是过分的,是不真实的。在不真实的认识中开展的工作,过程是别扭的,结果是让人泄气的。真正的连接是建立在真实上的。倾听真实的自我,在不完美的真实上做真实的工作,我的独特性是建立在有我自身特点的自我完整上,而这一份的完整是独一无二而又令我倍感重要的。

——增城新塘镇第三中学

梁丽冰

帕尔默说:心灵深处只对心灵深处才产生共鸣,如果我们不能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当然听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一语道破其中的症结所在,即作为教育者,我们从未向学生打开自己的内心,一切以倾听学生声音,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又怎么会得到深入的开展?教师既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和辅助者,必然要伴随学生共同走过学习之旅,而只强调倾听和带领,不对教师在这一旅途中的参与性提高重视,教师的角色永远也只能是犹如隔着一层玻璃——虽然存在,但并不真实,学生难以触碰,久而久之,也不会再对这种无声的交流提起兴趣。意识到这一点,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改革,首先要打破的便是教师内心自我封闭的这层“玻璃”。

——增城第一中学 陈共梅

我的内心暗涌起伏,我无法揣摩作者是何等细腻的人,能如此体谅到我内心的不安并给予答案,让我们这些在成长路上的“新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信这对于任何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而我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经验和勇气,更是一份对教学事业日益堅定的决心。

——增城新塘中学 谢 非

刚入历史教学的那些年,是否犹记得那时的“书生意气”?那一言一句,皆是学生争相说道的经典?是否犹记得当走进被临时调了课程又没及时通知的课室时,听到学生们“哇!上历史课?太好了”话语的窃窃自喜?不知几度春秋,时光在变,但人的脸庞除了变得沧桑外,职业生涯也到了瓶颈或尽头,满足了当前后,不思进取取代了过去的初心,失去了求索学习、与时俱进的心态和行动,或者病在此时就开始生根发芽了。老师自己已经不知道多久没有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储存库了,非无渠道与无人劝诫,但一个人自己不想动弹了,自然谁也推不醒这样一个装睡的人。这时候,那种恐惧就会出现,人就“生病”了!

——增城中学 梁进其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浮躁而喧闹的年代。身处这个年代,每个人的脚步似乎都无法停下来,每个人内心充斥着恐惧,表现于教育教学,就是各种“分离的”生活。我们在恐惧的围攻下,为了教与学如何突破恐惧的重围并重新与现实建立联系?如何打造优质教学?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一书给予我告诫和教学的力量。

——增城中学 陈 艳

帕尔默说:“优质教学的后盾是共同体或联系性原理。”共同体最早出现于社会学领域,腾尼斯在他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到:“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它以某种强劲的形式存在着,共同生活的实现是事物的本质。”同时,共同体也承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接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这个共同体并不只是借着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亦因“伟大事物的魅力”而结合在一起。

——增城碧桂园凤凰城中英文学校

赵 昕

将自我完整与自身认同融入到教学中,这唤起了我久远的记忆。那次没有能模仿的课例,无可奈何,只能尽我所能,备一堂不是模仿的、不是“背书式”的课。课后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希望老师能保持享受课堂的状态”,并不是说那节课他能学到多少知识点,但却触及到他的心灵了,原来我的盲目、机械学生也看在眼底。我想,这才是“有生命”的教育吧,我不应该成为“复读机”!感谢那次书信的互动,他的话是我教学生涯中一笔“财富”。作者说,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了解,没有自我对世界的理解,如何编织这复杂的联系网呢?历史的课堂如何“有血有肉有温度”?吕思勉说,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事,过去自己不加思考的“复述”历史,剥夺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温度何在?

——增城菊泉中学 陆晓容

我们既生活在外在世界,又有强大内心世界。帕尔默先生更会贴近人的心灵,不管怎么挣脱都是和心生活在一起的。若不能安心,就无法安身。安定了心,安顿了身,安定了职业,就能安顿生命,即安身立命。

——增城正果中学 金雪芳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历史,生活处处皆学问。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并非空谈或流于形式,而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再现历史场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增城新塘镇沙埔中学

萧晓真

其实“来自地狱的学生”并不是天生就是那种样子,而是被不能控制的环境造成的。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这类学生学会隐藏了自己的情绪,学会了把内心的恐惧掩饰起来,学会了如何在老师面前构筑起一堵保护墙。而为人师者的我们,肩上的职责告诉我们,应将这些“来自地狱的学生”拯救出来,让他们成为天使,让这些学生学会学习技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城新塘中学 周贵婵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帕尔默共同体中学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画中有话
澳“狂言大亨”竟要求总理自杀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