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魂立基:校园里的“无言之师”

2021-06-07黄佳锐晁芳芳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海鸥景观

黄佳锐 晁芳芳

“有教无类”“百年树人”“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无负今日”。

“天下为公”“非学问无以建设”。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在伟人故里中山市,有一所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她的校园独具一格,因为学校原党委书记罗海鸥博士呕心沥血,请来了一批不同凡响的“石夫子”,行不言之教,立千秋之功,引得内地及港台各界名家赞不绝口。校园底蕴深厚,蔚为大观。

谈及校园景观建设和大学教育,罗海鸥说,“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和营造,不能单纯为了美景,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景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景观和人之间形成一种无形的互动、交流。这属于对灵魂的教育,甚至比知识、技术的习得更为重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师道》(人文):提起校园文化景观,我首先想到的是随处可见古老建筑的牛津大学。国外有不少大学以文化景观享誉世界,您到过不少国家和地区,哪些大学的校园景观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罗海鸥:我去过不少国家,也参观了不少国外名校,如英国剑桥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哥伦比亚大学。2007年4月,我随团去美国考察高等教育,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看到三尊雕塑,通过这几尊雕塑,我感受到了哥大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精神。其中一尊名为《钢丝上的行走者》。这尊雕塑有两个人,一个走在钢丝上,另一个站在他的肩上。其实教师就像钢丝上的行走者,我们要帮助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要培养超过老师的学生。我觉得这尊雕塑就象征着哥大的教育理念,和西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教育传统是一脉相承的。大学就是要培养一届又一届超越老师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卓尔不凡、长盛不衰,也才能保证民族、国家和社会的不断繁荣、永续发展。哥大哲学系门前还有一尊雕塑,是罗丹的《沉思者》,它告诉我们:大学,最重要的是拥有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大师,就像“沉思者”这样的思想巨匠。哥大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方面,给我很深的启迪。我们要把教育的理念熔铸在校园景观里,达到一种无言之教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校园文化景观的营造,必须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大学文化气象。

《师道》(人文):在您看来,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国内学校存在哪些问题?

罗海鸥:我想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国内一些大学热衷追求规模效应,其办学举措习惯以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为指挥棒,重科技而轻人文,在校园建设上注重硬件设施而忽视了人文内涵。另一个问题是学校管理者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匮乏。不少学校有“大兴土木”的资金,无奈领导者自身文化积淀不足,审美眼光过于平庸,结果便是校园里大楼林立,却显得千篇一律,呆板单调,无法体现一所大学的精气神。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师道》(人文):您认为国内哪些大学的校园富有特色?

罗海鸥:国内富有特色的大学校园,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中国美术学院。该校象山校区有一棵古树,已经600多岁了,给整个校园带来一种悠久、厚重的历史感。国美的校园里还有一座很有名的人物雕塑,即“留法三剑客”林风眠、林文铮、李金发,庄严,儒雅,赋予整个校园个性和灵魂。他们都是我们广东梅州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們年轻时同期到法国留学,然后来到杭州兴办了杭州国立艺专,也就是国美的前身。我想,学生看到这座雕塑,一定会产生一种骄傲与自豪之情。

既是绿化、美化,也是文化、教化

《师道》(人文):您曾提出“大学校园景观的文化育人理路”,请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思考。

罗海鸥: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觉得,大学对于学生最深刻的影响不是掌握了哪些技能,那当然也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品味的感染和文化的熏陶。真正的大学教育,要让学生生活在富有文化意蕴和精神气象的氛围之中,从而转变气质、培养情趣、提升境界。在这方面,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价值不容忽视。

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共同营造出了一所大学的面貌和精气神。景观的本质,是观其景,品其文,悟其蕴,明其道。造园、造景,都是为了育人,必须展示中国思想文化和大学历史里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最优秀本真的精神。好的大学文化景观,是凝固的哲思、沉默的灵魂、无言的大师、先行的文明、交流的场所,为涵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味营造了良好氛围,是学生文化素质和品德养成的隐性大课堂,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这是属于人的灵魂的教育,也是用美心来唤醒人心的美育。

《师道》(人文):您来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只有3年时间,在这3年里,您是如何从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

罗海鸥:任职岭南师范学院校长期间,我在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上花费了不少心力,在本土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的挖掘、大学精神的弘扬、文化气象的彰显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和理念。这些经验和理念后来直接运用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建设中。

广东理工学院中山校区依托伟人故里中山市和五桂山风景区,在地理区位上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精神、中山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景观建设,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法自然、大拙至美”为营造原则,按照“低成本、大空间、多功能、可持续”的营造思路,以最为传统和便宜的树石为营造主材,镌刻上众多名师大家的书法题字,配以背景的绿化美化,营造了国学园、中山园、立德广场、溯源广场、犇犇广场等系列校园文化景观,力求把校园物质空间提升成精神空间,生活空间转化成教育空间,学习空间拓展成审美空间。置身其中,广大师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对中国文化的回望和敬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师道》(人文):在设计这些景观时,您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是怎样的?

罗海鸥:我之所以选择石头,是因为自古以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石头都是人类创作艺术作品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艺术史的见证。陆游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雄浑、厚重,坚韧不折,精华内敛,很适合用于文化景观的营造。它是静态的,却涌动着文化的气韵;它是无言的,却传递着千言万语。就像人类的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发出无声的教喻。所以,我把校园里的石头景观称为“石夫子”。在设计这些景观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最少的建材蕴藏最丰富的人文内涵。尽量以最少的花费,达到最佳的景观效益。回归自然,回归质朴,大拙至美。其次,在景石的选取上,注重外形的美感和想象空间,如神鹰石、犇犇石、神龟石、万里江山图等,都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审美感受。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石刻的内容。我选取的都是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经典语句;镌刻的书法也都出自名家手笔,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艺术的感染、美的熏陶。

无言之师,无言之教

《师道》(人文):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校园内富有文化韵味的“石夫子”?

罗海鸥:我重点谈几处具有代表性的景石。第一处是我们的国学园。园名题写者为钱文忠教授,他是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关门弟子,学问及书法的功力都非常深厚。园中选取的名言警句,来自老子、孔子、朱熹和蔡元培等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比如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孔子的“有教无类”,又如蔡元培先生1933年为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第一、二届毕业纪念刊的题词“技近乎道”等。这几位文化伟人和这些名言警句,为我们师生提供了通达中国历史文化的史脉与本真的路径。

中山园是学校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中山是孙中山先生的故里,中山园的建设也是为了纪念、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园里景石上的不少名句来自孙中山先生,如今已脍炙人口,如“努力向学,尉为国用”“非学问无以建设”“天下为公”等,题写者几乎都是中山籍名人大家。园里有一座小山,是当年建校施工遗留下来的,在多年风吹日晒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独特的景致,从侧面观看,恰似老子、孔子等东方哲人在沉思、对话,我们名之为“东方圣哲山”。距离“东方圣哲山”不远处的图书馆,从某个角度看,頗似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殿,两者相互对应,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对话。图书馆西侧还有一处景石值得特别介绍,这是全校最重的一块景石,达五十多吨,也是整个校园景石的灵魂。石上题写着“立德树人”四字,题写者为90多岁的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提醒我们牢记大学的使命和立校之本——立德树人。

其他地方的景石,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应该说,文字是有其限度的,就文化景观而言,须得在现场流连徜徉,方能领略其中的文化韵味和意趣。

《师道》(人文):在校园犇犇广场有一块石头,神似奔牛,劲健有力,这块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寄意?

罗海鸥:这块景石是天然而成,堪称神品,粗略一看似牛,仔细看来又似麒麟,又似一头脚踩绣球的雄狮,那种冲天的志向和非凡的气势,用“犇犇”来命名再恰当不过了。犇,意味着比牛更强壮,更强,更有力。“犇犇石”位于学生生活区,意在激励学生不负时光,力争有为于世。

提起“犇犇石”,就不得不提同一地方的另一块石头——“神龟石”。“神龟石”外观像一只负重前行的乌龟,上面刻着中国高等教育奠基者潘懋元先生为学校题写的“敢为天下先”。“神龟石”代表着坚持不懈和踏实肯干的精神,与“犇犇石”的志向高远和勇猛精进正好相互补充,正是莘莘学子成功成才不可或缺的两种品质。这其实也是我一直强调的,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和营造,不是单纯为了美景,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以景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附记:用心做教育的人是可敬的!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海鸥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保护海鸥蛋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万鸟岛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
爱美的小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