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路上的追赶者

2021-06-07朱小闯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安庆市特级教师命题

现在的我是一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别人看来,似乎小有所成。但是,回视自己的成长之路,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跟随优秀同行的脚步不断超越自我的追赶者。在追赶的过程中,有过彷徨与犹豫,但更多的时候,我从前行者那里获得了清晰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失败的第一节课

我于1988年毕业于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前夕,我们到一所初中实习。在实习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缺乏当教师的天赋。我的一位同学,似乎天生就是一个好老师,她上课教态自然,语言精准,对课堂把控得当。我极力模仿她,但不到她的十分之一。实习结束时是要上一节汇报课的,为此我认真撰写教案,背得滚瓜烂熟。但在正式上课时,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脑中就一片空白,非常机械地板书、讲解,实际上是把教案在课堂上又背了一遍。一节课的任务,我用半节课的时间就完成了。这失败的第一节课,长久地在我的心中留下阴影,使我深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来,我与同事谈起这段经历,坦言自己是一个“三低”老师:低学历、低水平、低能力。

毕业后,我分配在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安徽潜山县槎水中学教书。教书伊始,我给自己定下第一个目标:一定要把课上好。认真备课自不必说,我常常是提前一个多星期把课备好,把主要内容记住,并随时完善;同时,我虚心向各科同事学习,请求他们允许我听他们的课。农村学校,非常优秀的老师不多,但是只要你愿意,每一个老师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我听课的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只要有机会,我都会拿上听课本去听课,听到精彩处,为之叫绝;听到瑕疵处,为之遗憾,总之每次都有收获。我从同事身上学习到了很多教学的技巧,渐渐地,我对教材、对课堂的把控也能够得心应手,学生都非常喜欢上我的课,学习主动性强,因而我也随之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在本地慢慢有了一点名气,潜山县的教研员组织老师来听我的课,安庆市的教研员也请我到安庆市高考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而这时距我毕业也不过五、六年的时间。我记得,2002年安庆市高考研讨会在潜山召开,两天的时间,其中一天半时间是我在“表演”:一节观摩课,两场讲座,可谓风光一时无二。

教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上课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命题也是教学基本功。当时邻县有一位特级教师常常为杂志命制试题,在安庆市高考研讨会上结识之后,他偶尔要求我为他搜集一些命题素材,我因此获得了向他学习命题技巧的机会。安庆市有一个传统,即每年3月份组织一次全市性的高三考前模考,模考试题是由本市的一些老师集体命制的。2007年,政治学科命题组的一位老师因嫌待遇低而不愿意参加命题工作,我接替他成为安庆市高考模考试题研制专家组成员,自那时起每年都参加命题工作,至今已有十几年了。在命题组,我真正认识到命题是一门技术活,要做到试题的政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时为了打磨一道题,命题组的老师争论不休,常常工作到深夜,带着问题入梦。经过在命题组最初几年的磨炼,我的命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当初的门外汉成长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命题专家。现在,我不仅参加安庆市高考模考试题命制工作,有时还被抽调参加安徽省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命题或审题工作,一些学校如合肥一中还邀请我为他们的政治教师进行命题方面的培训。

30年多前失败的第一节课,让我敬畏教育,不敢自满,不敢懈怠。当时下课后的那份尴尬、难过、自责,至今仍记忆犹新,鞭策着我认认真真地对待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推己及人,我知道很多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肯定也有我当初的一些无奈和迷茫,因此,对于年轻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既清楚地指出、严格地要求,又尽量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我希望他们从我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

写了一年多才发表一篇文章

1992年的时候,我校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刊物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我记得很清楚,当时一本杂志、一份杂志社寄来勘误的样稿,放在教务处,让老师们翻阅。文字变成铅字,是多么神圣的事啊!老师们都很羡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就想,别人可以写,我也要试试看。一年多时间,我写了十多篇文章,寄给了有关杂志社,但是都石沉大海。当时是在稿纸上写文章,修改非常麻烦,有时错了一个字,整篇文章都要重新謄写一篇;而投稿是通过邮局,不仅慢,而且时有丢失。一次次希望,一次次失望。但是在写论文这件事上,我表现出了充分的韧性,不因失败而气馁,坚持写,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1993年第九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发挥教研组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第一篇文章就发表在一本高水平的杂志上,坚定了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认真写好教学论文的信心。

我的教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由于我在学校曾有多重角色: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副校长……面对的问题多且杂,因而我写的文章主题不是统一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思考,有所得就写下来。记得有一次,学校有个学生违反校了,行政会研究准备开除他,我仔细研究有关法律与政策,写了一篇《不能让问题学生成为社会的问题》,发给每个行政人员。大家看了我的文章,都同意我的观点,认为教育问题学生本身就是学校的责任,不能开除了事。后来这篇文章发表在《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我还在语文刊物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次是我在看一位语文老师批阅作文时只重视学生文章的谋篇布局,而不重视文章的主旨,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文道融合:作文评价的社会诉求》,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另一次我听学校一位年轻语文教师的课,发现她解读文本时比较机械,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于是写了一篇文章《不要让过度解读扭曲了我们的阅读》,发表在《语文月刊》。政治教师对语文教学进行点评,并写成文章发表,这件事在我校语文老师中引起较大的反响。

在20多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倾注心血比较多的,一是高考研究,二是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早在1999年,我就因为高考研究小有成果而荣幸成为《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第十期的封面人物。近几年,我对高考的研究更加深入。2016年我发表在《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上的文章《高考说明:应该怎样说明?》,对高考试题中政治术语使用不规范的情况提出了批评,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2019年我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的文章《理直气壮地将思想政治科列为高考统考科目》,强调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仅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也要理直气壮地考好思政课,获得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共鸣。

至于我重视对年轻教师培养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源于我的心结,我是希望年轻教师不要走我年轻时走过的弯路,从而快速、顺利地成长。在学校,只要年轻教师愿意向我请教,我都毫不保留地进行帮助。在我的指导下,一些年轻教师成长很快,有不少教师在安庆市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在安庆市,我是 “安庆市名师团”成员、安庆市“朱小闯工作室”主持人、安庆市“名师大讲堂”主讲教师,或送培到县,或在安庆市各类学术会议上做讲座。2019年我被安庆师范大学聘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对3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在安徽省,自2008年至今,我一直是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首席辅导教师,每年暑期在线上对全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系统培训。2020年7月,我入选2020年安徽省“国培计划”专家库,根据安排参与有关培训工作。佛教有云:渡人如渡己。在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培训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专业上、精神上都获得巨大的提升与满足。

特级教师,我参评了三届

在高中读书时,我高三的语文老师是一位特级教师,他温润儒雅的风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现在教书的学校,过去有一位老校长是安徽省第一届特级教师,可惜我来校时他已经仙逝,不过他的塑像屹立校园一隅,每次走过塑像,我都暗暗告诫自己:要成为一名特级教师。可是,我的特级教师之路却坎坷曲折,我参评了三届特级教师,为之奋斗了十几年。后来,我自嘲自己所谓的“特级”是:特别没运气,特别能忍耐,特别要吃苦。

特级教师是既有专业性、又具先进性的荣誉称号,参评特级教师是对一个教师品性、素养、能力全面地进行考评,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条件。由于我在教研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2004年我被安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安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但是,参评特级教师必须是安庆市学科带头人,而成为安庆市学科带头人又必须是潜山县学科带头人、安庆市骨干教师,为此,我从头开始,一个荣誉一个荣誉地去争取。要参评特级教师还必须有结题的省级课题,于是,我又积极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时间较长、任务复杂,但能锻炼人,正是通过课题研究,我的教研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课题研究对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有较高要求,过去,我对课题研究颇有畏惧。但真正研究起来,才深深理解课题研究的价值,才渐渐明白,只要认真、肯钻研,课题研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这应了一句话:“有时候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申报特级教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我在积极准备特级教师条件的时候,当然有一定的功利心,但更多的是进取心,我知道这个过程是凤凰涅槃的过程。在不断的进取中,我的整个生活变得非常充实。我曾经与同事开玩笑,我是善于把自身短处变成长处的人:因为嗓音不行,我远离了歌厅;因为酒量不行,我逃避了酒局;因为牌技不行,我拒绝了牌桌……这使得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喜欢的教学研究。很多同事认为我是无趣的人:“你的生活多单调啊。”我认真地回应:“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当然,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全县的特级教师寥寥无几,学校里教研氛围也不浓厚,因而能够给予我指导的人不多。我特級教师参评过程之所以不够顺利,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对自己的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缺乏明晰的路线图。因而现在,我常常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诫那些优秀的年轻人: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

我在参评特级教师的路上,有时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常常有停下来的想法。好在有不少人鼓励、督促我,才使得我没有懈怠。有一段时间,我给安徽《教育文汇》投稿,但一篇也没有发表。一天,《教育文汇》主编卢老师路过潜山,特意下车来看我,告诉我,我的文章没有发表,不是我的文章不好,而是我的文章不太契合杂志的风格,要求我认真研读杂志再投稿。后来,我在《教育文汇》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有一年,《教育文汇》举办优秀作者座谈会,邀请我参加,在报到的时候,卢老师问我是不是特级教师,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不是。他马上认真地说:“你这么优秀,一定会评上特级教师的。”正是卢老师们这一句句温暖的话,给予我长久的力量,支撑我走过艰难之路。现在,我对那些遇到困难而气馁的年轻人,也是不断鼓励。我告诉年轻人,走过这一片荆棘之地,前面就是鲜花满路,因而一定要坚持。

袁枚有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好似一朵苔花,如果说今天我获得了些许成功,那么我认为我成功的秘诀是:承认自己的愚钝,愿意向优秀的人学习,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努力的标杆;自律,心无旁骛,为了实现目标能够忍受乃至享受孤独、寂寞。唯有明确目标且能做到自律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把自律变成一种习惯,把坚持变成一种态度,人生才会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变得更好。

(作者单位:安徽潜山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安庆市特级教师命题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一切皆有可能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2014年安庆市8个中稻品种试验示范初报
安庆市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数学问题与解答
特级教师评选起到了激励作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