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2021-06-07王若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
关键词:危重症成功率标准化

王若婷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0 引言

急诊危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且存在着较高的临生命危险,一旦抢救不及时或救治措施不当,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在急诊急救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实施合理高效的抢救护理,是急诊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文,通过对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临床实际应用的效果统计和分析评价,讨论该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急救危重症患者临床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筛选出110例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所选样本在本院急诊抢救期间所接受的护理干预方法,将样本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标准化急诊护理);样本疾病类型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45例、呼吸系统疾病34例、外伤21例、其他危重疾病11例;患者男女性别比例65∶45;平均年龄(47.50±6.65)岁;样本排除资料不完整患者、有精神及意识交流障碍患者,所有样本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愿意配合相关调查、授权使用患者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两组样本资料数据分组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受了临床常规急救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及方法包括:

(1)加强对急诊危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疾病抢救相关知识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熟练程度,建立一支优秀的护理人员队伍,并通过定期组织讨论、交流,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疾病救治方法、医疗设备使用方法等[2];(2)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根据不同疾病的救治方法、护理人员在疾病急救过程中的分工,组成急救小组,加强小组配合演练,从标准抢救流程、物品及医疗器械摆放、参与抢救人员的具体分工等进行演练,确保每一个岗位的护理人员都能够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并能够与小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实施对患者的救治[3];(3)修定和完善急诊抢救制度和相关流程。根据患者临床救治过程需要,并结合医院临床实践,制定和完善相关急诊急救各环节的流程,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严格约束,确保每一个环节护理操作的规范化、合理化和标准化,为抢救患者的生命节约每一分钟时间[4];(4)加强对接诊至患者入院期间的流程管理,从收到出诊电话后的车辆出发时间、车内配备的药品和医疗用具、随车人员到现场的的应对流程、具体措施,都需要进行详尽的规范化规定;护理人员应在见到患者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和生命维持系统,并通过与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因、病情、病史等信息,做好记录并通知医院做好相关准备;在将患者送院时将相关记录交接给医生,为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抢救治疗措施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5]。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选用急救平均时间、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三项指标。急救时间及成功率,根据两组患者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小组急救时间平均值和总成功率的对比;护理满意度使用问卷调查[6]的方法,根据两组患者对所接受的护理服务进行打分评价结果,进行总满意度的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指标以小组指标数据平均值±标准差表示(±s),计量指标及比例关系表示为(n,%);以组间数据对比,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用时及成功率组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平均用时显著较对照组缩短,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73% VS 94.55%,P>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回收问卷统计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达到94.55%(52/55),远高于对照组(76.36%,42/55)。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样本急救时间及成功率对比[(±s),(n,%)]

表1 两组研究样本急救时间及成功率对比[(±s),(n,%)]

指标项目 对照组(n=55) 观察组(n=55) P急救平均时间 52.50±8.50 33.05±5.50 <0.05急救成功率 51(92.73) 52(94.55)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评分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和相关医学研究的发展,急诊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治疗中的重要辅助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7];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熟练程度,进一步优化护理方案和流程,能够提高患者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针对性,可以在更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抢救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已经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针对急诊急救患者在抢救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制度和流程的梳理,通过优化各个抢救治疗环节,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有效地节约了急诊急救时间,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8]。

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实施急诊标准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对治疗时间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数据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干预,能够在保证抢救成功机率的前提下,有效缩短抢救时间,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更好的条件,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普遍好评。

猜你喜欢

危重症成功率标准化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标准化简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