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后子宫复旧的影响

2021-06-07刘卫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产后产妇常规

刘卫红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通常情况下,初次分娩产妇多数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负面情绪,临床将其定义为产后抑郁[1]。对于该心理症状,需及时给予产妇临床护理干预,以助其快速调整心理状态,促其子宫健康修复[2]。本文探讨分析给予产妇产后施以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其产后抑郁与其子宫复旧的临床影响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的78例临床资料为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收诊的产妇,将其随机以每组39例均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所选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所选产妇均为初产妇,新生儿均无先天性疾病,产妇产后生活均可自理。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基本情况,见下表1示,即P>0.05,无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产妇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产妇仅接受产后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方案。

综合护理组产妇则接受产后常规康复护理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方案。主要护理措施:一是心理护理干预措施[3]:护理人员与产妇主动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产妇主诉,引导其将心中压力释放出来;通过予其挤奶、喂奶等护理干预,增进与产妇的感情;及时向产妇普及产后性知识及新生儿护理相关内容,在助其自我保健能力提升的同时,通过赞赏、鼓励等方式,助力产妇角色转换完成,且助其提升自我认同,增强其为人母的自豪感;引导产妇正确认识产后抑郁症状,通过向其介绍康复病例,增强其与医护人员配合的依从性。二是健康宣教措施[4]: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主题讲座等方式,及时将相关分娩知识,初产妇产后常见症状告知产妇,以疏解与消除其心理焦虑与紧张情绪;给予产妇一对一指导,及时告知其产后注意事项;指导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方法,告知其产后会阴部伤口处理、禁忌证等相关问题,以提升产妇对健康分娩的认知度。三是生活指导措施[5]:针对产妇生活习惯,指导其合理饮食,嘱咐其充分摄入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以确保其营养,从而保障其母乳喂养的质量;嘱咐产妇按时作息;指导产妇盆底肌训练,3-5组/d,30次/组,持续10s后放松,使其主动收缩肛门、尿道。四是采用子宫康复仪护理干预[6]:以子宫康复治疗仪治疗产妇子宫损伤;产后次日,在产妇乳房两侧贴上电极片,给予其子宫复旧治疗,设定固定频率,刺激强度最高不超过230Hz,且由弱至强。五是乳房按摩护理干预[7]:为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在乳房两侧交替进行,以刺激其乳腺管周围组织,护理人员需观察产妇反应,及时询问产妇疼痛情况,以调整其自身力度;在产妇腹部与骶尾部以热毛巾敷,按摩持续至乳汁溢出为主,促进乳段淤积乳液排出。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心理状况的影响。评估标准[8]: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与 抑 郁 量 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患者得分越低,则表明临床护理效果越好 。

(2)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子宫康复情况的影响。主要指标有产后出血量、子宫入盆骨时间、产后子宫恶露时间。评估标准[9]:产妇产后出血量越少,且三项指标所需时间越短,则表明临床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均通过软件SPSS23.0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观察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若组间各指标数据对比结果P<0.05,则说明有统计学差异;若P>0.05,则说明无统计学差异[10]。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心理状况的影响对比

患者临床心理状况对比,见表2,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综合护理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各指标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2.2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子宫康复情况的影响对比

患者子宫康复情况对比,见表3,综合护理组子宫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且组间各指标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差异。

表2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心理状况的影响对比(±s,分)

表2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心理状况的影响对比(±s,分)

HAMA 评分 HAMD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护理组 39 17.54±3.66 14.29±2.02 15.12±2.82 12.77±2.30综合护理组 39 16.35±2.54 11.61±2.60 14.89±3.50 10.30±2.49 t-1.7349 5.2693 0.3355 4.7181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表3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子宫康复情况的影响对比(±s)

表3 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子宫康复情况的影响对比(±s)

组别 例数 产后出血量(ml) 子宫入盆骨时间(d) 产后子宫恶露时间(d)常规护理组 39 445.76±114.23 10.28±4.36 4.54±2.25综合护理组 39 215.41±102.14 17.19±1.00 2.29±1.14 t-9.8541 10.0533 5.6035 P-<0.05 <0.05 <0.05

3 讨论

以上分析的结果表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更利于产妇心理及生理状况改善。分析结果提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围绕产妇子宫恢复及其产后抑郁状况改善而实施的护理干预,更加突出人本护理理念,患者对其的接受度更高,因此,实施过程中,患者与其配合度更高,更利于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11]。

综上所述,给予产妇产后施以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较于产后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该护理干预模式临床护理效果确切,且安全性更高,更利于产后子宫快速恢复,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12]。

猜你喜欢

产后产妇常规
常规之外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