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解到行动

2021-06-05胡有川

格言·校园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孩子

胡有川

主题词:理解

记住行事规律:“观念决定想法,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正确理解:教育首先是一种关系——处理、调节关系为首要。

理想关系(极少数存在的个别现象):

老师、家长和孩子:平等交流,相互分享;互帮互助,真诚合作;彼此影响,共同进步。

现实关系(普遍存在的三顶点关系):

孩子在家长那里,是个自然人,随意任性、情绪化较明显,较多表现出本我。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无附加条件的;同样,家长也无条件地包容孩子,是亲子关系。

老师与孩子之间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师生关系,维持关系的纽带是道德和规则。孩子在表现中可能出现本我、自我、超我三种人格。

老师和家长应该是合作关系,但多数家长与老师之间缺少充分沟通,或合而不作。老师总是尽量解决孩子在学校出现的问题,家长也是尽量不麻烦老师解决孩子在家里出现的问题。双方往往因孩子有事而被动引发沟通,关系较为松散。

三角形虽然牢固,但三者各处一个顶点,关系不融洽,沟而不通是难免的,发生误会与矛盾的可能时时相伴。

当老师与家长沟通前,需牢记以下心诀:

一丑遮百好——家校关系如出现紧张恶化,矛盾冲突会随影而行,平时的良苦用心随时会化作泡影。一次带有冲突性质的沟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可能导致与更多家长的沟通不畅。

解铃先解结——缓解关系、解决问题的首要方法是沟通。沟通需倾听, “望”“闻”“问”“切”需记住听为上策,听出病根。通过沟通找到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而不是盯着“问题”讲死理。

真诚体谅人——每一位家长都有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有烦恼、困惑或困扰。没有谁愿意听到孩子犯错的消息并为此而感到愉快,接到关于孩子的负面消息的家长大多是恐慌、难过的,家长更需要安慰和鼓励。老师在沟通前要充分准备,把握好情绪。

观念定乾坤——沟通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交流行为,是互动过程。沟通是为了交换信息,拓宽思路,达成共识。沟通不仅是反馈、激励、辅导的过程,还应是相互了解,增进信任的时机。沟通不等于说服,也不是完全为了分清谁对谁错,更不能出现“正方”与“反方”。孩子的错误只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沟通的最终目标应是老师、家长、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向同一方向,把先前走散了的队伍整理成型。

主题词:行动

沟通不畅的主要因素:

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不当、沟通存在障碍。

在整个沟通的过程中,要关注的核心是“如何沟通”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当面对面的沟通开始时,要牢记以下心诀:

意识:

班主任“闻道在先,学有专术”,沟通应是积极义务和工作常态,沟通要主动而不是“出了事再说”。沟通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和思考家长需要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家长。

技能:

掌握技巧——如何说,家长才会听;怎样听,家长才会说(学习一点沟通技术和心理咨询技巧)。

操作要领——就事说事;学会倾听;真诚共情;得理饶人;指导有方;及时跟进。

策略:

先甜后苦——生活话题引路(从关心和了解家庭人员情况开始)。表扬肯定在前,“告状”“批评”在后;正确分析,中肯建议。(见面礼:一杯热茶暖身心,一句“抱歉”动人情。)

切莫臆断——调查清楚,不把人往坏里说;不要只为分析出的问题而沟通;凡事不要扩大化、严重化。

方法:

有备而来——三思而后行(交流的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目的,预见可能的后果);

换位思考——抛掉权威,平等相待。思考家长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家长也是教育者,争取来自家长的支援;

莫太直接——让家长“听弦音,知雅意”,反映问题客观公正有分寸;

择机建议——暖人暖到心,理解家长的需求。沟通的目的是与家长达成共识,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及时跟进——浇水浇到根,明确孩子的需要。一次约谈成功并非一次成功的教育,但成功的教育背后是无数次约谈的成功。对孩子的表现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不同表现期要有相应措施跟进,坚持给家长和孩子不断地鼓励。

給班主任的建议:

立足平时——工作细致热情,把与家长沟通作为日常的重要工作来做,以行动取得家长的理解,收获信任与赞赏。滴水穿石,以德化人。

开发资源——建立更广泛的沟通渠道(电子交流、书面反馈、熟人转达、随机访谈、活动邀请……)。发挥家委会的功用(先做好调研、策划、约谈等准备工作)。

勤于反思——教育无止境,常读专业书报,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反思是把桨,向后划向前进,在反思中进步。

及时补救——复杂的关系更微妙,失误总难免,越早补救越易成功。注重两点修养:主动表达歉意;善于控制情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动才是硬道理。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孩子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