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与趋势演变
——基于对1080篇报纸文献的文本挖掘

2021-06-05李文清丁启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工业

李文清,丁启丹

(1.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南岸区400065;2.成都体育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调整供给结构对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部分国家主流媒体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报道,运用大数据手段宏观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和发展态势.

1 数据来源、分析工具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2015年11月18日至2020年1月4日)来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学习时报、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在上述七种报纸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标题的报道共有1080篇,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智分析”(Smart Analyze)软件为分析工具.“智分析”(Smart Analyze)软件,是一款针对自然语言的文本语义挖掘软件,融合了多种基于概率和神经网络的主题模型以及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集成了大量领域专家的语料库成果.

本文采用了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具体运用了关键词评分法(TF-IDF)、主题聚类法和数据可视化法.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

2.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词确定

运用“智分析”(Smart Analyze)软件,分析1080篇文本,依据TF-IDF值确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30个)主题词,如表1.

表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词

表1中的30个主题词基本反映了1080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本的主题特征,是1080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本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更是进一步探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和趋势演变的前提和基础.

2.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

运用“智分析”(Smart Analyze)软件,分析1080个文本,得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聚焦于五大主题,即农业农村供给侧、工业供给侧、文化旅游业、金融业供给侧和产业创新,见图1.

图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分布图

2.2.1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做好一切改革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解决农村农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全党的重要工作.2015年以来,农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领域:乡村振兴问题、农产品生产及价格问题、农业创新及安全问题.首先,通过调整供给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改变传统的乡村供给结构,打通通往乡村振兴的特色供给道路.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乡村旅游、乡村养老、乡村民宿等乡村供给,是新时代乡村的特色供给,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乡村供给产品.其次,处理好农产品生产及价格问题.一方面,过剩的农产品持续生产;另一方面,需要的农产品得不到供给,这种结构性矛盾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根据需求,调整农产品供给种类,提升农产品质量,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同时,必须保障和加强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完善粮食作物的价格形成机制,增加粮农收入.再次,实现农业创新及安全.实现农业创新,是强农兴农的必经之路.基于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现代科技,打造农业创新平台,寻找农业创新之路.在农业创新的同时,必须保障农业安全,这是农业创新的前提.例如,严格把控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保障农业安全.

2.2.2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环节

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工业领域出现了供需失衡的问题.目前,我国盛产的工业产品不一定是社会、市场、百姓真正需要的,反而,真正需要的工业产品却得不到满足.首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该怎样改?从现有党报数据来看,国有企业改革务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特别是以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为指导.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去国有企业“过剩”产能,发挥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的中坚作用,就不能不调整国有企业的供给结构.其次,提供高质量工业产品.我国工业产品总量较多,但是,高质量的工业产品较缺乏.一方面,像建材、汽车、通信等领域出现某种程度的产能过剩,但类似于芯片、半导体等自主研发的高精端产品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工业领域的无效或低端供给较多,中高端供给较少.从供给端着手,调整供给体系和质量,生产高质量工业产品.

2.2.3文化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业存在着供需结构性矛盾.近几年来,党和政府致力于从供给侧着手,解决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首先,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以文化强国建设为契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文化产业革新升级,形成数据赋能文化产业升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其次,促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目前,我国的旅游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匹配现象,如,结构性供给矛盾突出、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品牌”不够鲜明和响亮,等等.[2]根据老百姓的旅游所需,调整旅游供给产品的种类、数量、品味等,高效使用旅游资源,做好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再次,提供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老百姓需要高质量产品.通过企业改革,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文化产品,是文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命题.

2.2.4金融业供给侧改革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3]首先,做好金融服务,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其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保驾护航;通过银行服务、基金服务等,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其次,深化金融业供给侧改革,服务经济发展.着手于供给端,调整金融供给体系,提升金融供给能力和效率,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着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2.2.5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产业创新发展

从供给侧发力,着眼于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首先,促使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农业是基础,是国家稳定、社会安宁的定盘星;工业是中坚,是保障国家安全、攻坚克难的坚实后盾.所以,必须瞄准需求侧、着手于供给侧,调整、升级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其次,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需要市场提供多元产品,这就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养老产业等新兴产业应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从供给侧发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融合,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的效率和质量.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演变

运用“智分析”(Smart Analyze)软件,笔者得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变化趋势图,见图2.在图2中,横坐标代表着年份,纵坐标代表着年度文本量;不同颜色的柱子代表不同主题,相同颜色的柱子代表相同主题,柱子的长短代表主题占比的大小.

图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变化趋势图

(1)到目前为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之势呈“拱桥”状.从已有数据来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期、高潮期和平稳发展期,大致呈“拱桥”状.首先,从2015年11月10日至2015年末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起步期.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上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拉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幕.从2015年11月10日开始,党和政府着手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社会传递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声音.在起步期,七家党媒共刊发57篇文章.其次,2016年和2017年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潮期.在2016年和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高潮期,七家党媒共刊发918篇文章.再次,2018年之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平稳发展期.从2018年开始,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逐渐被落实,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逐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政策实施和认识深化的平稳发展期.在平稳发展期,七家党媒共刊发104篇文章.可见,到目前为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历了起步期、高潮期和平稳发展期,呈“拱桥”状态势.

(2)从各主题占比来看,产业创新所占比重最大,工业供给侧改革所占比重次之.从图2来看,在所有主题中产业创新所在比重最大,这是党和政府始终掌控大局、重视顶层设计的体现和要求.在2016年和2017年,产业创新所占比重最大,明显大于其他主题所占比重;在2015年、2018年和2019年,产业创新所占比重较大.从图2中不难发现,工业供给侧改革所占比重仅次于产业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强工业的强烈期望.在2016年和2017年,工业供给侧改革所占比重明显大于除产业创新之外的其他主题;在2015年、2018年和2019年,工业供给侧改革所占比重较大.

(3)从各主题自身变化来看,产业创新与工业供给侧改革变化态势相似,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与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变化态势相似,金融业供给侧改革变化态势呈波浪状.产业创新与工业供给侧改革贯彻始末,变化幅度较大,呈两头小、中间大之状.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与文化旅游业供给侧改革贯彻始末,变化幅度也较大,呈脑袋大、尾巴长的蝌蚪状.金融业供给侧改革贯彻始末,变化幅度较大,呈波浪状.

4 研究结论

通过对1080篇报纸文献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以顶层设计为指引.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要有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国家重要的顶层设计.”[4]首先,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安排和部署.2016年1月,习近平指出:“制定好方案是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5]2016年5月,习近平强调,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6]在2016年和2017年,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从战略高度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中央和地方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文件.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整体规划了——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稳增长开好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2条政策措施.[7]在2016年和2017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高潮期是夯实基础阶段,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稳发展打下基石.高潮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平稳发展的基础和前提.2016年和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潮期.从理论层面来讲,理论专家从经济视角、政治视角、社会视角等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从实践层面来看,农业、工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等均着手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经过这两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更加牢固.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指南,所以,相关理论研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经过几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成功经验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失败教训能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未来发展中少走弯路.改革实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从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来看,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两轮驱动.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工业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用市场化深化煤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业人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