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平原2020年低温干旱对马铃薯的影响及生产建议

2021-06-04桑有顺汤云川张庆沛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都平原霜冻低温

冯 焱,陈 涛, 桑有顺,淳 俊,汤云川,李 倩,张庆沛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成都 温江 611130)

马铃薯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成都平原由于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可充分利用冬闲田和秋冬的光热资源,一年种植两季马铃薯,即冬春作马铃薯(12月至翌年5月初)和秋作马铃薯(9~12月)。成都极端最低气温为-5.9℃,大部分区市县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少部分出现在1月,且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因此,冬春作马铃薯生育期易受到低温霜冻和干旱天气危害,必须积极防范低温、霜冻、干旱等天气影响,才能促进成都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成都平原马铃薯生产现状

成都平原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耕作区域,形成了以水稻为核心的粮经周年复合高效立体种植模式,通过合理安排作物和茬口,能有效提高产出水平,保障粮食安全。马铃薯不论在成都平原水旱轮作的平坝地区,还是盆周低山丘陵地区,在调结构、提产能、增效益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重要作用,是多熟制模式配置中不可或缺的砝码。马铃薯是喜冷凉气候作物,怕霜冻,又怕高温,全生育期适宜温度为5~29℃。按照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成都平原的种植户在每年9月上旬收割完水稻至5月中旬移栽水稻前,利用闲置农田种植马铃薯,发展出两种水旱轮作模式:一是秋马铃薯/油菜-水稻,在9月中旬水稻收获后采用稻草覆盖宽窄行套作种植2行秋马铃薯,11月上旬在马铃薯行间移栽油菜,马铃薯12月上旬收获,油菜收获后正季移栽水稻;二是“冬(春)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秋菜)”,水稻收获后种植秋马铃薯,秋马铃薯或秋菜收获后,12月采用地膜覆盖净作种植冬、春马铃薯, 翌年4月底5月初收获,然后移栽水稻。例如:在金堂等区域,采用“薯-稻-薯”模式,冬(春)作马铃薯在12月中、下旬栽种,地膜覆盖栽培,翌年4月上、中旬收获,较山区的春马铃薯早上市2个月左右,价格高、效益好。

成都市作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涌现了一批适度规模化经营主体,为成都平原马铃薯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成都平原马铃薯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5.3万hm2左右,鲜薯产量约70万t,占成都平原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冬春作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年总面积的90%以上,平均鲜薯产量为30000kg/hm2。

2 成都平原2020年低温干旱对马铃薯的影响

2.1 成都平原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天气变化情况

成都平原冬春作马铃薯主要生长期12月至翌年5月初,历年同期月平均气温为3~26℃。与同期相比,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最高平均气温均偏高,分别高4.8、4.4、8.9、11.9、9.4、10.5℃;与同期相比,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最低平均气温均偏低,分别低2.8、3.2、5.6、2.7、6.9、2.2℃,特别是2020年1、2月平均最低温度均在0℃以下,易发生霜冻天气。整个生育期的气温异常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发育。

成都年降雨量1000mm左右,但集中在7、8月,冬春两季干旱少雨,极少冰雪。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成都平原气象数据统计表可以看出,与同期相比,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降雨量均减少,分别减少5.6、1.4、5.2、19.2、47、67.2mm,特别是2020年4月,降雨量为零,无有效降雨,属于极端干旱天气。冬春两季干旱对马铃薯生长发育极为不利。

表1 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成都平原气象数据

2.2 成都平原2020年低温干旱对马铃薯的影响

2019年12月、2020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2.2℃、-0.2℃,降雨量为0.4mm、8.4mm。虽然气温偏低、气候干燥,但成都平原冬春作马铃薯播种时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保墒,促进早出苗、早生长和防止冻害发生,所以前期低温干旱对出苗影响不大。

2020年2月,气温回升,平均最高气温达20.9℃,植株生长较快,为防止植株顶部灼伤影响生长,部分种植户在2月中上旬陆续揭膜。2月15~17日,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成都遭遇一次倒春寒天气,气温骤降8~10℃,最低气温-1.5℃,出现霜冻天气,大邑、双流、崇州、蒲江等大部分地区马铃薯幼苗受冻害影响严重:叶片失水萎蔫,植株出现焦枯现象。双流区黄水镇高石社区4组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植株被冻伤冻死,产量较低,仅为12000kg/hm2,减产40%左右。2020年2月的降雨量仅为5.8mm,属干旱天气,非常不利于马铃薯苗期植株生长发育。

2020年3月、4月降雨量分别为0.8mm、0mm,严重干旱。此时正值结薯期,对干旱极其敏感,即使轻微而短暂的缺水都会造成大幅减产。此外,土壤水分对马铃薯商品性影响很大,在结薯期,如遇高温干旱,块茎便停止生长,随后由于降雨或灌溉,使原本的块茎又处于适宜的生长条件,但此时的块茎表皮局部或全部已经老化不能继续膨大,而没有老化的部分芽恢复生长,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畸形薯,降低商品性。

3 防寒耐旱的对策建议

3.1 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报预警

成都平原冬季易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出现不同程度低温甚至霜冻灾害,即使入春后,也可能遭遇“倒春寒”天气,这对冬春作马铃薯生产影响较大。气象部门应不断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准确性,及时发布天气灾害预警,建立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农民第一时间接收到灾害预警信息,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3.2 种植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

不同的马铃薯品种间抗逆性差异较大,针对成都平原冬春季易出现的低温、干旱等灾害天气,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种植的优良抗逆性品种,从而减轻霜冻、干旱危害。

3.3 采取有效灾前防范措施

揭膜后,遭遇低温霜冻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较大,在寒潮来临前应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①畦沟灌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保持田间空气湿度,有效阻止霜粒形成,减轻冻害;②霜冻到来前 1~2d,叶面喷施植物防冻剂溶液或施用复合生物菌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减轻霜冻的危害。

3.4 及时采取灾后补救措施

马铃薯受冻后,叶面枯萎,但主茎仍然成活,为促进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和植株恢复生长,降低灾害的影响程度,应及时采取有效补救措施:①追肥促生长,先浇施0.5%尿素,发出新茎叶后及时喷施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其他叶面肥促进植株生长;②植株受冻后对病虫害抵抗能力减弱,容易引发晚疫病等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受灾后立即用抑快净、甲霜灵锰锌、克露、银法利、增威赢绿等药剂喷雾,每隔7~10d喷雾1次,交替用药,预防晚疫病、环腐病及黑茎病的发生和蔓延。③对霜冻造成损失严重的田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改种。

3.5 严格田间水分管理

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每形成1kg干物质的需水量为200~300kg。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块茎膨大和产量。马铃薯不同生长期间的需水量不同,应根据土壤墒情和不同生长期间的需水量进行严格水分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不同生长期间的需水量为:发芽期土壤含水量50%,幼苗期土壤含水量60%,发棵期和结薯期前期土壤含水量70%~80%,结薯期后期为50%~60%。成都平原冬春两季干旱少雨,对马铃薯生长影响较大,应及时适量灌水,避免因干旱导致减产和因土壤忽干忽湿导致畸形薯的产生。

猜你喜欢

成都平原霜冻低温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近十年成都平原经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古蜀先民以何为食以何为居
铜陵市区近58年初终霜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祈 祷
金属丝大变身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1961—2014年临夏州霜冻特征及防御对策
针对作物遭遇霜冻的低温霜冻的防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