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施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1-06-03王存贵

中国德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内涵价值

摘要: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是指在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时,通过对法治教育内容的整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实现法治内容活动化和法治活动内容化;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运用法律知识以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关键词: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内涵;价值;路径

作者简介:王存贵,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书记,正高级教师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来的,但没有对其进行概念性的解释和界定。对此,课标修订组专家学者认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则是一种学科内容的活动化,是一种以认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序列化的活动设计。首先,活动型学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的一种特殊形态,本质上属于学科课程。其次,活动型学科课程以活动为载体,这里的活动主要是指承载了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活动,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

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是指在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将现行七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有关法治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对能够利用活动开展的法治内容进行整合,然后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科课堂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实现法治内容活动化和法治活动内容化;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运用法律知识以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一、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施价值

(一)有利于彰显学科特点,落实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旨在指导与推动其德性成长和法治素养提升的综合性课程,强调活动和实践,这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基本一致。初中实施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法治研究的平台和法治践履的实践场,让师生共同体验、思考和感悟,逐步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这有利于落实课程标准中对法治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理性认知水平

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主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要,尊重个体差异,强调以活动为方式、以问题为核心、以探索为特征等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法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利用法治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锻炼,从而让学生在“活动型法治教育”中充分而个性地发展。同时,活动型法治教育具有团队性、活动性、参与性等特点,可以避免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活动中对自我观点进行反思和修正。例如,在执教“公平正义的守护”这一内容时,就利用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设计活动,即发生在某地女车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把车开到4S店并坐在引擎盖上进行维权,当时该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得到广大网友的支持。那么,作为一个具有法治意识的人应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为此教师设计一个主题辩论活动,并设计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及行为进行辨析。通过辨析,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合法权益是宪法赋予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更不能通过不正义的方式维护自己认为的正义。

(三)有利于更新法治教育理念,完善法治学科系统

总体来说,初中法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依然没有脱离知识中心、教师中心和考试中心。为此,应力求开展和实施活动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实施中思考、积累经验、提高认知和提升能力,潜移默化地巩固和强化法治知识,践行正确的法治观,进而内化为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所以,法治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法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和设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进行法治实践和体验,这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校本化的过程,也是完善法治学科系统的过程。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让法治教师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不仅仅是传授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评价者。作为参与者,教师必然要更加注重法治知识学习,加强对法治教育方法研究,从更加宽广的视野审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情研究,分析学生特点,将知识、问题和活动有机融合。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进行专门指导,通过课例研修、教师探讨、学生座谈反馈,不断提升活动型法治教育的实施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为新一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建设提供经验

不论是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形式,都强调以活动为主,但在实际的法治教育课堂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活动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活动的实施缺乏规范性,活动的开展缺乏常态性,等等。之所以存在缺陷,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对初中法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思考和设计和缺乏对活动型法治教育的深入研究和范式提炼。当前,义务教育思政课课程标准正在进行修订,教材也将随之进行修订。活动型法治教育必将成为修订后法治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因而研究、提炼方便实用的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设计方法迫在眉睫。所以,在初中开展活动型法治教育是在为新一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建设积累经验。

二、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现路径

(一)依据法治教育内容,确定活動型法治教育主题

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施中的活动如何选择和确定,是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首先,要明确活动的范围。活动型学科课程应该是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其类型包括课内开展的思维活动(隐性)和课外开展的实践活动(显性),而主体还是思维活动。因此,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的实施,主要是指课内活动,就是法治教育课尽可能都要以活动的形式开展,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规定的法治内容,提升法治能力,培养法治意识。同时,让法治的每一次活动都蕴含法治内容,让活动赋予法治之魂。其次,要确定法治活动的主题。确定法治教育的活动主题最根本的依据是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及教材的内容,但仅有这些内容还不能确定法治教育活动的主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思考和智慧。一是整合教材中现有的法治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法治教育内容设计的活动很多,很多问题都是基于活动展开的。特别是教材中的拓展空间设计的活动,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一些综合性的活动,教师只要略微改造就可以使用,这也是实施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的常用方法。例如,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三课“参与民主生活”内容时,教师选择课文最后的拓展空间活动,并进行适当的改造,确定“增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活动主题。二是综合教材中的法治内容,整合梳理,形成活动主题。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违法犯罪、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以及诉讼的相关内容之后,拟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题,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三是根据社会热点、焦点事件,结合教材内容,拟定法治教育活动主题。例如,某地女车主坐引擎盖哭诉维权新闻出来后,结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容,设计法治主题辩论活动。这样活动主题的确定,让法治教育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和困惑,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法治温度。

(二)围绕主题与目标,选择和设计活动型法治教育方案

法治教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模拟法庭、法律辩论、参观、访谈、公民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社会热点活动、法治小品表演、模拟听证会等。主题和目标不一样,活动型法治教育形式必然有所区别,所以在活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与活动型法治教育主题相关的形式以及方案的设计就非常重要。虽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如果形式选得不好,对活动型法治教育效果影响也很大,所以活动形式的选择与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关于活动形式的选择与方案设计要考虑以下三点内容。首先,要服务于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注意与学科内容的契合。例如,在确定“增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活动型法治教育主题后,就需要确定活动形式,因为该主题中包含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等内容,所以教师设计了“班主任小助理”的选举活动,要求通过小组活动,共同设计一个选举方案。这样一个活动形式的选择,既观照了民主选举的内容,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有很多的讨论、协商、决定等,也观照了民主决策的内容。同时,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民主意识的培养,可以说一举三得,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其次,活动形式的确定要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这里学生的实际主要是指学生法治水平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更多地指学校开展活动的环境实际。比如,教师想开展一项“学校门口交通设施的设置是否合理”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就需要对交管部门进行走访,了解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量等,同时还需要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给予很大的支持,否则活动很难开展。又如,学校根据拟定的主题,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但因为学生对法庭的程序不熟悉,导致了模拟法庭活动变成法庭辩论活动,虽然对教学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教学目标没有完全的实现。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水平没有达到,以及缺乏教师具体的指导。最后,活动形式的选择与活动方案的设计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好的活动不仅要整合学科内容,更需要良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活动的设计者能够对法治教育的课标和大纲、学生的认识水平、教材的内容等诸多要素全面把握。在现实操作中,除了教师自己深入研究活动内容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设计中的作用。所以,在活动设计前,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例如问卷调查、口头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以小组开展合作,丰富主题内容,细化主题操作步骤,形成活动方案。

(三)优化活动方案与内容,提升活动型法治教育效果

活动主题的确定以及活动形式的设计是法治教育活动型课程的必要步骤,对于开展的效果如何,还要关注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虽然在活动设计时,已经明晰了活动方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优化,让活动和内容融为一体,深度契合。因为活动型法治教育具有综合性等特点,特别是内容的综合可能需要突破原有知识架构。这就需要对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使之服务于活动型法治教育的主题以及学生认知和行为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思考、辨识分析、选择修正,实现法治引领。除了内容需要整体设计外,活动过程本身也需要优化整合,让形式更加符合内容的需要。例如,在进行“班主任小助理”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为了让活动与内容融为一体,在活动实施前,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公民的政治权利、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决策的程序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分布在不同的年段,不是一种前后的紧密承接关系,这就需要进行整合和优化。其次,在活动实施中,要模拟正式的选举程序,制定好选举程序的五个阶段:一是启动阶段;二是推薦阶段,确定候选人;三是投票阶段;四是公示阶段;五是揭榜阶段,宣布选举结果。按照活动方案中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讨论、协商,征集不同意见,提交最佳方案。五个阶段的设计以及各小组的讨论、协商等都是基于活动型法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即了解选举的步骤程序,让学生感受民主氛围、知道民主决策的过程,这样就把选举和民主有机结合,达到活动型法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当然,在活动中也要告诉学生,我们进行的“班主任小助理”选举和法律所规定的选举权不是一回事,但是大概的流程以及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旨在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再如,在学习完“法律伴我们成长”以及“做守法的公民”之后,我们拟定了“树立法治意识,预防违法犯罪”主题,并依据主题内容选择了模拟法庭活动形式。为了让活动取得更好的实效,我们在既定方案的基础上,第一,帮助学生就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并对诉讼法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讨,旨在优化教学内容;第二,进行任务分工,特别是角色分工(法官、受害人、被告人及辩护律师、公诉人、书记员、法警、人民陪审员等),了解不同角色的职能;第三,根据分工的任务,教师和学生一起访问区人民法院,查阅相关真实案件(不涉及具体人员名单);第四,依据案件内容以及角色分工,查阅相关法律以及法院提供的脚本样例,分别书写法庭各自承担的角色脚本;第五,观看审理案件的视频,了解法庭审理的具体步骤;第六,进行正式的法庭模拟;第七,写总结和感受。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刑事法庭的主要程序和步骤,进一步学习违法和犯罪的法律知识,特别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法律知识,而且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加深了对依法维权、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如何避免违法犯罪等问题的认识,提升了查阅相关的法律知识和运用的能力,培养了法治信仰。

三、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实施活动型法治教育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目前处于试验阶段,很多问题还有待检验,因此,难免会出现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处理好知识和活动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课程,这是课程的本质属性。培养初中的德性成长和法治观念是课程的任务。因此,在初中进行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的实施中,学习掌握法律知识、提升法治能力、培育法治素养是本,选择和设计的活动仅仅是手段和工具。教师在实施活动型法治教育中,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偏离法治学科教学内容而仅仅为了活动而活动。当然,强调“本”,并不意味着课堂只能有“本”,需要选择和设计一定的活动让“本”更有灵动。所以,教师要把握好知识和活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知识更有魅力,让活动更有灵魂。

(二)处理好主题确定和活动设计的关系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提出了活动型法治教育主题的重要性,这个主题就是活动的核心,是师生交流探讨的话题、是师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活动成效如何的命题。所以,确定好活动型法治教育的主题是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活动设计的引领。所以,活动型法治教育的主题确定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要对主题进行设计,这里的设计既包括活动形式的选择和活动方案的制定。不论是形式还是具体方案,一定要紧扣主题,实现主题的内容和目标。对于初中法治教育的主题确定,建议依据学科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及教材内容,结合法治教育的目标,做好系列化的设计、整体设计,进而培育学生法治素养。

(三)处理好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有的是课堂活动,有的是校内活动,还有的是走进社会的校外实践活动。尽管活动形式多样,但是课堂是法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活动是法治教育的主阵地,活动型法治教育的活动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课堂,让课堂中思维活动成为法治教育活动的主角。对于课外活动,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所在区域的法治教育资源,精心策划,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孙格格

猜你喜欢

内涵价值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