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思考与策略

2021-06-03张展简繁

新闻爱好者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新时代

张展 简繁

【摘要】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守护国家主权、政权。随着网络技术与人类社会的深度融合,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关键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论断。面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潜在斗争,全党全国应持续保持清醒,坚决捍卫国家网络主权。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网络主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网络已日益融入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场域。在网络的影响下,社会的经济、政治环境和人们的思想文化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变化使得网络和意识形态紧密融合,催生了网络意识形态新样态。新时代以来,网络意识形态受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然成为关乎国家政治安全、人民福祉、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在此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分析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论断。

一、研判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维度

准确把握当前阶段发展特征和关键问题是党和国家开展治国理政实践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前提出发,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和全球发展态势做出了深刻判断,构成了当前研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和现实前提。

(一)历史维度: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科学定位

网络和信息技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了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即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的生产力出现,往往预示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新阶段的来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已深刻融入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促成了各个关键领域的深度变革,人类社会历史发生了质的变迁,信息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首要引擎,人类已然跨入信息时代。

2014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时强调:“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基于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科学定位和对网络引发深刻历史变革的准确判断,网络空间治理的相关问题受到党和国家的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央多次要求各级机关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此外,对网络时代的思考同我国社会发展的前途命运密切相连。“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解放出人类社会巨大的生产潜力,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此历史节点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机遇”,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大变量”。

(二)现实维度:对全球发展态势的深刻分析

网络真正实现了沟通上的时空自由,它打破了信息传播的传统地理空间局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强大的储备空间。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网络显现出高度的全球化特征。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发展融入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各国各地区打破了以往相对独立的发展模式,联系日益紧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日益激烈,人类命运更加休戚与共,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联结在了一起,人类的全球意识和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

网络在促进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构建了新的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国家发展的新疆域,与传统现实空间一样,互联网这块“新疆域”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如何治好、用好、发展好网络”这一课题上,没有国家能够置身其外。“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深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各国在坚定维护本国网络主权的同时,还应尊重国际社会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管理模式的权利,共同抵制网络霸权。在尊重他国网络主权的前提下扩大共识、深化合作,顺应全球网络发展趋势,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点关切

(一)认清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

网络技术在媒体领域催生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了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眾对象和传播技术,在网络接入、内容生产、网络传播、社会动员、网络监管等各方面、各环节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手机网民规模为9.32亿。庞大的受众群体使网络成为文化交流、利益交锋的重要场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要切实理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境外敌对势力借着所谓的“网络自由”,利用网络高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对经过包装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价值观念进行全球输出。另一方面,国内主流意识形态与不同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互相碰撞,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人利用热点事件发表极端言论,企图裹挟群众,以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或特殊政治目的。如若任由怀有不良动机的言论横行网络,就会扰乱党心民心,破坏社会凝聚力,甚至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

(二)坚决守护国家安全新疆域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新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网络社会化的今天,网络空间已加速演变为战略威慑与控制的新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平台、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新阵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更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制高点,不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会丧失网络舆论战场的主动权,错失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因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理直气壮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明确宣示我们的主张”,坚决守护国家安全新疆域,维护信息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三)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当前我国网络环境总体健康,网络生态发展向上向好态势逐渐形成。与国际互联网对接20余年来,我国正确处理网络发展与稳定、自由与秩序、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形成了日渐完善的网络空间治理格局,使主流媒体主力军作用得到发挥,党政机关在网络生态建设中发挥出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网络发展中存在的“病灶”,认识到在网络空间并非都是祥和安宁的世外桃源。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低俗媚俗和炒作引流现象仍层出不穷,甚至引发社会问题。因此,保证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重点。

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三个方向

(一)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去,提升运用科学理论回应各种错误思潮、观念的能力,保证理论供给充足、问题解释充分,构建完善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同时,推动党报党刊等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阵地加强传播手段建设,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做好媒体融合发展布局,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把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摆在首位,不断创新媒体交互式、服务式等功能,以主流媒体为基础,借助“互联网+”模式,打造内外共生共荣的融媒体生态圈,构建全媒体辐射矩阵,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建设

完善法律和制度规范,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依托。新时代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建设,其一,要秉持立法为民理念,“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在研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短板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控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评估。在注重立法结构的综合性、体系化、实操性,保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立法与现行法律、整体性立法与部门性立法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治创新。其二,要提高网络执法标准,保证网络意识形態安全建设质量,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执法过程疏导,完善责任溯源机制,保证执法过程不变形、不变味,执法结果有据有信。其三,要营造积极的网络守法环境,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宣传效果。利用网络资源,营造学法守法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念。借助网络基本道德准则,培养网民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自觉、情感认同和行为自主。

(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出倡议,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国内层面,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要坚持网络安全为人民、靠人民的理念,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共同维护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国家信息化、现代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对此,要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广泛团结网络空间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抵御力。在国际层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能为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国际社会应互相尊重网络主权,不搞网络意识形态攻击与对立,携手抵制凭借网络技术垄断大搞网络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蓄意扩大数字鸿沟的不端行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和平利用网络的世界趋势,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各国长远利益和世界人民福祉,需要各国的共同担当。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作为当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方面,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应继续对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潜在斗争保持清醒的认知,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树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法治建设和网络空间共同体理念,坚决捍卫国家网络主权。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新时代
网络拟态空间的意识形态治理路径
新媒体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