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1-06-03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激动剂肾脏病个体化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或加上≥11.1毫摩/升;

(2)空腹血糖或加上≥7.0毫摩/升;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或加上≥11.1毫摩/升;

(4)糖化血红蛋白≥6.5%。

糖尿病典型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

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进一步优化了糖尿病的诊疗策略,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解读如下:

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

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近40年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新指南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更新3: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

更新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

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合并慢性肾脏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可考虑选用GLP-1RA。

更新5:糖尿病诊疗路径更新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一线治疗后:

(1)若HbA1c不达标:可以进行二联治疗,加用胰岛素促泌剂、糖苷酶抑制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即列汀类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类或SGLT2抑制剂(药物排名不分先后),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治疗药物;也可使用注射类药物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或胰岛素治疗,其中胰岛素推荐基础胰岛素。

(2)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年龄≥55岁伴以下至少一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室肥厚)、心衰、慢性肾脏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慢性肾脏病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若经过二联治疗后,HbA1c仍不达标,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加用一种其他类别的药物,但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如果经过上述治疗HbA1c仍然不达标,可以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选择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方案或者预混胰岛素方案,两种方案可以互换。

更新6:新添“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章节

超重和肥胖与2型糖尿病关系紧密,本次更新中也将体重管理作为患者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写入指南。从3个方面分别规范了体重管理的目标和手段:①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②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③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进行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

更新7:低血糖分类

低血糖分级对于患者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但我国的低血糖分级标准一直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新指南参考美国糖尿病学会对低血糖的分级标准,将低血糖分为以下3级:

Ⅰ级低血糖:血糖〈3.9毫摩/升且≥3.0毫摩/升;

Ⅱ级低血糖:血糖〈3.0毫摩/升;

Ⅲ级低血糖: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的严重事件,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更新8:纳入血糖监测新指标TIR

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的革新与成熟,血糖管理指标也出现了更新。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TIR逐渐受到关注,TIR指的是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毫摩/升,或为3.9~7.8毫摩/升)的时间(通常用“分钟”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表的《2020年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出,TIR是反应患者血糖稳定性、监测并发症的重要指标。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TIR目标并非一成不变,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及血糖波动。

更新9:更新慢性肾脏病(CKD)进展风险及就诊频率。

合并CKD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针对不同病情进展的CKD患者,应设定个体化的复诊时间,以确保及时监测患者的病情进展、调整管理方案。

另外,在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给表格;糖尿病相关技术部分,新添注射技术和胰岛素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章节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筛查和分级诊断的作用,AI筛查系统有望成为DR筛查、诊断以及随诊的重要辅助工具。

猜你喜欢

激动剂肾脏病个体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