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易理论视域下回忆性散文教学优化探析

2021-05-31乔嘉华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背影教学策略

乔嘉华

摘   要: 本文选取黄厚江的《背影》教学实录,运用变易理论分析其教学内容,以双重叙事视角为线索,体会作者朱自清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为回忆性散文的教学优化提供参考性策略。

关键词: 回忆性散文   变易理论   《背影》   教学策略

回忆性散文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约占课文篇目总数的8.3%,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文类。随着部编本语文教科书逐渐成为全国语文教学的标准用书,回忆性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回忆性散文的写作中通常存在双重叙事视角,一重为经历事件的视角,另一重为回忆事件的视角,即文章中“当时的我”和“现在的我”,这是回忆性散文的一大特质。

变易理论关注学习内容,基本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为了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这个属性必须在某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只有在所有其他属性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差异才可以被识别出来。”①(33-37)这也就是所谓的“变易”。由此,可以带出具有四种功能的变易图式,分别为对比、类合、区分和融合。“对比,即为了获得对某件事物的经验,必须使用其他事物与之形成对比;类合,即不同的事物若呈现出类似或相同的特征,这一特称便会被审辩出来,成为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区分,即关注变化的方面,从整体中把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属性;融合,即同时经验事物的几个关键特征的变化,意识到这几个关键特征的关系及与整体事物的关系”②(121-128,100)。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经典篇目,更是回忆性散文中的经典篇目。本文选取黄厚江的“背影”教学实录,运用变易理论分析教学内容,以双重叙事视角为线索,体会作者朱自清从不理解父亲到理解父亲的情感变化过程,为回忆性散文的教学优化提供参考性策略。

一、课例描述

黄厚江执教“背影”,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解读出作者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的转变,对父亲的“不容易”的理解、对父爱的理解。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其一,匹配文字与插图;其二,探究父子关系;其三,一言概括全文。黄厚江围绕这三个任务,循序渐进地展开了具体的教学子任务。

(一)匹配文字与插图

黄厚江先让学生回顾文中父亲的背影,并从文中选择一段合适的文字匹配文中的一幅插图。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感受到父亲的“不容易”“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但插图中的父亲仅是一只脚向上缩,因此并没有把父亲翻越月台的“艰难”和“不容易”充分表现出来。

(二)探究父子关系

黄厚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写“父爱”“母爱”等都会写他们的眼睛,假如朱自清写他父亲的眼睛,会有一双怎么样的眼睛?通过学生的作答,黄厚江又进一步提出,若要知道父亲的眼睛,则必须先探究父子二人的关系。

1.提供写作背景

黄厚江给学生提供了朱自清写作《背影》前后的主要信息,要求学生从中梳理出与本文联系最紧密的三条,分别为:第一,1917年,父亲失业,家庭困难,父子离别;第二,1925年,父亲给儿子写信(大去之期不远),儿子在泪水中写《背影》;第三,1928年,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结束。其中,不难发现:第一,第二条信息是写作《背影》的直接缘由;第二,父子关系并不好。

2.证明关系不好

学生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父子关系不好,如“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了”是主观上不愿与父亲相见;“再三劝他不必去”“爸爸,你走吧”,可见作者不愿待在父亲身边,也不愿父亲待在自己身边。通过这些语句的印证,学生们显然能够知道作者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很不好,两人之间的距离非常大。

3.消除二人距离

父子之间的距离被逐渐拉近,并由父亲主动拉近。学生们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如父亲主动给作者写信那一段。黄厚江引导学生发现信中的矛盾之处,即“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若身体平安,则又怎么会那么快去世了呢?结合之前提供的“1945年父亲去世”的相关背景,原来这里父亲是在主动向儿子表达需要关怀。从作者希望快点与父亲见面可以看出,他已经理解了父亲,二人之间的距离已消除。

4.再证作者理解

黄厚江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理解父亲的其他依据。结合之前写作时间的背景信息,学生发现,买橘子时流泪只是感动而非理解;“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这一句中的两个“自然”充分地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

(三)一言概括全文

常言道:“父爱如山。”黄厚江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父爱如山一样”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内容。黄厚江以此填空作为总结,既是对文中“背影”式父爱的理解,又是对父爱如山更深入的理解。

二、课例“变易”分析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内容的“变易性”,即学生能够注意到学习内容中的某一部分发生变化而其他部分保持不变,从而习得学习内容中的关键部分。若以变易理论的视角看黄厚江“背影”的教学实录,则不难发现其中的“变易性”学习内容。

首先,黄厚江让学生从文中选择一段合适的文字匹配插图。学生找到之后,经过师生朗读和分析,却发现找到的文字并不适合。“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向上攀着”“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从这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父亲爬月台的不容易,插图并未把父亲爬月台的艰难和不易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通过图与文这种异同的对比,学生可将注意力置于文中关于父亲爬月台的文字上,读出父亲的不易。

其次,学生从黄厚江提供的朱自清写作《背影》前后的背景信息中筛选出了与本文关系最密切的三条,由此发现父子关系不好。黄厚江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父子关系不好的依据,学生依次找到了儿子与父亲不相见已二余年、儿子暗笑父亲托查房照顾自己的迂腐、儿子再三劝父亲不要送自己、儿子怕父亲看见自己在哭而擦干眼泪和劝他快走等细节。从这些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的细节中,学生发现并概括出了相同点,即父子关系不好。学生在寻找文中细节时,发现这些细节是作者当时的想法和感受,作者此時的想法和感受却是“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种“聪明”是反语,是当时对父亲的反感,是现在对自己的嘲讽,这一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揭露了回忆性散文的一大解读特点——双重叙事视角。这种双重叙事视角的今昔对比既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又能够帮助学生在这变化中感受作者对父亲逐渐理解的过程。

最后,学生为了证明是父亲主动拉近父子之间的距离的,从文中依次找了父亲本打算托查房可最后又亲自送儿子和父亲为了在儿子身旁多待一段时间而爬月台买橘子这两件事。黄厚江认为学生还未把父亲向儿子示爱最重要的片段找到,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变化和矛盾之处。由此,学生找到了父亲给儿子写信的片段。其中,父亲写道“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利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父亲除了膀子疼痛外,身体并无大碍,可怎么会就要去世了呢?学生很快在这个矛盾中辨出了父亲心中话的真假,父亲借自己即将去世引起儿子的重视,结合背景信息中,父亲在1928年读到儿子写的《背影》和在1945年才去世,可以判断出此处父亲主动向儿子表达需要关怀,儿子也终于理解了父亲。黄厚江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出在父亲送儿子这件事的过程变化中,父亲表达不变的“不容易”的父爱;也体现出在前后父亲表达父爱的不变中,儿子对父亲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只有通过学习这样的“变”与“不变”相统一的“变易性”内容,学生才能区分,当作者面对爬月台买橘子的父亲而流泪,当时作者的感动和现在作者的理解这二者的区别。

三、教学策略

笔者回忆中学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曾把“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深沉的爱”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以如今的观点来看,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完整不充分的。因此,笔者以变易理论为研究视角,分析黄厚江的“背影”课例,归纳出回忆性散文优化教学的参考性策略。

(一)文体特征上: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双重叙事视角

回忆性散文是对作者人生往事的回忆,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必然包含当时的真情实感和现在回忆往事时不同的人生感悟。正因为回忆性散文中存在双重叙事视角,所以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并非单一的,而是前后变化的。正如《背影》中作者对于父亲的情感,从不理解父亲的冷漠到理解父亲的悔恨,这是父子关系缓和的过程,也是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正因为这个情感变化的过程,作者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不容易”,才懂得了父爱的深沉。本文的重点不是爬月台买橘子时的父爱,而是对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的理解过程。黄厚江曾坦言,如今“买橘”式的父爱越来越多,“背影”式的父爱越来越少,能从“背影”中读出父爱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③(17-18)。若要读懂“背影”中的父爱,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以双重叙事视角解读文章,体会情感变化。

(二)教学内容上:关注教学设计中的“变易性”内容

变易理论重视学习内容,尤其是学习内容中的关键部分。黄厚江为了让学生读出父亲爬月台的“不容易”,除了有感情地朗读语段外,还让学生分析语段与书上插画的异同。通过对文字所描述情境的想象和插图呈现出的具象的对比,让学生更切实地感受父亲爬月台买的“不易”,这种理解下的父爱会比“买橘”式的父爱更丰厚。发挥变易图式的基本功能,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解读回忆性散文中的关键内容是可行的、有效的。例如,在《藤野先生》中对留学生和对藤野先生两种不同语调的对比,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对三味书屋两种不同感受的对比等,都可以较清晰地习得回忆性散文中的关键内容。此外,还要抓住不同时期的同一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与回忆性散文中的双重叙事视角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黄厚江让学生找出父子关系的变化和作者对父亲情感态度的转变,由此理解“背影”式的父爱。这种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感受,是教学设计中的关键内容,于学生而言,是感受作者情感变化和学习回忆性散文的核心内容。

注释:

①植佩敏,马飞龙,郭建鹏,刘晶晶,易进.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变易理论与中国式教学[J].人民教育,2009(08).

②黄志军.“变易理论”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11).

③黄厚江.《背影》的背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8).

参考文献:

[1]植佩敏,马飞龙,郭建鹏,刘晶晶,易进.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变易理论与中国式教学[J].人民教育,2009(08):33-37.

[2]黄志军.“变易理论”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3(11):121-128+100.

[3]黄志军.“变易理论”与课堂教学优化——香港和大陆两节二年级故事(童话)课例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5(01):57-60.

[4]王荣生,主编.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黄厚江.《背影》教学实录(节选)[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8):14-16.

[6]黄厚江.《背影》的背后[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08):17-18.

[7]黃厚江.背影:当他离去,你才读懂他的爱——《背影》教学杂记[J].语文教学通讯,2018(26):41-42.

[8]黄厚江.《背影》:我们教什么?[J].语文教学通讯,2015(26):10-13.

猜你喜欢

背影教学策略
两个背影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