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体现的思想观念

2021-05-31陆跃升

文教资料 2021年3期
关键词:祭祀诗经观念

陆跃升

摘   要: 农业祭祀是《诗经》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保存于《周颂》《大雅》《小雅》之中。《诗经》中有关农业祭祀的诗歌比较多,充分说明农业文化与祭祀文化为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诗经》所载的农业祭祀诗描写的祭祀对象,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西周春秋时期人们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思想观念:社稷崇拜、祖先崇拜、上天崇拜等。

关键词: 《诗经》   农业   祭祀   观念

农业祭祀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它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据考古发掘,早在一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开始了农业种植活动。公元前3000年左右存在的仰韶文化,就已经开始栽培粟、黍、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然而,远古时期的人们认识能力和生产力水平很低,面对世界的纷纭变幻,自然无法解释,如对地震、洪水、打雷、下雨、白天、黑夜等自然现象更是无法理解,特别在农业生产遭遇严重的旱灾或洪水灾害时,古人觉得自己懦弱和无能。生活基本上受自然界的支配与控制。古人觉得有超自然神秘力量在主宰自然界,控制着世界的变换。并用这种思想意识解释自然界出现的各种现象,即山有山神,水有水神,人类及日月星辰等皆有神灵支配。这些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既主宰自然界,又统治人类。西周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诗经》收录的反映农业生产与农业祭祀的诗歌就折射出古代人民的思想意识和认识水平。

一、《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与社稷崇拜

社稷是指社神和稷神,社神崇拜是指对土地神的崇拜。稷神崇拜即对“五谷之神”“古代农官”或“周代始祖后稷”的敬仰崇拜。《礼记·郊特性》云:“社祭土而主阴气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1](1449)自商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社神具有超强的掌管和调节风雨适量的能力,那时的农业的丰收与否主要依赖风调雨顺与否。人们祭祀社神的目的是祈求社稷神适时调节风雨,让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人为了能使风调雨顺,为了能使农业生产获得好的收成,而对社神进行祭祀,祈求社神给予保佑。”[2](679)《诗经·绵》:“乃立冢土。”《毛传》曰:“冢土,大社也。”即为社神。《风俗演义·社稷》亦载:“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3](191)这些记载说明了社神的起源及古代人祭祀社神的目的,通过筑土为坛,进行祭祀,发展为建立社稷坛进行祭祀。祭祀社神一般在春秋两季进行,春季祭祀社神主要在春耕开始前,祈求风调雨顺;秋季祭祀社神的目的在于秋收之后答谢神灵的恩赐,即“春祈秋报”。《周礼·地官·州长》:“若以岁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贾公彦疏云:“此云岁时,唯有岁之二时春秋耳。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者,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也。”[1](717)如《毛诗序》对《诗经·良耜》一诗的主旨解释为:“《良耜》,秋报社稷也。”关于稷神,有多种说法:“五谷之神”说、“农业官员”说和“农业祖先神”说。如“稷”指“黍”“稷”“麦”“稻”“梁”五谷中的“稷”,因此,把稷神作为农业祭祀的神灵加以崇拜。《风俗演义·祀典》载:“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周代的始祖后稷教人稼穗,对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仰,进而定期对其进行祭祀,也称之为“稷神”。如《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毛诗序》亦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4](1055)《国语·鲁语》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5](155)因为后稷对农业的巨大贡献,尊始祖后稷为农神,充分显示出人们对后稷发展农业以养育子孙的感激之情。西周以后,人们逐渐把已故的对农业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官尊称为“稷神”加以祭祀。由于农业离不开土地,因此,古人在祭祀时,把“社神(土地神)”与“稷神”联合而为社稷神进行祭祀,如孔颖达对《载芟》注疏云:“《载芟》诗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乐歌也,谓周公、成王太平之时,王者于春时亲耕藉田,以劝农业,又祈求社稷,使获其年丰岁稔。”[1](601)总之,《诗经》中农业祭祀充分体现了祖先的社稷崇拜意識。

二、《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与祖先崇拜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先敬祖的优良传统,崇敬祖先的思想和行为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时代,到商代晚期,祖先祭祀便成了一种制度。据考证:“到商代晚期为止,宗谱就记载了21代定期进行祭祀的祖先。”[6](20)通过祭祀祖先以表达对先祖的追念及先祖美德的弘扬,并以之作为维系社会秩序和家族体系的精神力量。《诗经》中的“颂”就被认为是与祭祀祖先有密切关系的诗歌,如《烈祖》《云汉》等,迄今出土的大量铜器铭文、礼器等都显示了古人祖先崇拜的思想意识,此外,《左传》《国语》等均有大量有关祖先祭祀的记载,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殡庙之礼。”后稷为姜源之后代,西周王朝的始祖,他带领周人开疆辟土,发现农作物品种,教导人种植庄稼,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深受人们的敬仰。死后,他是祖先神,又是农业神,成为后人祭祀对象。社稷祈年,郊天配享中的后稷却为农业神的代表。祖先神后稷在庙祭中享有崇高的地位。《逸周书·世俘解》云“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7](443)。其中的“稷”是指周代的始祖后稷。周武王大败商纣王以后,胜利归来,立即到周庙去祭祀周代始祖——后稷,向先祖告知胜利的消息,不仅体现了周武王对先祖的敬重,还反映了古人普遍存在的祖先崇拜的思想意识。又如《大雅·生民》:“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这描述了人们在秋收之后以祭祀方式感恩答谢始祖后稷的情景。又如《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这首诗歌以事实赞扬了周代始祖后稷造福于人类,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与天帝等同,可以受到与天帝一样的祭祀。此后,人们还把对周代人们做出杰出贡献的公刘、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都作为祖先予以祭祀。《诗经》中不少描写农业祭祀的诗歌,如《周颂·清庙》,《毛诗序》曰:“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陈奂《诗毛氏传疏》:“此祀文王于清庙之乐歌也。”朱熹《诗集传》:“此亦祭文王之诗。”此外,《维清》《雍》等为后代周王祭祀文王的乐歌。《武》《访落》《酌》《桓》等则为祭祀武王的乐歌。又如《小雅·信南山》:“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周颂·载芟》:“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不洽百礼。”无不反映出周人对祖先的崇拜。祖先崇拜,不仅是西周春秋时期人们重要的思想观念,还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些乐歌表现了后人祖先的敬仰,宣扬了祖先的丰功伟绩,唤醒族群意识,激励人们承接先辈的功绩,开拓进取。同时,又把自己心中的愿望诉诸祖先,祈求祖先保佑,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与天帝崇拜

董恩林说:“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观,以天地和祖先崇拜为根本。天帝(即上帝)乃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者,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礼记·郊特牲》孔疏云:“孟冬大蜡之时,又祭日月,故《月令》孟冬,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其“天宗”,即为天帝。自西周以来,这种天神崇拜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统治政权的思想武器。李向平认为周代的神权体系“实际上就是周朝统治者利用人们心中的崇拜意识绞尽脑汁、孤心苦诣地为自己政权寻找合理化、永恒化的根据的产物。天神崇拜就是经过统治者选择、取舍而获得的周代王权的依据之一”[8](40)。因此,祭祀的祖先之时均配以天神,据文献记载:后稷、文王、武王等祖先神均配以上天之神。其实,天神和后来的上帝实际上为一个神灵。朱熹《诗集传》云:“天即帝也,郊而曰‘天,所以尊之也,故以后稷配焉。后稷远矣配稷于郊亦以尊稷也。明堂而曰‘帝所以亲之也,以文王配焉。文王亲也,配文王于明堂,亦以亲文王也。尊尊而亲亲,周道备矣。”[9](226)《礼记·月令》亦云:“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10](619)农耕时节,古代天子都要选择吉日向上帝祈求赐予丰收之年,且亲自扛着耒耜带领三公、九卿等在天地象征性地犁地,还要举行比较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祭祀上帝,祈求上帝赐予丰收之年,这种仪式就是籍田礼,整个过程都体现对上帝的虔诚与崇拜。《诗经》中还有许多描写农祭诗体现了古人对上帝崇拜的思想。如《诗经·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又如《诗经·臣工》《诗经·噫嘻》等均记载了天子亲自举行籍田礼的祭祀仪式,向上帝祈求丰年的情况。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对《诗经·臣工》解释云:“‘噫嘻成王,盖倒文,谓成王噫歆为声以祈呼上帝也,故下即云‘既昭假尔,谓既昭假于上帝也。”[11](1068)《毛诗序》曾就《诗经·噫嘻》的主旨云:“春夏祈谷于天帝也。”可见,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自带耒耜率领群臣百官亲耕农田,为祈求农业丰收而祭祀上帝已经形成惯例,上帝崇拜的意识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

四、《诗经》所载农业祭祀体现的天命观念

首先,以德配天。天命信仰是古人重要思想意识,认为天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是天神,是上帝,它能够主宰人世间的一切。在《诗经》中,不少诗歌反映了古人的天命信仰,其中,从农业祭祀中可以看出古人以德配天及怨天、疑天、骂天的天命观。“以德配天”,这是西周初年人们所信奉的天命观,意思是:人们认为,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承受天命,失去了德便失去了天命。人們认为,上神具有至高无上的能力,世间万物都由它统领,他可以让人生让人死,让福祸降临,甚至让朝代更迭。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伐纣灭商,以一个偏小之邦战胜了商王朝。在周人的心中,认为这次胜利是上天决定的,上天认为有德的人才能取得胜利。在《周颂·时迈》中写道:“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前面一句是说:按时巡视诸侯国,上天让我成为君王,要保佑周家国运昌盛。后一句是说:我求先王的好德行,遍施华夏的各个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周人对天的崇敬及对德的看重。又如《周颂·思文》,这首诗歌是周王郊祭始祖后稷以配天的乐歌,诗中写道:先祖后稷有文德,能享受和上天一样的祭祀礼。让我的百姓能够吃饱,都是依赖你的德行。把麦种都留给了我们,奉上天的指令养天下的苍生。从以上两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先民对德的看重,无不透露着古人以德配天的天命信仰。

其次,怨天、疑天、骂天。西周初年时,周王体察民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天下也一片太平。因此,古人的天命信仰大多以德配天。但是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能,导致当时战火四起的局面,人民不仅经常受到战争的威胁,还居无定所,忍饥挨饿。这时,人们对天命产生了怀疑。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变为怨天、疑天、骂天。在《小雅·雨无正》中写道:浩瀚无际的苍天啊,你给我们的恩德总不会长久。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天的神威已经产生了怀疑,对天神已经有了怨恨。你只降给我们死亡和饥荒,全天下的人民都在受着伤害。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天已经有了埋怨,对天降的灾难也产生了怨恨。“旻天疾威,弗虑弗图”是说:苍天你肆无忌惮地施展暴虐,你不管不顾也不思量。人们已经开始在骂天,骂它暴虐无度。

《诗经》中有关描写农业祭祀的诗歌众多,从《诗经》所载的农业祭祀诗歌可以看出,古人把稷神、社神、农神及上天作为农业生产崇拜祭祀的对象并如期举行祭祀,祈求赐予丰收,全面而客观地展现了古人的思想观念。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感受到当时的人们温柔、敦厚的性格特征。这些农业祭祀诗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赵在翰.七纬[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应劭.风俗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孔颖达.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徐元诰.国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2.

[6]柯马丁陈彦辉.从青铜器铭文、《诗经》及《尚书》看西周祖先祭祀的演变[J].国际汉学,2019(1).

[7]黄怀信,田旭东.逸周书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8]李向平.王权与神权[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9]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0]张凯之.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1]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猜你喜欢

祭祀诗经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健康观念治疗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