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准分子激光消蚀术治疗股腘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2021-05-31张克伟李卫校武辉林翟水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真腔导丝管腔

李 坤,张克伟,李卫校,武辉林,翟水亭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大学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3)

股腘动脉(femoral popliteal artery, FPA)长段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CTO)疾病在外周血管疾病中占比达50%以上[1]。目前采用腔内技术治疗复杂CTO仍有较高的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治疗策略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中长期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2-3]。准分子激光消蚀术(excimer-laser atherectomy, ELA)可开通病变段血管真腔,并实现管腔减容。本研究评价血管外超声(extravascular ultrasound, EVUS)引导下ELA治疗FPA复杂 CTO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6月41例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EVUS引导下ELA治疗的FPA CTO患者,男28例,女13例,年龄37~76岁,平均(68.2±11.8)岁;其中18例严重间歇性跛行,11例下肢静息痛,12例下肢坏疽或溃疡;29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冠心病,17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脑卒中。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FPA至少1处闭塞,长度≥10 cm;③Rutherford分级[4]为3~6级;④6个月内未接受血管介入治疗;⑤至少存在1条相对良好的远端流出道(狭窄<50%)。排除标准:①临床或随访资料不完整;②伴严重心、脑或肺等重要脏器基础病变而不能耐受手术;③髂动脉病变未能处理或治疗失败;④合并急性肢体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 ALI);⑤非动脉硬化性血管病变;⑥预计生存期<1年。根据病变部位分为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SFA)组(n=23)及FPA组(n=18)。本研究通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1708017)。术前患者均签署手术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以Philips Allura Xper FD200 DSA机为介入引导设备。由2~3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血管外科医师进行操作。常规麻醉、消毒铺巾后,选择病变对侧股动脉穿刺“翻山”入路,全身肝素化后,根据下肢动脉闭塞起始部位选择不同长度8F抗折鞘(Cook);将直径2.0 mm Turbo-Elite激光导管(Spectranetics)穿过7F MPA指引导管(Cordis),并沿V18导丝(Boston Scientific)送至目标位置;扭转7F指引导管,调整激光导管的头端走向,使激光导管抵住钙化帽正中,另一端连接准分子激光发射仪(Spectranetics),波长308 nm。采用Philips SPARQ超声诊断仪,频率3 MHz L11线阵探头扫查闭塞段血管管腔与股深动脉、股总动脉,观察其相对位置,同时调整指引导管,使激光导管头端正对闭塞段开口纤维帽处;激光导管在无导丝指引条件下被激活,随后缓慢推动导管前进2~3 mm,突破纤维帽后以导丝跟进,并在EVUS引导下探查真腔;期间受阻时激光导管继续跟进并再次被激活,并推进2~3 mm,逐步通过闭塞段直至导丝通过远端纤维帽进入动脉真腔。导丝通过病变建立导丝通路后,以激光导管再次处理闭塞全段以消蚀斑块,每次激活前均应于EVUS引导下确定导管正对管腔正中,以避免导致血管壁穿孔。之后以直径4~6 mm球囊进行扩张,如残余狭窄>30%或出现限流性夹层,则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如顺行通过失败并于内膜下通过,则穿刺病变远端正常血管进行逆向开通,之后以相同方法开通病变段血管(图1)。术中参照文献[5]标准判断病变钙化程度。术后予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治疗。

图1 患者男,76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Ⅱ分级D级 A.术前CT重建图像示SFA开口至腘动脉P1段闭塞,伴严重钙化(箭); B.术中造影示激光导管在EVUS引导下突破纤维帽(箭); C.以激光导管消蚀闭塞段并逐步引导导丝于真腔内通过病变(箭); D.激光导管在EVUS引导下通过病变,成功建立导丝通道(箭); E.术后复查造影显示原病变段管腔减容,血流通畅; F.超声声像图实时显示激光导管激活状态(红箭)及其与血管壁(白箭)的位置关系

1.3 疗效评价及随访 以术中造影确认或超声测定导丝末端到达远端真腔为通过成功。初期通过成功指按照术前设定方案顺行沿真腔开通病变,导丝末端达到远端真腔;二期通过成功指导丝无法按照预定方案于真腔内通过病变段血管,而于内膜下开通或更改穿刺点逆行开通。手术成功定义为成功开通病变,造影显示残余狭窄<30%,并至少存在1支远端流出道。术前依据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 TASC)Ⅱ标准进行分级[4]。记录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Rutherford分级,并判断有无并发症,包括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1个月内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 SAE)。于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检查,计算通畅率(%),即术后随访超声或CTA显示靶病变残余狭窄度<3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行两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通前评价 41例FPA CTO,病变段血管中位长度为20.00(14.50,40.00)cm,FPA组病变长度大于SFA组(P=0.002),流出道数目中位数2.0(1.0,3.0)支。27例(27/41,65.85%)病变段血管存在中度钙化,14例(14/41,34.15%)重度钙化。41例中,18例(18/41,43.90%)Rutherford分级为3级,11例(11/41,26.83%)为4级,9例(9/41,21.95%)为5级,3例(3/41,7.32%)为6级,术前FPA组Rutherford分级高于SFA组(P=0.014);10例(10/41,24.39%)TASC Ⅱ分级为B级,8例(8/41,19.51%)为C级,23例(23/41,56.10%)为D级。AB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见表1。

表1 41例FPA CTO患者接受EVUS引导下ELA治疗后随访结果

2.2 术中操作及成功率 41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8.33±27.51)min,平均射线照射时间(37.45±9.90)min,对比剂用量50.0(35.0,65.0)ml;激光发射能量60(55,65)mJ/mm2,激光发射频率为45(45,55)Hz;初期通过成功率80.49%(33/41),8例(19.51%,8/41)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术。最终通过成功率为100%,35例(35/41,85.37%)为顺行开通,其中33例真腔通过,2例于内膜下通过;6例(6/41,14.63%)经双向开通,其中5例于内膜下通过、1例为真腔通过。全组真腔通过率82.93%(34/41),初期通过成功率为80.49%(33/41),二期通过成功率为19.51%(8/41);手术成功率为100%。

2.3 安全性 41例中,6例(6/41,14.63%)出现限流性夹层,2例(2/41,4.88%)出现远端栓塞,3例(3/41,7.32%)发生SFA中段穿孔,1例(1/41,2.44%)穿刺点血肿。SAE包括2例(2/41,4.88%)患肢ALI,2例(2/41,4.88%)行临床症状驱使下靶病变血运重建,1例(1/41,2.44%)接受非计划性截肢;1例(1/41,2.44%)合并心肌梗死,2例(2/41,4.88%)合并脑卒中。

2.4 随访及预后 术后2组ABI及Rutherford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FA组术后12个月通畅率明显高于FPA组(P=0.005)。术后全部患者ABI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均<0.05)。FPA组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SFA组术后1个月Rutherford分级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患者,无肝肾损伤发生。

3 讨论

顺行开通FPA 复杂CTO的失败率较高[3]。激光导管具有较强的开通病变和减容能力,但其尖端缺乏指向性和可控性,限制了其开通病变的能力。本研究在EVUS引导的基础上,利用具有指向性的头端呈“J”形的指引导管控制直头激光导管尖端方向,并采用压力泵持续以盐水冲洗导管,实时监测激光导管在闭塞段的位置,并调整导管进行定向开通,优化了操作方法,改善激光导管顺行真腔开通FPA复杂CTO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开通CTO的关键步骤是导丝成功通过病变段血管[2],而FPA复杂 CTO更是带来诸多挑战,超过20%的FPA病变不能成功顺行开通[6]。理想途径为经真腔通过病变段,真腔开通后支持所有治疗选择,并可明显减少夹层和穿孔等并发症;如开通过程中缺乏直观可靠的实时判断依据,常难以监测是否全程真腔通过[7]。超声具有实时及可视性,现已成为腔内介入手术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有助于提高真腔通过CTO病变的可能性[8-10],最小化射线暴露时间及对比剂用量。

ELA通过导管尖端光化学、光机械和光热效应消蚀动脉硬化纤维斑块,既能通过病变,又可实现管腔减容,优化了腔内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交替推进导丝和激光导管进行激光消蚀,直至通过病变使导丝进入远端真腔的策略称之为“step-by-step”技术[11],开通率成功可达93%[2];但激光导管直头端缺乏指向性和方向可控性,在闭塞管腔内推送时可能发生方向偏离而导致血管管壁穿孔。本研究引入EVUS技术引导ELA开通FPA 复杂CTO,于抗折鞘内引入MPA导管增加其方向性,以期最大限度发挥激光性能,有效提高真腔开通成功率。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病变建立导丝通路,初期通过成功率80.49%,甚属满意;随着导丝于真腔内通过病变,跟进激光导管可有效进行管腔减容,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ABI明显提高,Rutherford分级改善;本研究术后6个月SFA组原病变段血管管腔通畅率82.61%、FPA组72.22%,术后12个月分别为69.57%和44.44%,考虑与本组CTO病例病变段较长、钙化严重,且开通后未行涂药球囊扩张等治疗有关。

总之,采用EVUS引导ELA开通FPA复杂CTO安全、有效,多可经真腔开通病变并实现管腔减容,成功率较高。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病变较为复杂,随访时间较短,需进一步观察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真腔导丝管腔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方法的实践探索
复杂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防止覆膜支架误入假腔的手术经验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血管内超声指导前向主动真腔寻径(IVUS-ATS):一种开通复杂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创新技术
正向入口不明CTO病变的处理策略和器械技术
血管内超声指导真腔寻径跟踪新技术治疗复杂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