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实践探索

2021-05-30邱先露

南北桥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核心素养

邱先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德育成为教学中的第一要务,小学阶段又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开端,基于此,德育教育工作就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我国部分农村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善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在核心素养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要想使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开展真正有效,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就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现状及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德育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17

在素质教育的普及下,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部分学生的家长需要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很多缺陷,以至于学生德育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因此,学校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德育基础匮乏的现实,给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德育教育整体水平。学校要担起德育教育的重担,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一、在农村小学实施德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其次是通过学校日常生活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无论是哪一种途径,其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和发展。在核心素养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实现素质教育,但农村地区的德育教育改革还有待推进。因此,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生活化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1]。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学生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来自网络上或者现实中的新颖想法正在对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对多元性文化没有足够的辨识能力,导致其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德育教育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地区的德育教育发展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再加上大部分家长需要外出务工,缺乏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因此农村地区的学校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开展。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从而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促进农村地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农村地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村地区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分离

当前农村小学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途径仅仅是一节思想品德课,或是偶尔的班会课和升旗仪式等途径,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相脱离,没有真正有意义地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没有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合。教师在德育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也只是对学生灌输理论概念知识,方法单一且效果不佳,难以激发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兴趣,无法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情感共鸣。但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仅仅通过一门课程的渗透远远不够,还要通过各个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塑造[2]。

(二)不注重德育教学环境的塑造

在信息化时代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但网络上众多不良信息的涌入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现如今的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过程过于形式化,不注重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德育教学设计,而仅仅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并且教师在进行道德认知具体内容的讲解时,只停留在德育表面内容和含义的讲解,并未对德育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学工作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和指标,这更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和培养。再加上农村学校对德育环境的创建没有足够的重视,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导致德育教育不能有效进行。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农村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切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学校应该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并且设计实施系统的德育教育管理和激励制度,自上而下地对宏观和细节进行管理规定,对每一个细节都设计详细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规定,切实落实德育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快推动对学校、教师考核评价的改革,将学校德育工作扎实地落到实处。只有学校对德育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才可以有效转变,从而促进农村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学校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担,借助更加强有力的德育教育举措,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

比如,学校要充分重视德育教育,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可以由校领导及教师组成德育教育小组,积极跟进德育教育工作,加大对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观念的普及,确切落实核心素养下的德育生活化。要求每个班级也组成自己的德育教育小组,对班级德育教育展开的具体工作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和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学科教学中

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德育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就能完成的,要想使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有效实施,就要将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各学科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因此各学科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活动设计,根据各科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系列道德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各学科塑造的德育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核心素养。为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坚实基础[3]。

以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为例,语文教师在教授这节课之前,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壮士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道德品质,进而向学生指出这些良好品质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完成了教学知识的传授,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在持续的学科道德品质培养中接受到德育教育熏陶,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培养。

(三)积极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在农村的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想真正落实德育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开展德育特色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借助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为德育教育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教师在班会活动中充当一个领导者,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近期学习经验的分享,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课上发言。通过主题特色班会的举办,可以加快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同时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4]。

比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一次特色主题班会。如在端午节时,教师可以举办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及屈原的事迹,让学生自主结组讨论总结并体会屈原的优良品质。讨论结束后,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探究成果展示,并引导学生理解哪些精神品质是值得学习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优秀道德品质。班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表对爱国主义的看法及见解,进一步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

(四)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德育教育工作只有渗透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各种公益性的小学生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效结合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不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使学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德育教育。注重实践育人,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去体验,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为前提开展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一节班会时间或课下,在获得学校及家长的批准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进行除草或者打扫校园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積极性,有效提升德育工作效果,而且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刻,而且这种活动的举办既有益于社会,又有利于学生成长。除此之外,对于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来说,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德育主题辩论,将学生分为四到五人一组,引导学生先与组内成员共同搜集能够支持本组所持观点的实例和资料,然后整理和总结所查询到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组与组之间进行辩论活动,最后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最终评价。

(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空余时间比较丰富,因此学校可以给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常言道:“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学生可以在玩耍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这也是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的出发点之一。不过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怎样参与、如何参与是一个问题,以何种方法促使学生在“玩乐中学”“做中学”,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角度来看,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农村地区小学的学校虽然在基础设施的配备上比不上城市学校,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简单的对设施要求不高的课间游戏和趣味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农村学校及教师导致学生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学习紧张当中,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养成。这需要学校及教师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为学生创建德育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可以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校园活动的举办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各种活动中促使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比如,学校可以每月或每学期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关于优良道德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而且在活动的举办中也会让全体学生受到优良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演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其他类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如文艺汇演,鼓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的宣传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其思想道德品质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机会,积极进行道德教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尤其是农村地区,更要积极借助多种形式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积极帮助学生塑造道德意识。与社会教育资源与环境相结合,构建良好的适宜学生道德品质健康成长的氛围和环境,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家长德育知识的普及,鼓励和支持家长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学生道德教育。

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醒目的文明标语,或是在校园展板上普及相关的优良道德品质。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黑板报设计活动,板报设计的内容主要为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相关内容,给学生塑造一个优良的德育氛围。借助一系列的环境布置,可以使校园内处处充盈文化气息,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形成优良品质,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还可以鼓励和推荐学生看有关德育教育的影视节目、读相关书籍以及参加各种读书交流会、黑板报设计等活动,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外部环境熏陶;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聘任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及时为学生解答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困惑,每月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和个人辅导,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教学活动中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认知和意识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必须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年龄较小,其外在行为和内在意识相对来说可塑性较强,容易管理和引导。因此,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各种途径来加强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此外,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多种有趣途径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媛婷.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的开展途径探析[J].中华少年,2019(04).

[2]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J].学周刊,2018(01):173-174.

[3]吴丹.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黑龙江科学,2018(11):80-81.

[4]胡明珍.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策略的实践[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9(04):17.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生活化核心素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