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践行策略

2021-05-30鲍广梅

学语文 2021年2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语文教学

摘要:当前,如何让00后的孩子领悟到记录着宝贵精神财富的“红色文化”的价值,成为一个摆在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经典、重温历史,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并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滋养。

关键词:“红色文化”;语文教学;革命文化

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1]。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融进必修、选择性必修及选修三类课程。语文教师应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经典中重温历史,让“红色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并内化为一种精神的滋养。

一、师生共读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感受革命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伴随中华儿女风起云涌的救亡运动,文学领域诞生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再现了革命先辈至纯至真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师要将红色作品引荐给学生,采取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讲述,课下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模式,有效推进。

师生共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挖掘,适时开展小组互动活动,以讲述革命故事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文化。冯德英的长篇小说《苦菜花》,以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半岛为背景,刻画冯大娘这位英雄母亲及其家人善良而又不屈的形象,以及这个革命家庭在对敌斗争中的成长;李晓明、韩安庆的《平原枪声》,叙述了在党的领导下,年轻的八路军战士马英回到家乡肖家镇,带领战士,依靠群众,与以中村一伙为首的日寇、汉奸进行者殊死搏斗的经历……这些都适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

师生共读要注重学习的深度,比如可以通过撰写文学短评或研究报告,来“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饶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2]。杨沫的《青春之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革命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就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有深度的研究方式——“结合具体作品,选择两个角度,撰写文学短评,组织专题研讨会”[3]来学习。毛泽东、陈毅等革命家的诗词和艾青的爱国主义诗篇,则比较适合用“开展合作学习,撰写专题研究报告,组织专题报告会”[4]的方式来学习,以期达到“深入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品质,感受思想和语言的力量”[5]的目标。

优秀的红色经典作品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地讴歌了美好的人性,生动地再现了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难面前毫不退缩、一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正是他们用无私无畏的品格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作品激荡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通过语文课堂的有效引导,这些必将浸润学生的心灵,砥砺他们的德行,增强民族自豪感,唤醒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意识。

二、组织游学活动,感受风云岁月里的英雄风骨,增强历史认同感

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理念,给语文教师适时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大语文时代要善于利用有效的地方课程资源,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触摸历史,了解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从而培养青年学子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使他们的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受到陶冶。

我的家乡寿县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在历次重大革命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志士、英烈,他们无愧于这片热土,值得后世缅怀和铭记。瓦东地区不仅历史悠久,更是皖西北革命斗争的发源地;小甸镇早在1923年就诞生了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被誉为“安徽省第一面党旗飘起的地方”,是安徽省红色旅游基地之一,也是曹渊等众多革命先烈的故乡,雄伟的寿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就建立在这里,展览室和历史纪念馆陈列着大量的图片、文字、实物等;1931年的“瓦埠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震惊江淮的农民反封建反压迫的一场武装斗争,在瓦埠古镇这片热土上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就有40余位……这都形成了凝重悲壮的“红色文化”。

面对如此丰富的“红色文化”資源,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参观游学活动,如清明节扫墓、五四青年节碑前回顾入团誓言、党的生日和国庆节回顾祖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调动学生参与到革命精神学习活动中,在触摸红色遗迹的经历中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正视历史,通过身边英雄事迹进一步达到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历史认同感的目的。

三、与社区及其他机构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责任使命感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传承地方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各种社团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延伸及拓展,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可以帮助改变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疏离的尴尬局面。把社区作为语文社团活动的场所,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重任在肩,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社区文化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接地气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独特而又饱满,诸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展览馆、名人馆等这些资源具有很大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可以成为现代学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学校可以不定期邀请社区好人、英雄人物通过选修课、报告会、心理辅导等活动参与语文实践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面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学生表达的意愿会增强很多,借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讲述烈士事迹、写调查报告、举办小型辩论会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红色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从中吸取精神养料,使他们成长成新一代的“雄健的国民”。例如2017年4月,我校就利用“榜样大光——孙大光、张刚捐赠文物30周年回乡展”的机会组织学生到县博物馆参观学习,要求学生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切实感受孙大光先生献身革命,心系祖国,情在桑梓的高尚情怀。

语文课程在强化民族品德教育方面作用重大,发挥语文课堂的优势,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十分必要,以此为契机,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历程和优良传统,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前途和命运的意识的教学目标。由此,我们应该达成共识——弘扬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扎实地运用好高中语文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推进革命传统教育,切实有效地践行红色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2][3][4][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6月。

(作者:鲍广梅,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二中高级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语文教学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