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美的赞歌

2021-05-28纪桂平

美与时代·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脊梁诗集科学家

四十年来,诗人郭曰方一直在用他那特有的执着和诗情,为我们讲述中国当代優秀科学家的故事,并因而获得中国“科学诗人”的殊荣。2020年春,他密切关注全国抗击新冠病毒的“战疫”动态,追踪湖北战疫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用15首高昂的诗歌为共和国的抗疫之战留下了历史的剪影,在全国被广泛朗诵,引起巨大轰动。由于他在科普诗歌创作领域的杰出成就,近日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新近出版的诗集《脊梁》,可以说是他在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读后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

《脊梁》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当代众多杰出的科学技术家的精彩人生。他(她)们大多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或美国、法国等国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她)们中,有袁隆平、钱七虎、赵忠贤、王选等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钱学森、钱三强、王淦昌、周光召、于敏等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全军挂像英模”林俊德、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有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的王大珩、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的徐光宪、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吴文俊;有“向着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奋勇登攀”而不幸早逝的天才数学家陈景润、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裴文中、中国现代妇产学主要开拓着和奠基人之一林巧稚等百余人。可谓精英荟萃,群星灿烂,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新中国70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脊梁》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科学美的交响乐。

在诗人的笔下,科学家们的“精彩人生”,被赋予了鲜明的科学美的特征,二者表里一体、和谐融合,极大地提升了诗的艺术品位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脊梁》是科学家的赞歌,也是科学美的赞歌。

一、讴歌科学家赤诚的爱国情怀、

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拼博奋斗的创造精神

这是我们在每一篇诗中都可以深深感受到的,成为《脊梁》科学美的主旋律。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让我们看看杨承宗吧!对于这位为中国“两弹一星”研制工程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诗中写道:

此刻  你想起了巴黎大学

想起塞纳河那迷人的月光

摇荡着你赤心报国的憧憬

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挽留

年薪50万法郎的聘请

都没有动摇你回国的决心

当年途经香港  甚至蒙受过

港英警察的胯下之辱

但是  祖国在你心中

故乡在你心中

没有任何邪恶的威胁恐吓

能够扑灭你对母亲的忠诚

在这里  在马兰基地

你用自己的满腔热血

浇灌着青春的理想

你用精忠报国的火种

点燃了荒漠的黎明

这种对祖国母亲深深的思念和热爱,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奉献给祖国的科学家,在诗集中还有很多:钱学森的“归心似箭”、钱三强的“忧心如焚”、李四光《一个新华夏海的诞生》、邓稼先“弥留之际“的遗言、郭永怀空难后紧紧抱在怀里的“沉甸甸的文件包”、90多岁的黄旭华“心中牵挂的 依然是祖国的潜艇发展”,等等。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祖国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在这种爱国情怀的背后,是他们崇高的人格力量。例如,关于严济慈,这位中国科学界“德高望重的世纪老人”,诗中这样写道:

然而  对于自己的成就

你从来都看得很轻  很轻

而对于祖国的荣誉

你却看得很重  很重

你说  你的一生

只有一个最大愿望

就是为祖国的年轻人开路

让科学之树

在中国的土地上

深深扎根  欣欣向荣

的确,在他们的心中,“奖金奖章  名利荣誉  那不是科学家的追求  值得永远骄傲和自豪的  是为祖国  为民族贡献一点  绵薄之力”(彭桓武)。这是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无私的情怀啊!

在这种爱国情怀的背后,我们还看到了他们在科学上勤奋拼搏、勇于创新的身影——

是的  那就是我们的数学家陈景润

正怀着一览众山小的气概

向着哥德巴赫猜想的峰巅

奋勇登攀

张弥漫,这位古脊椎动物学家,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为了寻找那快碎片

一块隐藏着四足动物

祖先密码的化石碎片

你背着沉重的行囊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踏过荒野  走进深山

冒着炎热酷暑

顶着风雪严寒

不停地  走啊走啊

这一走  就是整整62年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们的科学家,都是这样的攀登者!

二、展现科学理论的内在美和形式美

科学美,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这方面虽不是诗人的专业,也不是诗集抒写的重点,但在一些诗中还不时闪烁出虽然简约朦胧,却依然美丽动人的理论光环。如,在讴歌“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一诗中,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将深空探测的理论,作出了“天问”式的浪漫主义的阐释——

地球  究竟是怎样形成演变的

它与太阳的运动  是什么关系

茫茫宇宙  究竟有没有终极边界

深层空间  究竟有多少星系组成

星系间  究竟还有多少未知天体

那天体上  究竟有没有智慧生命

白洞黑洞暗物质  又是怎么回事呢

中子星脉冲星引力波  又是如何生成

日冕的膨胀加热  与太阳风什么关系

为什么总会有流星彗星  划破长空

小行星的碰撞  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后果

是什么力量  主宰者星系的有序运行

环境的变迁  又怎样影响人类的命运

有什么辦法  永葆我们的家园欣欣向荣

什么时候  人类可以移居其他星球

实现星际穿越  需要什么样的交通

……

这些诗的追问,诗的质疑,既揭示了深空探测理论的深奥和丰富内涵,又给读者以不尽的美的遐想和享受。可惜这样的诗篇,在诗集中并不很多。

三、描绘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

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是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具体实物,是科学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实践的具体成果。讴歌科学、讴歌科学家,是不能忽视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的。在诗集《脊梁》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诗人在这方面的努力。如,在《生命,因她的微笑而充满欢乐》中,为了充分展示青蒿素的重要价值,诗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对青蒿素这个产品,作了历史的、具体而生动的描写:

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

2500年前的

那棵青蒿

那部《诗经》

此刻  竟与当代中国的

一位杰出女性

屠呦呦的名字

协奏出

如此悦耳动听的和声

……

青蒿素  是怎样

在我们中国医学家的手中

提炼成功

小草  一棵无名小草

一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

青蒿野草

居然  在人类与疾病

生死斗争的战场

冲锋陷阵

克敌制胜

一举天下扬名

在这里,诗人联想到了2500年前《诗经》中的《鹿鸣》,以及中国的传统医学,从而把那棵“无名小草”,描写得如此多彩而神奇,把青蒿素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医疗科研产品,表现得如此厚重而优美!在诗集《脊梁》中,这样下力气表现科学创造的物质产品的美的作品,还是太少了。这多少令人感到遗憾。

科学美,“由于它揭示了自然的规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并呈现为感性的形式,能唤起人的情感愉悦、信服、惊叹,所以有特殊的审美价值”(《美学小辞典》)。任何写科学和科学家的文艺作品,包括诗歌,要避免枯燥乏味,就离不开科学美的滋润,科学美的支撑。诗集《脊梁》的创作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现代中国,最早在艺术创作中讴歌科学和科学美的,是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他原本是科学家,由于健康的原因转而从事文艺创作。他的代表作品如《菌儿自传》《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的大菜馆》《抗战与防疫》等,都是科学、文艺与政治的结晶,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不过他侧重表现的,还是科学知识、科学理论方面的美,而少有对爱国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的赞颂。高士其生前曾和郭曰方有过亲密的交往,郭曰方从中受益匪浅,更坚定了他为科学和科学家歌唱的决心。郭曰方长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为院士级科学家服务,因而对他们的科研工作、生活和思想,是非常熟悉的。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他那深厚的艺术功底,使他那些歌唱科学和科学家的诗歌作品,达到了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品位。他的诗集《脊梁》,以及其他许多歌颂科学和科学家的诗作,不但填补了前辈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不足,也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独放光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学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科学文艺的创作提供了空前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讴歌科学美、讴歌科学家的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展露才华,有更多的讴歌科学美、讴歌科学家的优秀作品问世。

作者简介:纪桂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脊梁诗集科学家
党是民族的脊梁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假如我是科学家
截句选
池莉出版首部诗集《池莉诗集·69》
君儿的诗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诗人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