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州木刻版画守望者陈业精的艺术研究

2021-05-27陈肯

美与时代·上 2021年4期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广东省高州市活跃着一群以农民为主的木刻版画家,创作了一批歌颂党和劳动人民生产、具有粤西地域特色的作品,农民陈业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高州木刻在2012年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传承方面却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那位亲历高州版画发展的农民木刻版画家陈业精,在85岁高龄,依然坚持木刻版画的制作。通过田野考察,并对其代表作品进行分析,还原这位农民木刻版画家的艺术创造精神和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高州木刻;陈业精;守望:农民艺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在广东粤西高州县(现高州市)內,活跃着一群以农民、工人、民兵、干部和学生为主的版画爱好者们,他们受鲁迅新木刻运动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影响,积极开展木刻版画的学习和创作。在这一群体中,以农民为主,作品以农民日常生活劳作为主题,故有“高州农民版画”之称。又因这一群体数量庞大,作品数量之多和艺术性上乘,以一县一画种,于1976年在广州展出,影响颇大,故高州又有“版画之乡”的美誉。

在1993年高州县改县设市以来,在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下,高州版画往日辉煌已然不再,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当年版画创作的主力军大部人分年事已高,有的版画创作人员也转行转业,有的转行到中国水墨画或其他画种的创作中,创作版画成员已寥寥无几。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位高州长陂镇西冲村的农民陈业精,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木刻画的创作,不忘木刻曾给他带来的乐趣和精神抚慰,即使生活窘迫,他依然痴迷于木刻画的创作。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网络新媒体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高州木刻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页即将被翻过。然而,在一个需要大国工匠的时代,一个需要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像陈业精一样为历史留下印辙的老一辈艺术家,尤其是在农村艰苦坚守民族传统的老农夫,他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和至今对未来寄予美好愿景的作品,更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赤诚的作品和至尚的艺术精神带给我们的艺术感染和心灵的碰撞至今仍在。

2020年11月27日,日风清爽,暖阳和煦,几位有着烈烈农民情怀的研究者,行至距高州市区20公里外的陈业精老人在高州长陂镇西冲村简陋的家中,老人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来访者。熟知他的村民吴亚华告诉大家,只要有人来看他的画,陈业精老人都很开心。几十平方的陈旧陋室,墙上斑痕迹迹,满满挂着他不同时期的木刻版画作品,装裱简单,落满灰尘的作品一下子吸引了来访者,让研究者不得不再次审视那位站在旁边、笑容可掬的老人:他满头白发,穿着一件印有某药业集团字样的黄色旧短袖,精神抖擞、乐观开朗,不停地为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陈业精老人讲一口粤西白话,由高州本地一位热爱民间艺术的吴亚华先生做翻译,他的女儿陈亚坚也在旁边帮忙解释。虽然由于方言的关系不能直接和陈老沟通,但能看出他和翻译开心地交流着,大家说说笑笑,自露真情。在同陈老的交谈中,能真切感受到他对艺术的执着。他倾其一生,在劳动之余坚守着心中对木刻画的热爱,用他最原始的方式表达着个人心中对真、善、美的感悟。他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就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的速写稿生动有趣,活灵活现。他的创作手稿及每幅作品,都凝聚着真挚的情感,每根线条和形象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艰苦练习后才得以呈现。赖云峰先生是陈老的邻居,据他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常常看到陈老在街头巷尾,或一边在街边摆着菜摊,一边手握铅笔在纸上画着速写,甚至在他去敬老院做工时期也常常速写着身边所看到的景物。

有人曾在网上这样评价说:“《林场放牧》和《公社的牧场》的作者陈业精,原是长坡公社林场的放牧员,他长年累月居住在深山大岭之中,和牛羊结下了不解之缘,强烈的生活感受激励着这个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拿起木刻刀,把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画中的放牧员,正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的确如此,陈业精经历和目睹了中国农村的变化发展,用他的木刻画见证着中国农村不断走向富裕。随着国家对非遗产业的不断重视,高州木刻在2012年成功申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高州木刻版画艺术家带来很大的鼓舞。但陈业精还是默默无名,埋头自己的木刻爱好,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使他的老师和同辈、晚辈都已经靠木刻版画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但他的木刻版画并没给他带来任何生活方面的变化,他仍然住着破烂的房子,为生计四处奔波。但他却不以为然,陋室满墙挂着的作品,只要村民们串门访友时瞥上一眼,他都无比知足和开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州版画所有艺术家和作品研究后发现,陈业精的黑白木刻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达范式,撇开农民的身份,单纯从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来看,就足以让人驻足倾叹。陈业精称得上是高州农民版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黑白木刻《水库秋色》(2003年)以简练的两色对比,点线面在画面中交相辉映,水库(高州水库)在四山环绕下深不可测,静止的水面被竹排上的渔民划起涟漪的波纹,山脚和小山顶上的牛群与天空飞翔的大雁,让整个空灵幽寂的天空奏响了和谐的音符。而他的另一幅《翠竹引鸟来》(2003年),也是以黑白两色交织互用,以线造型的竹子,层层叠叠组成大面积的竹林,与留白的天空、飞翔的小鸟点缀构成了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画面。《牧牛满坡》(如图7)是陈业精在1978年创作具有的代表性作品。画面以阳刻技法表现数之不清的牛群,一群低头吃草的牛非常醒目,且极具视觉冲击力,很有秩序,不争不抢,吃饱了喝水,喝够了接着吃草,画面没有出现放牧人,那机械式如同道具般整齐划一的牛群造型,毫无生机和优美形象可言,画面左下角伸出一条长长的竹鞭显得更加莫名其妙,滑稽和荒诞,令人回味无穷。创作于1980年之前的黑白木刻《林场放牧》(如图8),牧羊人在茂密的林中赶着羊群,如同千军万马般浩浩荡荡,但画面的大面积都用来表现满地菠萝树的肥沃土地,一颗颗菠萝从一枝枝生机盎然的菠萝树上昂首挺立,在大片的菠萝地里争相炫目。陈业精的作品《翠竹引鸟来》《水库秋色》和《林场放牧》等作品中,画面点线面和构图等的构成形式,是对美的构成法则发自内心的感知,他非常讲究画面的构成,物象构成丝毫不逊色于有专业基础的其他版画家。农民陈业精是一个洞察力和社会敏锐感十足、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农民艺术家,他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业精用单纯的刻刀和黑白两色,把家乡高州的地肥水美与家畜兴旺表现得淋漓尽致。

1973年创作的《风雨欲来》(如图6),构图饱满,黑白对比和谐,画面构思富有情趣,充满浓浓的乡土生活味道。陈业精对木刻版画发自内心的执着和喜爱,是不带有任何功利色彩和目的性的。2018年,八十多岁的陈业精老人还在高州长坡镇敬老院工作,主要负责老人们的饮食“出数”(出纳),每月有1000元的工资补贴家用。在这期间,他还不忘在工作之余创作《气象蜻蜓》。据陈业精女儿陈亚坚女士讲,当时她2018年9月要搬新家,就请父亲在5月左右创作了这幅作品,他父亲告诉她,当时看到路边有蜻蜓在嬉戏,很有趣,便产生灵感构思了这幅画,主要是想反映当今社会的大好时光。可以看出陈业精老人内心的单纯质朴和对艺术的敏锐。

陈业精虽然并未进入广东省高州木刻画非遗传承人的行列,但他不忘木刻版画创作的初心,积极乐观,坚守着自己热爱的木刻画创作。晚年的陈业精,由于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如以前,虽然过了创作的高峰期,但他的作品充满童趣,偏向简练和稚朴。2020年创作的《大和谐》(如图9)、《凤名众鸟迎春》(如图10)等,虽然黑白木刻的味道少了,由更直接的语言和画面内容构成,充分反映了他生活在当下社会的幸福感。

在这个需要大国工匠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之际,无论是高州木刻省级非遗还是木刻版画作品本身,有很多像高州木刻版画家陈业精老人一樣坚守初心,以大国工匠的精神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的传统艺术守望者,为高州木刻版画留下那“一片片,一页页……”艺术作品,具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释:

①图1、图2采访现场,穿黄色短袖老人为陈业精,摄于陈业精家中(2020.11.29)

②图 3、图 4、图 5来源于陈业精创作手稿本(2020.11.29)

参考文献:

[1]李允经.中国现代现代版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254-255.

[2]高州县文联编.高州版画[M].高州:高州县文联印,1980.

[3]叶春生.岭南民间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群众业余木刻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5]美协广东分会湛江支会.湛江版画集[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陈肯,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