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2021-05-27谢建新周明弟王金鑫欧阳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椎间隙节段椎间盘

谢建新,吴 冰,周明弟,王金鑫,欧阳伟,路 磊

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腰椎后路开放式减压手术。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微创外科不断发展,内窥镜技术也不断完善和进步。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TED)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方法。2016年1月~2018年9月,我科采用PTED和MED治疗9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本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 MRI检查显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或者不伴有腰疼,下肢感觉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椎管没有明显变窄,椎间盘钙化不严重;② 未出现腰椎滑脱、畸形、感染和不稳等情况;③ 经非手术治疗4周无效,或者病程较短、症状严重;④ 自愿接受手术并愿意定期随访。共纳入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① MED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3~61(41.97±6.71)岁。突出节段: L3~42例,L4~523例,L5~S123例。病程2~6(3.1±1.3)年。② PTED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5~61(42.82±7.31)岁。突出节段:L3~41例,L4~525例,L5~S122例。病程1~8(4.2±1.1)年。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1.2.1MED组 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C臂机透视定位病变节段体表投影,于棘突旁约1.5 cm插入导针,C臂机再次透视确认导针位于上位椎板下关节突下缘。以导针为中心做长约2 cm切口,沿导针逐级插入扩张管,安放并固定工作套管,调试光源、焦距及白平衡后安装内窥镜。清理工作套管内软组织,止血,咬除上位椎板下缘及关节突内侧部分骨质,突破黄韧带,牵开硬膜囊,显露突出物后,用髓核钳将椎间盘组织缓慢拖出。探查神经根及出血点,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出工作套管后,皮片引流,缝合切口。

1.2.2PTED组 患者俯卧位。C臂机透视定位体表穿刺点。1%利多卡因溶液10 ml逐层浸润麻醉,插入穿刺针,C臂机正、侧位透视穿刺针尖位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前下缘。沿穿刺针做长约1 cm切口,沿穿刺针逐级插入扩张管,安放并固定工作套管,安装椎间孔镜。用抓钳将椎间盘组织缓慢拖出,探查神经根及出血点,双极射频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拔出工作套管后,皮片引流,缝合切口。

1.3 术后处理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时间≤24 h,并绝对卧床休息。术后24~48 h拔除皮片。患者均在术后第2天开始腰背肌锻炼和行直腿抬高,PTED组术后2~5 d、MED组术后14~21 d开始在腰围的保护下下床活动。两组术后3个月内避免负重、弯腰等剧烈活动。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见表1。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PTED组长(多)于ME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MED组未见复发情况;PTED组术后1例感到下肢疼痛,CT和MRI检查证实为复发,经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好转。MED组1例痛觉过敏,1例术后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PTED组2例痛觉过敏,治疗后恢复良好。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① VAS评分:两组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② 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MED组优38例,良4例,可6例,优良率42/48(87.50%);PTED组优39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43/48(8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典型病例见图1~4。

表1 两种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n=48,分,

图1 患者,女,38岁,L5~S1椎间盘突出,采用MED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L5~S1椎间隙变窄;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膜囊;C.术后3个月MRI,显示L5~S1椎间盘摘除,硬膜囊受压解除 图2 患者,女,61岁,L4~5椎间盘突出,采用MED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L4~5椎间隙变窄;B.术前MRI,显示L4~5节段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膜囊;C.术后3个月 MRI,显示L4~5椎间盘摘除,硬膜囊受压解除 图3 患者,男,45岁,L5~S1椎间盘突出,采用PTED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L5~S1椎间隙变窄;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膜囊;C.术后3个月MRI,显示L5~S1椎间盘摘除,硬膜囊受压解除 图4 患者,女,31岁,L4~5椎间盘突出,采用PTED治疗 A.术前X线片,显示L4~5椎间隙变窄;B.术前MRI,显示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压迫硬膜囊;C.术后3个月MRI,显示L4~5椎间盘摘除,硬膜囊受压解除

3 讨论

本研究比较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认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① 住院费用:PTED组多于MED组,由于PTED术中需要昂贵的等离子刀头,而MED不需要额外的医疗器械。② 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时间相当。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TED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会进一步缩短,目前患者术后2~5 d开始在腰围保护下活动。而MED组需要更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术后14~21 d才能在腰围保护下逐渐下床活动,这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院时间延长。我们认为,随着样本量的进一步扩大,PTED术后住院时间会明显比MED术后住院时间短。③ 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相当。两种微创技术均是通过管道和内窥镜系统摘除突出椎间盘,手术视野较传统开窗手术小很多,但存在盲区。理论上两种术式均有可能残留髓核组织,或在术中出现医源性损伤,造成复发、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本研究中并发症MED组2例、PTED组3例,其发生原因与上述分析相关。④ 手术时间:MED组短于PTED组。MED的手术操作过程与传统开窗手术有很多相似之处,故外科医生的学习曲线更短。PTED则需要更长的学习曲线。我们认为,经过学习曲线期之后,且随着医疗技术的成熟[1-3],PTED手术时间会进一步缩短。⑤ PTED比MED更微创。郑国卿 等[4]研究发现,PT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更小,对脊柱稳定干扰更小,恢复速度更快。

综上所述,ME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效果。在临床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以何种手术方式时,可根据患者的病症、经济状况、意愿等综合因素选择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椎间隙节段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孔镜下病灶清除治疗腰椎椎间隙感染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