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校园环境建设基础的雕塑创新设计研究

2021-05-26徐哲坤

居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雕塑雨水校园

徐哲坤

(河套学院,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生态校园,从工程建设角度出发考虑,借用辽宁大学臧树良教授及相关专家的定义,即“应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实现内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各物种布局合理,结构合理,环境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运转,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休闲、活动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或半人工生态系统”。

1 生态校园环境中,雕塑创新设计的创新维度

1.1 材料创新设计

材料选择多样化。对材料要素的选择要比形体塑造更为重要,其直接影响到创作的构思以及雕塑形体的表现。在雕塑设计中结合运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重视材料的生态环保性,同时运用新的综合材料进行雕塑实践,丰富雕塑创新设计的语言。例如,玻璃、废旧垃圾、布料、钢材、颜料等材料的广泛运用,使雕塑材料的设计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各种类的材料,通过雕塑设计师的创造,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趣味。雕塑作为人类情感在物质材料中的表现,是雕塑家展开艺术思维的钥匙,从而更好的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体现出材料、艺术乃至艺术家的价值。因此,雕塑材料创新的研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发展,实现变废为宝,发挥材料的价值,为人服务,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为校园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现代雕塑的创新设计可以通过材料的选取与应用塑造魅力。例如,动态雕塑大师考尔德利用废旧铁皮盒、铁丝制作完成的雕塑作品造型生动,展示出构成雕塑元素材料本身的特点,经加工设计后更加丰富了材料自身的面貌。在他的雕塑中将素描绘画中的人物与动物转化成用木块、铁丝、卷轴和软木塞等组合而成的雕塑。利用铁线或者其它能够被折弯的媒介,通过简洁的手法突出雕塑的轻质感,凸现材质的特性和趣味,与放置的环境形成对比。例如,在作品“站立的人铁丝雕塑作品”中,只用铁丝制做,不断弯曲、缠绕,随空气摆动震颤,极富生命力。在当时成为了极富新意的新造型主义的线条雕塑。这些用铁丝构造的立体空间线条,有着雕塑般的结构,既抽象又形象(图1)。

图1 站立的人铁丝雕塑作品

除了考尔德的静态雕塑,他设计的活动钢铁雕塑也饶有趣味,比静态雕塑更加具有声望。他的作品受蒙德里安对抽象艺术的影响,其中容纳了三原色概念、物理重心平衡杠杆概念,利用物理重心平衡杠杆的原理,靠风力产生不停的寻找平衡的动态状态。使他的作品具有抽象派雕塑风格。站在他的这些作品前,欣赏变化万千的造型美,不论年纪大小,都会着迷。在美国现代艺术荒原上,可以说考尔德是一位人人敬爱的垦荒艺术家,同时也象征着美国艺坛走向新的境界;在法国,他的名望也很高。他的创作完全打破了国家之间的界限。

因此,雕塑材料的创新能够将空间带来的稳定与时尚、流失的移动一同融入到这些作品中,为作品的形态创新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源泉。

1.2 材料选择生态环保

随着中国雕塑的发展,雕塑材料的环保性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环保材料包括玻璃钢制品、玻璃纤维增强水泥、碳纤维等。环保材料不含有毒气体、且可以回收利用,其废旧制品的回收处理能够变废为宝,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大部分低碳环保材料结构合理、强度高、耐磨损等特点。

1.3 雕塑尺度的创新设计

雕塑设计的创新设计需要恰当把握雕塑比例和尺度,且贯穿于雕塑创作的始终,促进雕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校园雕塑尺度设计不可随意而为之,不可一味追求雕塑的尺度高大、视觉的宏观壮大,或为节约成本而随意缩小尺度,而应该根据环境的空间与特征,设置相应规格的雕塑,雕塑的尺寸应合理考虑环境要素及人的观看视角。例如,在人流量大的位置安排主要的雕塑,其他位置设置辅助雕塑进行搭配和呼应。

其尺度的创新设计体现在雕塑不仅是放置在空间的中心位置,而应该是结合空间环境和构造统一设计规划,融入环境中统一考虑,将雕塑的造型融入于空间环境的打造中,材质融合于空间环境中,与空间中的其他材质相协调和呼应。

2 雕塑与校园生态景观结合

2.1 雕塑与校园雨水花园的结合

将雕塑设计与校园的生态系统设计相结合,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生态建设。雨水作为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自然资源,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当考虑将雨水收集利用,形成雨水收集利用工程--雨水花园,并考虑与校园雕塑设计相结合。通过校园雕塑与雨水花园的融合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校园理念的重视,将可持续发展的目光聚集在水资源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上,完善校园生态环境的自循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例如,由万科与阿普贝思提出的新型景观— —雄安万科“雨水街坊”,是适合于1万~10万m2级别的社区、园区和街区等具有生态和文化需求的景观类型。“雨水街坊”是“雨水花园”的升级,尤其适合在高校校园尺度中的应用,在微小的设计中落实可持续的生态理念。将“雨水街坊”设计引入高校校园建设中,能够促进高校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校园环境中学生与自然、高校校园生活,让高校校园环境变的更加生态、节能和环保(图2)。

图2 雄安万科“雨水街坊”

2.2 雕塑与校园绿色生态植物的融合(图3)

图3 雕塑与校园绿色生态植物的融合

高校校园属于空间规模适中,且大部分校园属于具有区域围合性质的空间,因此雕塑的创新设计需考虑与校园绿色生态植物的融合设计,将雕塑的硬质与植物的软质材料和观感融合。例如,利用植物打造现代“魔纹花坛”,将传统园林要素进行变形和再现,打造人可以进行互动和参与的校园植物景观装置环境;雕塑设计时考虑植物景观的搭配,例如,在校园楼宇之间,其布局大多为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大小相近的绿地,具有强烈的狭长空间感,可以利用绿化处理,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组合的立体式植物空间,打破空间的规整局限性,再结合雕塑设计与布置,为高校校园创建更加活泼、和谐的空间,增强校园的视觉空间体验。把人流引导至最佳观看视角。

3 具有生态教育内涵(图4,5)

图4 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的雕塑神农氏

在高校的主题性雕塑中,多为偏重于弘扬学校历史文化或专业文化的精神,多为学校层面的文化弘扬,如安徽农业大学校园的雕塑神农氏,是抽象出来的代表农业时代精神的人物。再比如有为传承专业文化和精神设立的雕塑,如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楼门前的“耕天下”雕塑,寓意学院桃李满园、同舟共济,耕耘奋进,再创辉煌。因此,现高校中更多的是表达科学、文化的主题,而较少有以打造校园生态为目的而树立的弘扬生态概念的主题雕塑。

4 结 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需要造就一个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校园

雕塑是思想、情感、美感等人类精神的物化表现,其艺术特征与语义传达功能应成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雕塑设计与生态教育内涵相融合,是塑造生态校园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也为校园雕塑创新设计提供更多设计思路。

图5 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学院“耕天下”雕塑

猜你喜欢

雕塑雨水校园
巨型雕塑
农事 雨水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雨水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