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榫卯归去来兮,鲁班

2021-05-26尔玉受访者提供

至爱 2021年5期
关键词:斗拱木料榫卯

文|尔玉 图|受访者提供

斗拱榫卯结构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校门口。

“你就是‘上海工匠’顾惠明老师?”笔者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称得上“灰头土脸”的老人,头发花白,一身不算新的衣服和鞋子上满是木料粉尘。

“对!”他憨厚地笑着,点点头。一双握着共享单车车把的手不仅老茧密布、伤痕累累,指关节粗大,甚至有些变形— —虽然透露出木工的职业,但也衰老得有些刺眼。

顾惠明,上海首批木工高级技师、上海工匠、“感动宝山”人物,退休后受聘于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并担任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指导教练。在现代木工技艺课程之外,他还致力于传授中国古代建筑和木结构榫卯的课程。在今年劳动节,受市工人文化宫公益乐学项目组邀请,他为全市职工朋友线上、线下传授关于榫卯结构与木艺体验的课程。

谦虚的他说自己只是木工,不敢以“木匠”自 居。

散千金,只为传承老工艺

榫卯结构,是在两个木构件上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建筑和家具的灵魂,它使中国建筑、家具历经百年千年而依然坚固美观。榫卯结构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已出现,宋元时期发展成熟,及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明清时期的家具制作几乎用到了所有的榫卯种类,展现出了榫卯结构进化的最终样式,蔚为中国古代榫卯结构之大观。

2016年,明清家具榫卯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但是早在30多年前,顾惠明就对明清家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创作了一套微缩古典家具节点榫卯。他说,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制作了12种,但还有几十种未做。

为了收集明清家具(散件)和雕花板,18年来,他走遍上海的二手市场,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投入了绝大部分的积蓄。他的家更像是一个木器博物馆,百平米的地下室里塞满了数万件藏品。很多人想买这些孤品,他总是一口回绝:“我收藏并不是为了买卖,只想研究木工工艺。”

顾惠明翻开携带的两三本相册,向笔者展示藏品的照片,照片业已编到了200多号,“继承了古代纹路的榫卯结构的家具现在很少见了”。榫卯结构的中国明清家具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丰碑。通过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的简单咬合,木构件便能结合在一起。

为了展示榫卯结构在木工领域的潜力,他制作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纺织用具、水车、古建筑斗拱等微缩模型。斗拱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元素,插在柱子和屋檐之间,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并承托起了整个结构。

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

严丝合缝又不着痕迹是榫卯结构的灵魂。顾惠明以他最小的作品小矮凳为例,“榫眼厚度只有1—2毫米,榫与眼之间的误差一定要控制在0.02毫米之内。”榫卯是一代代老木工最希望传承下去的“道”。但是手工业日渐式微,会做榫卯结构木器的年轻木工极其罕有。为了让年轻人对榫卯结构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顾惠明做了不少等比例缩小的精细工艺品,虽然因此他的视力变得越来越差了。

手作,木工的温度

顾惠明出生于木工世家,在他的记忆里,家里总是飘着纯天然的木料香气,敲敲打打的声音谱写成了全家人的生活节奏。父亲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木工,手艺精湛;伯父更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北京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的建设者之一。年少时他听伯父说了不少在施工中解决的难题,对木工更是心生向往。15岁初中毕业后,跟随父辈们的脚步,他一脑门子扎进了木工世界。

精美的工艺来自精准的手艺,精准的手艺还需精细的工具辅佐。长刨、短刨、曲尺、墨斗……顾惠明的工具箱常年随身携带,里面工具虽多,摆放却井然有序。工具木料把手处泛着油光,仿佛是被岁月滋润了一般,浓缩了他将近50年的木工生涯,带着他一生的荣光。

“这些吃饭的家伙是我自己做的,跟了我好多年了,用得顺手。”自制工具看似简单粗糙,却能做到各类精密机械都做不到的极为精准的调试和修改。

木工很多时候都是在享受寂寞,在制作木器中,他说他能忘却尘世的喧嚣浮躁,和自己的内心说话,和木料对话,各种奇思妙想也会不断涌现。而这些也是他对匠心的理解:“用心、尽心、专注。”

他掏出一架微型水车模型— —虽然仅长15厘米,但花了他两个多月去制作,“光图纸就画了两天”。小小的模型需要50多节“龙骨”,每节“龙骨”都由一块块“羊蹄”状木片拼成,木片之间的嵌合并不是用胶水,而是手工凿出来的接缝。每个接缝必须大小刚刚好,既不能松,也不能紧,接连起来才能浑然一体,毫米之差可能就会导致失败。“龙骨”连接起来后,微型水车模型还能像链条一般运转起来。“如果搬到河边,这个小水车还能正常工作呢。”他的语气微微带着自豪。

2020年,顾惠明制作了一个精致的宋朝风格的微缩斗拱— —这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虽然只比拳头稍大一点,但它有大约70多个部件,最小的只有指甲那么大。他花了大约4天的时间才完 成。

归去来兮,鲁班

七转八转,走了20多分钟,笔者跟着顾惠明来到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的木工车间。循着“哐哐”敲打木料的声音,一走进大门,笔者就闻到一股木料的清香。闷热的室内,年轻的学员们手持刨子、弓着腰,来回打磨木架边框。随着起伏有力的节奏,他们稚嫩的面颊上渗出颗颗汗珠、泛着亮光,单薄的衣物被汗水印出深一块浅一块的痕迹。

粉尘飞扬,笔者不由自主地开始咳嗽,瞬间衣服表面也覆盖了薄薄木屑。而没戴口罩的顾惠明站在学员之间,一边仔细端详着部件,一边讲解着,并没有因粉尘而有任何不适的表情。

“为什么不戴口罩呢?”“如果戴口罩,孩子们会听不清我的讲解。再说闻了40多年的木料味,习惯了。这点粉尘怕什么。”他淡淡地说。

木工到底是从哪一天没那么吃得开的,顾惠明也说不清楚,但依然坚持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看着他和徒弟们的认真劲儿,笔者不禁想起了木工的祖师爷鲁班。

有时,我们羡慕的不是手艺本身,而是手艺人专注做事背后的宁静致远,以及那份将普通人的光芒发挥到极致的匠人精神。

猜你喜欢

斗拱木料榫卯
榫 卯
清东陵木结构建筑中斗拱特点的研究
说不完的斗拱
鲁班妻子的发明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阿木爷爷成“油管”网红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斗拱
管仲选才
管仲选才
斗拱系列灯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