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8·18”到“春蕾计划”,助学圆梦造就栋梁

2021-05-26整理羽佳

至爱 2021年5期
关键词:基会助学爱心

整理|羽佳

01 爱心助学

02 于嘉斌北大毕业后回到久隆模范中学任教,把大爱传承下去

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成立伊始,帮困助学就成为首推项目。多年来,儿基会坚持以上海本地和对口帮扶地区困难儿童为重点人群,以慈善救助、公益扶助为重点导向,力求精准扶贫助弱,提高善款的使用成效。

“8·18”=“帮一帮”,17载为6万多名贫困儿童圆梦

“8·18”(取于谐音“帮一帮”)— —“托起明天的太阳”项目于2004年设立,截至2020年,通过上海市妇联系统上下联动,共计资助60 683名贫困儿童完成了学业,资助金额达3965.67万元。10多年来,“8·18”助学项目托起了许许多多困境儿童的求学梦,让“明天的太阳”从这里冉冉升起,成长为社会的栋梁,闪耀着温暖的光芒,他们中有的还将这份温暖播撒出去,将大爱传递。

回报社会大爱,北大毕业坚持回母校任教

在于嘉斌小学一年级时,他的父亲罹患癌症去世,留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

全家仅靠母亲打零工每月赚数百元的薪水艰难度日。“在那些最困难的日子里,党和政府以及许多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向我的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儿基会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也给我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于嘉斌感恩地说。

于嘉斌的母亲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格言,尽力为儿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2001年9月,于嘉斌以优异成绩考入久隆模范中学(以下简称“久隆”),成为一名预备年级新生。久隆是一所由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倡议建立的免费中学。在久隆度过的7年时光中,“勤俭、勤劳”的校训,校园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碑铭,已渐渐渗入他的言行,时刻提醒着他学会分享和感恩。于嘉斌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中清洁花坛、打扫卫生,在阳光之家为特殊孩子带去欢声笑语,在敬老院为孤独老人读书读报,他努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社会的关爱。

久隆是一所爱心铸就的学校。在7年的学习生活中,于嘉斌感受到久隆教师无私的关爱与支持。物理老师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家庭困难的同学义务补习。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他接过爱心的接力棒。

“2008年9月,我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在大学生活中,我加入了志愿者协会,参加了许多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为世界艾滋病日普及宣传,为外来务工家庭子女提供无偿补习等等。在大学毕业之后,我决定投身教育事业,帮助像我一样出身贫困家庭的学生圆自己的梦想。我又回到了母校久隆模范中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将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将我的爱心继续传递给他们。”于嘉斌已成为“太阳”,为更多像他一样的贫困学子带去了光和热。

03 上海建襄小学三年级5班的少先队员为帮助云南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伸出援手,争先恐后地将爱心款投入到捐款箱,共捐助2000余元善款

奋发努力,用优异成绩回报关爱

家住虹口区的马丽(化名),是一个特困家庭的孩子。爸爸因病致残,生活不能自理而提前退休。妈妈一人承担起全家的生活负担。2013年,马丽考入北京大学,全家为学费而纠结。此时,上海市妇联、儿基会、虹口区妇联、街道等组织给予她及时的关心和帮助,送上了助学金,以解燃眉之急。马丽终于圆了大学梦,她非常感激,奋发努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13—2014年荣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2015年也荣获很多奖项。现在复旦大学攻读研究 生。

受助后,他们投身医学,回馈关爱

2010年,黄天(化名)考入了久隆,并在这里度过了初中、高中7年时 间。2017年,他考入复旦大学法医学系。

2009年,当他的前途越来越光明、一步步向知识的高峰攀登的时候,老天似乎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爸爸、外公、大伯相继被检查出了胸腺癌、肺癌与白血病,残酷的病魔夺走了全家人的快乐与幸福。从此,笑声渐渐地离他远去。他的父亲最终于他12岁时不幸去世。“或许那段时间,我对生死还是十分懵懂。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好好学习,为了将来能够承担起这个家的责任。”黄天感激地说,“2010年,儿基会联系到了我,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给予了我们家庭莫大的帮助。时至今日,我仍非常感谢这份关爱,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曙光。当我们家庭处于至暗境地时,这份光亮为我们带来了希望。”

大学给黄天提供了很多平台去锻炼、展现自己。同时,儿基会对他的关爱,他也时刻铭记在心。他总是想着能够回报社会,把这份大爱播撒出去、传递下去。“进入大学后,我发现我能做的事远比以前多得多。除了提高自身的能力之外,我有着更多的途径可以回报社会、回报恩情。再次感谢儿基会对我们一家长久以来的帮助,我们一家人将铭记于心。我会更加奋发努力学习医学本领,立志成为国家紧缺的医学人才。”黄天坚定地说。

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程玉(化名)从小就基本上住在了医院。而父母也因为繁重的手术费在她开刀后不得不到各地打工,在小学之前一直都不在她身边,过年也不回来。

“当时还有很多伙伴,他们也跟我一样,有的甚至病情更严重一些,不过我们都很乐观,在手术前虽然剪短了头发,但还是笑着合了一张影。当时最害怕的是主治医师陈博昌,现在是第六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他戴着一副眼镜,脸胖胖的,总是很严肃的样子。不过也是他给了我们几个“重生”的机会,这是我生命中除了老师父母之外最想感谢的人,也是他让我有了学医的想法。”程玉回忆道。

上小学后会被身边的亲戚问:长大想做什么呀?她都会说:“医生!”渐渐长大后她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第一志愿是学医,第二志愿是社工。“我从小到大接受过不少人的帮助,居委会、妇联、儿基会一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雪中送炭,要不然我可能不会上大学。我向往着帮助他人,想着长大一定要多多去当志愿者、去敬老院慰问,成年后就去献血。现在我也做到了,在成年之际我去献血了,也去医院做志愿者了,在社区有能帮到的活也会义不容辞。我想着时间怎么能让它匆匆溜走呢,一定要用力留下些痕迹吧。”高考后,程玉的第一志愿填了上海健康医学院,她想着不能做医生就学个跟医学相关的专业吧。生物医学工程是研究开发医疗器械的专业,学这个专业她就能获得在骨科器械方面的知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期,正好是她大一第一学期。“作为医学生又作为一个曾被救助的人,我当然要不辞辛劳,无畏奉献。我要好好学习我的专业,在这个行业中发光发热,为社会作出贡献来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配得上别人的善良。我会常怀赤子之心,不负青云之志。”程玉对自己学医的选择无比坚定。

戴敬(化名),2003年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当她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告诉她要去做肝移植手术。到现在,母亲肝移植术后也快20年了,她感谢主刀医生精湛的医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救了她的母亲。小时候她经常去中山医院,因为妈妈经常在那里住院,而中山医院的旁边,就是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妈妈也常对她说:“你以后也要当个医生,去治病救人。”从那时候起,戴敬就暗自下定决心,努力学习,考进上海医科大学。

幸运的是,她如愿考进了上海医科大学,也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但遗憾的是,她的专业是基础医学,从事不了医生这个职业。但她可以在基础科研上为医学的发展出一份力。进入大学后,她得到了第一三共制药和儿基会的奖学金资助,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戴敬家里的经济情况。儿基会的邓老师和第一三共制药的王老师非常关心像戴敬一样的贫困学子,每年都会组织活动让同学们聚一聚,也有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传授经验,让她受益匪浅。现在,戴敬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攻读神经生物学的博士学位。

吴勇(化名)是受助学生中的“学哥”。他于2009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当时,父母工资收入不稳定,两个孩子的学费使得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在儿基会的持续资助下,他们一家克服并战胜了暂时的困难,在攻读医学专业8年后,他已经成为长征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年轻骨干医生。

从帮困助学到“春蕾计划”,总有新挑战,但初心依旧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的部署,儿基会按照全国妇联、上海市妇联关于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等要求,启动了沪滇“春蕾计划”项目。2019年11月,儿基会与云南签订了为期3年的《上海—云南“春蕾计划”项目执行协议》,儿基会将在3年内筹募和捐赠1010万元,为云南宁蒗、澜沧、屏边、广南4县2019年入学的940名贫困女大学生和4450名贫困女童提供学习和生活资助。

爱心企业、社会热心人士积极捐款,积极响应、踊跃捐赠,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融融暖意。截至2021年2月16日24时,项目募集限定性和非限定性捐款3 185 522.42元,参与捐款的单位和个人达8000余家(人)。已审核拨付940名“春蕾女生”第一批资助金总计168.68万元,待资助的4450名“春蕾女生”名单在审核之中。

此外,第二轮(3年)对口支援遵义扶贫协作项目——“蓝天至爱贫困高中生”共捐助资金90万元。帮困助学的同时,项目还助飞儿童梦想,向遵义15个县乡村学校、社区以及易地扶贫搬迁点儿童之家捐赠9万册爱心图书,丰富爱心陪伴的内容和儿童课外学习生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上,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通过儿基会这个爱心平台,社会各界的捐赠为困难儿童带去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猜你喜欢

基会助学爱心
他用大爱改变孩子一生命运——周堃于井冈山助学记
狗的爱心
全国妇联中国妇基会实施“加油!抗疫天使”项目
爱心树(下)
巧设新授课助学单激活学生的深度学习
爱心
简单助学:照亮困境儿童前进的路
次新基金失意榜
EMS爱心助学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