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1-05-24

山西建筑 2021年11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思政评价

赵 迪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作为高职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更强。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树立学生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不断追求新科学的精神;能够进行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锻炼学生养成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职业敏感度;能够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组织方案设计,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工作意识。通过课程思政入教师脑、入教学文件、入课堂实施、入学生脑(心)、入评价体系,实现该课程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

1 设计“四步五入”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清晰

1.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思政知识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一些专业课教师在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教学,即扎扎实实的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开展专业教学,而弱化了课程育人的功能,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的割裂现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首先要强化课程团队教师对思政教育及课程思政的认知,转变专业课教师教学观念,变“教学”为“教育”,适时地将爱国主义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思政内容与课程有机融合,提升专业课团队教师的德育意识,即课程思政入教师“脑”。

1.2 深挖思政元素,修订专业课程标准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既要符合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和根本宗旨的要求,又要“因课制宜”,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在实现课程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挖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标准。《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本身涵盖非常多的思政元素。如系统思想、控制思想、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因此,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修订课程标准,让教学标准体现育人功能,即课程思政入教学文件。

1.3 完善教学设计,实现过程化育人

课程思政需要通过教学过程实施落地,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思政元素对应起来,精心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实现过程化育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即课程思政入课堂实施,进而入学生“脑(心)”。

1.4 转变评价视角,制定多维度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验课程教学及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发现问题,促进教学诊断改进。《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考核主要以过程性考核及期末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为主,仅从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及学习效果评价的视角较为单一,育人效果无法体现。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需要研究制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质量评价标准,将评价的视角从单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维度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操守、职业敏感度、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拓展,即课程思政入评价体系。

《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通过课程思政入教师“脑”、入教学文件、入课堂实施、入学生“脑(心)”、入评价体系,实现该课程教学与育人的双重目标。具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2 设计“以古引今、以今为荣”教学理念,使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自然顺畅

2.1 以古代工程建设为例,培养学生系统思维

工程建设具有一次性的特点。项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外部环境、项目所需用的人员、材料、设备等方面系统的处理和分析解决项目在决策及实施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而中国建筑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已经累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例如都江堰工程,其严谨的整体设计观念和开放、发展的系统思路;万里长城的总长度达6 700多千米,如此浩大的工程,其在前期的规划设计、中期的施工过程中都离不开系统思维。将这些辉煌且杰出的古代建筑融入教学内容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为学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以现代基建成果为例,培养学生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通过课前设置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并熟悉“9小时火车站大改造”“5个小时给铁路搬家”“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相关资料,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时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例如通过让学生了解“河北黄庄公寓隔离场所”的建设,思考“中国速度”是如何实现的。从工程人员和机械设备开始入场施工,不到1 d时间就平整好建设用地;2 d时间完成场所全部接电工作,累计敷设电缆电路12 km;6 d时间,第一批达到交付条件的集成房建成……黄庄公寓隔离场所建设开启了又一次“中国速度”。通过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成就、“基建狂魔”的丰功伟绩及时事中的思政元素贯穿教学过程,逐步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认识和思考,树立专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2.3 以BIM技术发展为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实施任务,以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利用BIM技术提前进行场布及各种设施模拟等,使项目的建造过程都处于数字化管控之下,脱离“人海战术”,避免因工期紧而造成的高成本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将运用BIM技术项目开展管理与传统项目管理方式进行对比,强调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为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科学的精神。

2.4 以风险管理为例,培养学生职业敏感度

以近年来建筑施工项目发生的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等为例,如2009年6月发生在上海闵行区的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全部倒塌事故、2018年10月发生在湖北天门市一在建工地施工升降机高处坠落造成的现场施工人员伤亡事故……,引导学生分析引起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职业敏感度,引导学生以一名职业人的敏感度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进而加强学生安全生产及管理的意识、引导学生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贯彻落实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 制定多维度质量评价标准,让教学效果评价有标可依

《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中研究制订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将评价的视角从单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维度向学生的职业素养及态度、专业敏感度、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多维度拓展。采取融入思政元素的职业素养知识问答、小组主题讨论、综合实践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既要有体现学生对《BIM技术与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有体现学生对思政素养的领会程度,以达到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想素质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用的目的。具体教学评价维度设计课参考表1。

表1 多维度质量评价表

4 结语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是“盐溶于水”,而非硬“插播”。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通过“四步五入”逐步让教学转向教育,这样才能有效的完成《BIM应用与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思政评价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