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05-24

医药前沿 2021年5期
关键词:钠尿肽库巴缬沙坦

郎 燕

(1 滨州医学院 山东 滨州 264033)

(2 巨野县人民医院 山东 菏泽 2749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预后的心血管疾病[1],尽管心衰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进步,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仍然不理想,寻求更有效的改善心衰患者预后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同时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及脑啡肽酶的作用,可以起到扩张血管、抑制心室重构等作用[2],于2015 年获美国FDA 批准上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目前我国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经验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巨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住院的96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 例。纳入标准:(1)有心力衰竭的病史至少3 个月;(2)左心室射血分数<45%;(3)心功能分级为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4)血B 型钠尿肽水平≥600 pg/mL。排除标准:(1)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2)急性左心衰发作患者;(3)肺心病患者;(4)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5)对沙库巴曲缬沙坦过敏者。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心衰治疗指南,常规给予利尿剂、β 受体阻断药等心衰治疗药物。治疗组在停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36 小时后,转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诺新妥,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50 mg 口服,每日2 次,观察2 周,若无低血压反应,2 周后剂量增加,直到目标剂量200 mg 口服,每日2 次,并维持。对照组予以缬沙坦(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 mg 口服每日1 次治疗。两组患者用药均持续半年以上,对患者随访6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入选患者入院时病史及化验检查结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个月后心功能(B 型钠尿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压、6 分钟步行距离)及预后(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急性左心衰、再住院次数、死亡)的改变。由指定研究人员对入选患者测量6 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与治疗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符合χ2检验者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入选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一共入选96 例患者,治疗组48 例(缺血性心肌病34 例、扩张型心肌病6 例、高血压心肌病3 例、其它5 例),平均年龄64.29±5.56 岁,男25 例,女性23 例;对照组48 例(缺血性心肌病32 例、扩张型心肌病4 例、高血压心肌病4例、其它8例),平均年龄64.35±6.14岁,其中男29 例,女性19 例。两组入选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之间基本情况比较

表1(续)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B 型钠尿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压、6 分钟步行距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治疗组B 型钠尿肽、左室舒张末压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6 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 型钠尿肽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B 型钠尿肽及心功能指标比较(± s)

组别 B 型钠尿肽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856.65±112.72 448.74±86.75 38.55±3.26 40.45±5.27对照组 867.59±120.50 512.49±78.52 37.19±4.15 36.59±4.25 t 0.527 6.421 0.701 3.125 P 0.348 0.028 0.236 0.045组别 左室舒张末压 6 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70±9.16 52.18±7.67 285.75±60.16 316.18±86.65对照组 56.69±9.40 57.29±8.13 286.69±62.40 297.79±72.18 t 0.312 5.124 0.415 12.128 P 0.164 0.037 0.330 0.001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治疗组有4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1 例死亡,2 例急性心力衰竭,1 例再次住院),对照组11 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4 例死亡,2 例急性心力衰竭,1 例室速,4 例再次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vs 22.9%,P<0.05)。

3.讨论

现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有关[5],造成心脏血管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B 型钠尿肽增加,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心脏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心室重构,造成慢性心衰。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目前市上唯一一种同时具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抑制作用的新型药物[6],前者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后者转化为脑啡肽酶抑制剂,阻止内源性钠尿肽的降解,从而发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阻断交感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心肌重构,增加内源性钠尿肽水平,维持水钠平衡,逆转心肌重构,两者共同发挥心脏保护作用[7],较其中任何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更优。

本研究中,治疗6 个月后,治疗组B 型钠尿肽、左室舒张末压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6 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 vs 22.9%,P<0.05)。同时,最近公布的PARAMOUNT 研究显示[8],经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12 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 BNP 较缬沙坦组明显下降23%(P=0.005)。治疗36 周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左房体积较缬沙坦组显著减小,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以上均说明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预后,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钠尿肽库巴缬沙坦
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后期住院频率的观察
芥末糖
跳伞极限运动摄影
沙库巴曲缬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血浆N端B型钠尿肽原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价值的研究
心房钠尿肽对脓毒症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冠心病患者中B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B型钠尿肽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水平变化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