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外治法治疗婴儿湿疹并新生儿痤疮1例1

2021-05-24朵,李涛,王芳,孙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脓疱丘疹红斑

韦 朵,李 涛,王 芳,孙 虹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婴儿湿疹是婴儿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新生儿痤疮临床上较少见,笔者将就诊于导师孙虹教授门诊的1例取得良好疗效的婴儿湿疹并新生儿痤疮病(孢子阳性)患儿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男,42d,2020年9月7日初诊,患儿因“头面部密集性红斑、丘疹、脓疱,伴渗出3d”就诊(见图1)。患儿家属未予特殊处理,遂于本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儿家属代诉:患儿既往无湿疹病史,无家族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就诊时患儿精神尚可,吃奶可,二便尚调。予行皮肤镜+真菌镜检查(头面部),皮肤镜见:面部及头部皮损在皮肤镜下呈红色背景,灶性分布蜜黄色浆痂,其下见线状、不规则状扩张;局部散见毛囊性丘疹,呈黄白色均质样结构。皮肤镜检显示:婴儿湿疹并新生儿痤疮(见图2);真菌镜检显示:孢子阳性(见图3)。

图1 治疗前

图2 皮肤镜检查报告

医诊断:婴儿湿疮(胎火湿热证);新生儿粉刺(肠胃湿热证)。治疗:清热凉血泻火,利湿解毒止痒。内服药物选用三豆饮加减。具体方药如下:赤小豆10g、红豆10g、炒黑豆10g、皂角刺2g、紫花地

图3 真菌镜检查报告

中丁2g、蒲公英2g、金银花2g、荜澄茄2g、桑白皮2g,水煎服,2次/d,1次3ml。并予消炎止痒散加减(生大黄、马尾黄连、皂角刺、桑白皮、石韦、茜草、仙鹤草、龙骨、牡蛎、明矾各30g)煎水外敷,(1~2)次/d,每次(15~20)min。给予上述外洗方加减治疗后,2020年9月10日患儿二诊时可见:头面部红斑、丘疹、脓疱基本消失,已无渗出。生大黄煎水外敷,1周后停药患儿已痊愈。上述丘疹、脓疱基本消失,已无渗出(见图4)。继予上述外洗方减生大黄煎水外敷,1周后停药患儿已痊愈。

图4 治疗后

2 讨论

婴儿湿疹中医称其为“奶癣”或“胎敛疮”。一般在出生后(1~2)个月发病,也有生后即发病者,一般至2岁左右自动缓解。该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呈季节性发病,可分为渗出型和干燥型[1]。上述患儿表现为渗出型湿疹,皮损以渗出、糜烂及痂皮为主,多发生于头面部。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中医主要考虑患儿先天禀赋不耐,脾失健运,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儿致病。新生儿痤疮中医称“新生儿粉刺”。新生儿痤疮大多发生于出生后1个月内,以红色丘疹、白头和黑头粉刺、小结节和脓疱为主[2]。病因不明,主要是素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或嗜食肥甘厚味,肠胃互结,上蒸面部所致。

该患儿“奶癣”与“新生儿粉刺”合而为病,不外乎风湿热三种邪气致病。风为百病之长,易袭阳位,故可见皮疹好发于头面部,如《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皮疹初起为小丘疹,后逐渐增多,并出现脓疱、渗出等症状。湿为重浊之邪,属阴,易伤阳气,小儿本属“稚阴稚阳”之体,受湿邪侵袭,“湿胜则阳微”,湿邪困阻脾阳,患儿脾胃运化失职,导致后天之本损伤,故而发病,湿浊在上,则见渗出、脓点。火热异名同类,火邪入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故见皮疹色红、化脓。故选用三豆饮加减内服以祛除体内湿邪,使脾胃之气得以运化;气行则血行,同时在方药中加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使血行而不旺;加皂角刺、荜澄茄以助透脓外出;肺主皮毛,加桑白皮以清泄肺热,利水消肿使患儿头面的红斑、丘疹得消。内服药物的同时加消炎止痒散外敷以达到“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效果,以加强清热凉血泻火,利湿解毒止痒之功。中医内外结合治疗则患儿得以病瘥。二诊时患儿头面部红斑、丘疹、脓疱基本消失,已无渗出,皮色基本恢复正常,考虑患儿体内湿热之邪已退,故继续予消炎止痒散减生大黄外敷以助余邪外出,正气恢复。

猜你喜欢

脓疱丘疹红斑
传染性脓疱病在羊养殖中的防治分析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青蒿白矾煎洗治脓疱疮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大红斑的特写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脓疱症早辨别
动物身上长了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