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和护理质量的影响1

2021-05-24王凤超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负性艾滋病依从性

王凤超

(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性意识的成熟,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艾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疾病的进展,但无法治愈该疾病,长期用药的生理不适和自我耻辱感的心理不适易降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而耐药病毒的产生、病毒进一步的传播会为社会带来极大负担。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度,促使其行为转变[2]。但其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尚无较多报道。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患者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艾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9.87±3.16)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2.71±0.35)年,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3例,初中8例,高中9例,大专8例,本科及以上6例;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0.01±3.28)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2.74±0.37)年,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的2例,初中8例,高中9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8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文化水平)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 均经免疫学指标检查、病毒核酸测定确诊为艾滋病;② 存在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③ 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 沟通能力障碍者;② 认知障碍者;③ 伴有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予以抗病毒常规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结合患者心理状态予以疏导,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嘱患者定期来院复诊。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具体如下:① 信息干预。指导患者下载317护App,将信息干预主题确定为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自我护理内容,每日推送1个主题,每个主题重复推送3d,安排1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健康信息,将相关健康信息以文字和趣味视频两种形式发布,发布时间为每日7:00和20:00。② 动机干预。目的性访谈明确患者动机水平及动机不足的原因,结合患者个体动机情况进行针对性干预,若是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则添加患者微信,单独为患者解疑答惑;若是不良情绪严重,则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做沙盘游戏、下五子棋、正念冥想等方法转移不良情绪;若是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则邀请专家或既往疾病控制良好者现身说教,向患者讲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③ 行为技巧干预。制订锻炼计划,如每天散步1h或慢跑30min等,嘱患者可结合自身耐受度适当调整运动量;加强饮食指导,邀请营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作营养餐,并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对应调整餐谱;告知患者发热时可用酒精或湿布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 治疗依从性。无不遵医用药行为为完全依从,出现(1~2)次不遵医用药行为为部分依从,出现2次以上不遵医用药行为为不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遵医率。② 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21版项(BDI-21)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总分均为(0~63)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③ 采用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估两组护理质量,共25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 实验组完全依从14例(41.18%),部分依从19例(55.88%),不依从1例(2.94%),依从率97.66%(33/34),常规组完全依从10例(29.41%),部分依从17例(50.00%),不依从7例(20.59%),依从率79.41%(27/34)。实验组治疗依从率较常规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00,P<0.05)。

2.2 负性情绪 干预前,两组BAI、BDI-21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BAI、BDI-21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x±s)

2.3 护理质量 实验组SERVQUAL评分为(22.37±1.12)分,较常规组(19.85±1.07)分高(t=9.486,P<0.001)。

3 讨论

当前,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长期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易导致患者出现私自停药、减少用药剂量等情况,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3、4]。常规护理多为传统形式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效果不理想,无法使患者充分获益。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为护理新趋势,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个方面出发,可结合患者实际需求提供有效的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5、6]。本研究针对艾滋病患者采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依从率(97.06%)较常规组(79.41%)高,干预后实验组BAI、BDI-21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提示该方案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负性情绪。通过317护App实施信息干预,可及时、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每日健康知识推送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便于患者获取知识信息,而采用文字、趣味视频两种形式,能避免患者因文化水平低而无法理解健康宣教内容的情况,可确保信息干预有效落实,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为转变观念、行为夯实基础;结合患者动机不足原因予以单独答疑、情绪疏导、专家讲解或同伴教育等方法,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树立正确观念,加强对遵医用药的重视,提高治疗依从性。本研究数据还显示,实验组SERVQUAL评分较常规组高(P<0.05),表明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护理质量。该护理方法不仅能为患者提供信息支持和护理服务,并能通过行为技巧干预转变患者行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强化护理效果,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健康宣教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减少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且护理质量较高。

猜你喜欢

负性艾滋病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