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细胞炎症因子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2021-05-24王胜春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甘草酸特发性组胺

宋 俐,王胜春,李 琳,王 芳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指病程超过6周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慢性特发性荨麻疹跟免疫反应有关,发病时体内组胺明显增多,临床上治疗原则以抗组胺治疗为主,但不同抗组胺药物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1]。因此,笔者观察了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联合复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效果及其对细胞炎症因子、免疫指标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备案且批准后,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中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2]的9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排除近期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复方甘草酸苷片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过敏、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获得患者和其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7)及观察组(n=47)。对照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10.23±2.56)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4.23±1.62)个月;观察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18)岁,平均年龄(10.23±2.56)岁,病程(2~15)个月,平均病程(4.25±1.58)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海南普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11),年龄>6岁,1次/d,每次1包(2.5mg);年龄≤6岁,1次/d,每次半包(1.25mg),连续口服30d。观察组在口服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的基础上,餐后加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001)25mg,3次/d,连续口服30d。

1.3 观察指标 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指标:抽取治疗前后晨起肘静脉血5ml,采用生化仪检测各项细胞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检测采用免疫分析法,干扰素-γ(INF-γ)采用酶联免疫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提高治疗后IL-2、INF-γ水平和降低IgE、IL-6水平,但观察组提高IL-2、INF-γ水平幅度和降低IgE、IL-6水平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皮肤黏膜及血管发生暂时性炎症反应,主要临床特征为风团及不同程度的瘙痒,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次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跟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有关,导致组胺大量分泌,而组胺与其症状的形成有关[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指标比较(x±s)

地氯雷他定是一种长效三环类抗组胺药,可通过选择性拮抗外周H1受体,作用于H1受体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发挥抗组胺的效果;作用于外周H1受体,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在抗组胺过程中,可以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参与过敏反应,发挥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复方甘草酸苷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刺激其产生IFN-γ,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以激活下丘脑-垂体通路,加强其对肾上腺皮质的刺激作用,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达到抗炎的效果,加强对炎症的控制[4]。IgE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数值越高,说明其过敏反应越严重;INF-γ、IL-2均是巨噬细胞产生的物质,可以调节其免疫,数值越高,说明其调节免疫的功能越强大;IL-6是炎症介质,数值越大,说明其炎症反应越明显。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IL-2、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IgE、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说明复方甘草酸苷片辅助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可以增强免疫的调节,减少炎症的发生。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明显,Th1细胞抑制明显[5]。地氯雷他定通过对肥大细胞的稳定,减少组胺的释放和减轻过敏反应的同时,复方甘草酸苷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刺激其产生IFN-γ、IL-2以进一步加强对免疫的调节,促进Th1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减少IgE的分泌。复方甘草酸苷作用于下丘脑-垂体通路,加强其对肾上腺皮质的刺激作用,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加强对炎症的控制,故IL-6水平降低,有利于促进Th1细胞的功能,进一步抑制IgE的分泌。

猜你喜欢

甘草酸特发性组胺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某院甘草酸制剂的临床应用及合理性评价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甘草酸单铵异构体探索性研究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比较甘草酸二胺与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效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