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儿血清IgE及IL-18、SVCAM-1水平的影响1

2021-05-24李春香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团孟鲁司荨麻疹

李春香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荨麻疹属过敏性皮肤病,可诱发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或风团,并伴发不同程度瘙痒,严重影响患儿健康成长[1]。目前,临床将病因不明的慢性荨麻疹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CIU病程长、反复性强、治疗难度更大。左西替利嗪属常见抗组胺药物,其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给药后可持久阻断组胺等过敏性介质释放,减轻变态反应引起的临床症状,从而缓解患儿痛苦[2]。但单药疗效有限,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孟鲁司特钠属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减少白三烯释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以促进皮肤黏膜水肿消失,减轻患儿瘙痒等症状[3]。本研究旨在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CIU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清 IgE 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CIU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34±1.12)岁,体重(10~42)kg,平均体重(16.48±2.58)kg,病程(2~20)个月,平均病程(6.35±1.24)个月,病情程度:15例轻度、22例中度、6例重度;观察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31±1.09)岁,体重(10~43)kg,平均体重(16.51±2.62)kg,病程(2~20)个月,平均病程(6.38±1.26)个月,病情程度:17例轻度、21例中度、5例重度。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解读》[4]中相关诊断;② 病程持续6周以上;③ 精神状态良好;④ 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近1个月内使用过其他荨麻疹治疗药物;② 伴随其他免疫性疾病;③ 肝肾功能障碍;④ 其他病因明确的荨麻疹;⑤ 合并哮喘、血液系统疾病;⑥ 近期使用过免疫调节剂;⑦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89)治疗,按年龄选取剂量,(2~6)岁:2.5mg/次;6岁以上:5mg/次。观察组在口服西替利嗪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330)治疗,按年龄选取剂量,(2~5)岁:4mg/次;(6~14)岁:5mg/次。两组均1次/d,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① 临床症状评分:采用4级评分法对两组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进行评分。分为(0~3)分,对应无、轻、中、重度,其中瘙痒:0分为无瘙痒感、1分为轻度瘙痒、2分为中度但可忍受、3分为重度难以忍受;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1~6)个、2分为(7~12)个、3分为12个以上;风团直径:0分为无风团、1分为直径1.5cm以下、2分为直径(1.5~2.5)cm、3分为直径2.5cm以上。②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空腹抽取两组静脉血3ml,取得血清后,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白介素-18(IL-18)、免疫球蛋白E(IgE)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③ 不良反应:口干、头痛、嗜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瘙痒、风团数目和风团直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IL-18、IgE、SVCAM-1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对比(x±s)

表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比(x±s)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1例口干、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观察组出现1例口干、2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3/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X2=0.000,P=1.000)。

3 讨论

CIU致病因素尚不明确,其发病可涉及IgE、补体、炎症等多个系统,且长期反复瘙痒对患儿正常学习和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左西替利嗪属于CIU常用治疗药物,其属于第2代抗组胺药物,进入人体后,可选择性结合组胺靶细胞H1受体,阻断H1受体介导的平滑肌兴奋和调节人体痛痒作用,以减轻患儿瘙痒感[5、6]。左西替利嗪还可对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等浸润过程中的黏附因子进行抑制,以阻断其识别、信号传导等关键作用,且该药无明显抗胆碱作用,对中枢系统影响小。但单药治疗仅可改善疾病的某一环节,整体疗效有限,不利于彻底治愈。

孟鲁司特钠属于选择性半胱氨酸白三烯1受体(CysLT1Rs)拮抗剂,可有效抑制CysLT1Rs,阻断其与LTC4、LTE4结合,从而降低速发相组胺和迟发相白三烯水平,以减少嗜酸粒细胞浸润,减轻小血管炎性反应,促进黏膜水肿消退,改善荨麻疹症状。此外,孟鲁司特钠还具有次级抗炎作用,如抑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阻断嗜酸粒细胞迁移、黏附、干扰嘌呤P2Y受体等,可有效阻止炎性活动,加快病情好转。

IL-18、IgE、SVCAM-1是疾病进展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其中IL-18可加快Th1和Th2细胞因子分泌,促进IgE抗体释放;IgE则是Ⅰ型变态反应的重要介导因子,正常情况下血清内含量较低,当患儿出现过敏反应时,其水平明显升高,加重病情进展;SVCAM-1具有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聚集作用,可加剧局部炎性浸润,增大炎性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瘙痒、风团数目和风团直径评分低于对照组,IL-18、IgE、SVCAM-1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提示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CIU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IL-18、IgE、SVCAM-1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消失,且不良反应少。既往廖骏华等研究显示,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可增强CIU治疗效果,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与本研究结果类似。刘志立等研究亦提示孟鲁司特钠片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组血清IgE、IL-18及SVCAM-1水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效果优于单独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可调节CIU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利于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风团孟鲁司荨麻疹
箕的琴弦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观察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孟鲁司特结合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预后的影响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