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突围 文化重塑

2021-05-23梁程

艺苑 2021年1期

梁程

摘 要: 2020年,国内文化综艺市场涌现出许多精品之作,如中央电视台的《衣尚中国》、北京卫视的《我在颐和园等你》、爱奇艺的《登场了!敦煌》等,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观景。丰富多元化的题材与形式、积极向上的价值与导向让这些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众多类型的节目中創新成功突围,重新塑造了顺应当代大众却又能呈现正能量的文化内涵。论文对2020年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了回顾与思考,突出优点,发现不足,尝试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突围及在文化重塑表达上的变化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N代;文化类综艺节目;节目创新;文化重塑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2020年是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来,导致影视行业上半年遭受重创,一度处于停工状态,综艺节目市场因此也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综艺节目市场得到回温,市场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与此同时,文化类综艺节目在艰难的市场条件下不断创新突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现对2020文化类综艺节目进行回顾总结,从而为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综“N”代的延续之路:推陈出新与时代传承

“综N代”常用来描述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持续性播出,它是电视节目领域的一个热词。每年,各大卫视和平台都会相继推出综艺节目的N代系列。由于初代节目的火热为“综N代”打下坚实的市场基础,“综N代”节目在市场中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与市场号召力,于是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2020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的N代作品上持续推陈出新,在赛制和样态方面进行创新,既传承了本年度的时代精神,又展现了中国特色。

(一)赛制全新升级,样态推陈出新

追求创新,渴望创新,其实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本能,电视人作为内容创新的主体,创新自然是他们紧迫的内在需求。[1]46-51在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综N代”节目需要做到持续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综N代”市场中重重突围。根据央视索福瑞csm59城2月4日的收视数据显示,《中国诗词大会5》当天的收视率与收视份额分别达到了1.560、4.202,在当天综艺节目中两项数据排名第一。[2]同时,该节目也入围了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综艺节目。之所以《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能够保持持续的好口碑与高收视,在于其挖掘了更深层的主旋律价值,在赛制方面,第五季节目推出了由嘉宾视频出题的“身临其境题”,节目现场播放嘉宾提前在场外录制好的VCR,并在视频中呈现问题。第一期节目出现了两次该题型,第一次嘉宾在陕西西安大明宫出题,展现了千古宫殿亘古不变的古朴印记;第二次则来到了世界最伟大建筑之一的港珠澳大桥。“身临其境题”的古今结合,这一巧妙的搭配体现出第五季节目深刻的立意,也展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巧妙创意。另外,“诗词接龙”环节也升级为难度更大的“组合飞花令”,在这一方古色古香的华美舞台上,个人追逐赛中胜出的选手与百人团的选手多次上演一场场精彩的诗词对决,层层递进的节目赛制增加了这档“综N代”节目的可看性,使这场文化盛宴更加具有趣味性,也更加饱满丰富。

《见字如面》节目组原本打算在2020年春节上线第四季节目,但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法展开正常的录制工作,节目组不得不临时改变策略,于2020年2月17日推出了《见字如面》抗疫特别制作版。节目组从全国各地选取与疫情相关的15份家书,信件取材多元广泛,有疫情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的家书,有家人写给亲人安慰的信,也有写给警察、小卖部老板的信。节目形式改为由明星嘉宾们自行在家、云端录制完成读信,再由节目组后期剪辑包装制作。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节目让广大观众了解到在当下全国紧张的抗疫工作中仍然有世间真情与温暖。

《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文创设计环节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全国二十所高校的设计学子完成,文创团队的引入成为本季节目最大的亮点,团队中的年轻设计师们引入时下最新潮的概念、从青年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让拥有千年魅力的故宫文化在一位位年轻设计师的手中延续,呈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年轻化”姿态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趋势,真正让“故宫”活了起来。节目每一期采取团队赛制,明星队长们将在节目中实时传输具有故宫元素的照片来进行文创设计,每期分成两个队伍进行设计比拼。对战环节的设计增强了节目可看性,趣味化的表达满足了受众的期待,让原本“高高在上”的传统文化更加贴近观众。同时,节目最后新增添了文创宣讲、提问互答与投票环节,使后期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前期的任务探索环节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二)传承时代精神,贴合社会主题

品牌是一档电视节目价值的延续。[3]30-34“综N”代文化类综艺节目若想树立品牌吸引力和号召力,需要保持自身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充分立足现实,关注当下人民关心的社会热点或议题,传承时代精神与风尚。《经典咏流传》在2020年1月26日播出第三季,这档匠心巨制再次达到了破圈层的传播,改变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知识生产的途径,其传承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深刻地促进了主流价值观和当下青年亚文化的碰撞。第二期节目中,康辉、尼格买提、朱广权、撒贝宁四位经典传唱人从当代青年人和传媒人的角度重新诠释《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价值观念,契合时代,彰显大国风范;第五期节目中青年歌手郑棋元和谭维维把东西方的两大戏剧经典融会贯通,把《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爱”这个人类理想的追求凝练出来,再通过昆曲糅合歌剧的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首曲目完成了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大戏剧巨匠的隔空对话。作品承载着全人类对于美好真挚爱情的向往,契合了当今时代所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

《故事里的中国2》在2020年第三季度开始强势回归,延续了第一季的“戏剧+影视+访谈”的多元叙事模式,而在主题的选择上与2020年结合得更加紧密。节目组深度挖掘了本年度全社会、全民族共同聚焦的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提炼故事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借助综艺节目的形式生动有趣地表达出来。第一期《扶贫路上》,改编自民族歌舞同名剧,将年轻优秀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扶贫之路上荡气回肠的故事进行了动人的演绎和讲述;第三期《钟南山》以青年和老年两种形象展现敢医敢言的钟南山院士的那份坚韧的国士担当与情义,这是两季以来首度由两位演员共同演绎一位角色。战“疫”、扶贫,从现实价值上看,第二季节目的主题充分地观照了当下,立足于当代社会,继承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责任感,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更好地传承了2020年的时代气质和精神内涵。

2020年7月,《跨域时空的回信》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2019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挖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是媒体的使命与责任。[4]11-16作为一档原创红色人文类节目,《跨越时空的回信3》延续了前两季的红色经典印记,深耕于挖掘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一位位有着坚定信仰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故事。新一季节目题材更加多元丰富,包含英雄的口信和发表的文章等等;同时添加了剧情表演,嘉宾演员在舞台上重现历史,使得节目精彩生动。节目在做到顺应时代和市场潮流的同时,成功引导了观众发现红色文化趣味与红色文化之美。

二、文化自信的新阐释:全新题材与巧妙创意

文化自信就是自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存的魅力,自信世界先进文明中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东西能够为我所用,自信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创作与鉴赏的一元化主导作用。[5]20-23对于一档优秀的文化综艺节目来说,“文化自信”是始终贯穿节目的底蕴,也是能够感染观众的重要因素。从题材和角度上看,2020年,许多文化综艺另辟蹊径,以全新的角度阐释了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文化自信。

(一)打造全新题材,开启独特视角

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服饰文化节目《衣尚中国》聚焦中国传统服饰,通过“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创演空间”三个主环节,打造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服饰“美”的盛宴。无论是“锦绣之美”的丝绸、还是“戏韵之美”的戏服,每一款服饰、每一种材质既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宝物,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古典之美、民族智慧、生活方式、艺术表达等,而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历史变革、文化理念不言而喻。节目通过趣味十足的历史故事、专家访谈、服饰展示、文创产品开发等环节,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传统之美,认识传统之美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如今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既是《衣尚中国》的使命,也是这档节目体现继承传统和文化自觉的表现。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认为:“《衣尚中国》体现了国家媒体在美育上的社会担当,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契机。”[6]31-34《衣尚中国》正是通过这一件件蕴含传统美的古典服饰与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典故,激发了人们对于古典美的探索和好奇心,展现主流媒体主动担当起“美育化人”的责任,开创了独特的文化综艺节目审美表达的视角。

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根基,其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首个大型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和江苏卫视联合制作,以访谈交流的形式,邀请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金牌武术教练吴彬、“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每期走进一位位嘉宾的亲身经历,并结合他们的经历,与他们共同解读传统文化的基因。每期节目没有特定的规则,更注重文化发起人王晓辉与嘉宾们的交流,在缓慢的节奏中,打开了“文化+访谈”的独特视角,带给观众们更深层次的触动。例如第四期节目中主持人远赴湖南对话“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听他品“稻花香里说丰年”、讲述古时候插秧与育秧技术的发明,袁隆平还语重心长寄语年轻人。“如见故人,喜不自胜。”故人是《似是故人来》的初心,也是这一档节目的亮点,在许多青年观众心中,袁隆平这位亲切温厚的“爷爷”形象在节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更能引起观众情感的共鸣。节目在讲述嘉宾生动故事、结合社会热点的同时,也是在讲述背后承载的中华文化根基,唤醒受众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

(二)借助巧妙创意,彰显时代之美

近年来,新生代文化综艺积极探索,为不同的抽象文化元素寻找匹配的载体,探索独有的“文化+”模式。[7]40-46这类模式借助巧妙的创意元素或表达手段,丰富了原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表达形式,令观众在趣味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洗礼。文化旅游类探寻体验真人秀《还有诗和远方》采取了“文化+探寻”的形式,在风景秀丽的浙江,由华少、张绍刚、胡海泉、尚雯婕等明星嘉宾组成了“诗和远方旅行团”,根据“浙江诗路文化带”,开启了寻找能够收容当下都市人焦虑和琐碎的远方之旅。在宏大的中国文化土地上,《还有诗和远方》站在开阔的视角上,深入浙江这片如诗如画般的风景胜地,探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揭开“浙江黄金诗路带”的神秘面纱。在感受诗中美景的同时,带动浙江诗路代文化旅游产业,助力实现浙江省文旅產业经济高质量增长。如第一期的《追寻》,在天姥山脚新昌吟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嘉宾们大谈诗中趣味;第四期的《传承》,在“宝剑之邦”龙泉陈记阿金剑铺,学习铸造“天下第一宝剑”“ ——龙泉剑”。《还有诗和远方》借助“文化+探寻”的巧妙模式,两种风格资源互补,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创意。

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类节目《巧手神探》同样也有着独具匠心的主题意蕴。纵观目前的综艺市场,鲜有展示大国工匠们高超技术的综艺作品。《巧手神探》的目光聚焦在一位位“手作人”身上。匠人们精湛技艺的背后,忍受了无数夜晚的枯燥、乏味、寂寞,他们的身上的恒心和毅力,是对文化的坚守和执着,是“中国制造”的时代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良品质。第一期节目中,黄跟宝带来了精湛的微缩艺术,它将编钟、中阮等各种乐器和贵妃榻按同比例缩小,达到了以假乱真,在卧底神探的帮助下成功“蒙骗”了神探们的双眼。不仅如此,黄师傅还将古人的成套家居用品以及《清明上河图》缩小,展示了先辈们的生活。将古代的文化以微缩的形式展现给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看,是一种巧妙创新,有效地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这些匠人们身上的毅力和付出,值得每一位年轻人学习,这也是《巧手神探》对于主流价值观的传递,也是节目真正想要彰显的“时代大美”。

同样由湖南卫视制作播出的脱贫攻坚主题文化节目《青春在大地》选择“脱贫攻坚”这一宏大的时代主题,聚焦这些村庄脱贫攻坚的故事,用真实的人和情感建构国家意识。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家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面对这一时代使命,节目组在切入点上选择贴近观众的小切口来呈现出脱贫攻坚主题的广度与深度。《青春在大地》分为乡村采风和舞台剧表演两个环节,节目组邀请到了张雪迎、韩雪、王智、牛骏峰、李汶翰等年轻艺人,他们化身为“青春演绎者”,与“青春发起人”何炅一起走进十个脱贫摘帽的小村庄,以亲身所见所闻所感为基础,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青年扶贫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三、叙事空间的新开拓:多重场景与沉浸体验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具有人文性、文化性和意识形态性。[8]对于叙事空间的开拓,成为了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探索创新的路径之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可以借助不同的空间叙述,从而拓展节目的叙事结构,使节目内容呈现更丰富。2017年央视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国家宝藏》最先开始在室内建立了多重空间的叙事表达。2020年,这一风潮愈演愈烈,逐渐从室内演播室来到了实地的场景——以北京卫视推出的《了不起的长城》《我在颐和园等你》等户外真人秀文化类节目为代表。这些综艺节目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态传达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传播层面打破了圈层的界限。

(一)构建多重场景,呈现别样空间

北京卫视开播的《我在颐和园等你》,嘉宾们组成“苏州街干事”,完成八条颐和园游园线路如“仙境拉练线”“江南风光线”“亲友游园线”“大雅颐和线”等中的任务,便可在苏州街开店并升级苏州街,通过Vlog、直播带货、实地探索等环节步步探寻历史,在别样的综艺空间中带领受众解锁“京味国潮”。从节目的场景设置来看,多重空间的呈现强化了节目的趣味性,把内在的文化内涵外化成轻松愉悦的环节,无论是嘉宾还是观众,都能在娱乐中感受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知识传播。例如在第一期中节目组将颐和园中的名胜古迹如佛香阁、长廊、绣漪桥等场景打造成一条“仙境拉练线”。张国立、王鹤棣、王子异、尹正等嘉宾作为颐和园“特邀干事”挑战了这条最高、最长、最陡的游玩路线,嘉宾们一身古装扮相,与“颐和园打工三兄弟”船夫、更夫、元兜在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的园内上演了一幕幕有趣的故事。而颐和园作为中华传统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历史与现代的碰撞,成为了传承人文的文化符号。

深耕青年潮流文化的爱奇艺2020年推出了敦煌人文探索综艺《登场了!敦煌》,节目以全景式探索为亮点,构建了双重场景,分别包括敦煌探索团招待飞行嘉宾的有缘人客栈——悬泉客栈以及每期对莫高窟的实地探索场景,注重真实、宏大场景的建构与嘉宾们的切身体验感,呈现了室外别样的文化节目空间。敦煌,远离中原的嘈杂,千百年来在大漠的尽头辗转了无数的岁月。为了解开大漠千年岁月神秘的面纱,节目不仅注重真实场景的营造,更注重心理氛围的渲染。节目试图从多种角度去挖掘、延展敦煌的人文历史、沧桑与深厚。第一期节目主题为莫高窟壁画的修复,敦煌探索团带领观众认识了常书鸿、段文杰、娄婕等一位位大国工匠,他们忍受寂寞、一笔一划地临摹守护了敦煌;第二期深入莫高窟的特库中观赏“飞天”,走进“飞天”的世界;第三期再次进入莫高窟,探秘壁画中古人的游玩活动。《登场了!敦煌》通过寻找和探秘莫高窟,在建立历史情境的同时,打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将“敦煌”这颗千年深厚的文化种子种在许多观众的心里。

(二)嘉宾沉浸参与,加强亲身体验

北京卫视继《上新了·故宫》后推出了长城文化体验类节目《了不起的长城》 。周深、阮经天、杨超越、黄明昊和刘烨等七位嘉宾组成“长城研学团”,亲身来到长城,实地体验地域文化和长城周边的风土人情。节目更像是一档“慢综艺”,深耕于长城的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建立了地理空间与历史空间的双重场景。节目更多的难度在于完成任务、解谜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考验,让观众收获笑声和欢乐的同时,增长对长城及历史文化的知识。例如在第一期节目中,七位嘉宾们互相比拼爬长城、体验山海关趣味项目和特色美食等活动,将中华文明的符号与象征——长城,以年轻化、活力化的方式重新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发观众对文化古迹的强烈共鸣。

东南卫视播出的《地球之极·侣行》前往秘鲁、智利、挪威和印尼四个国家,带领观众探秘各地的世界之极,将叹为观止的世界奇景与文化体验结合,更令受众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样让受众们有沉浸之感的节目还有浙江卫视的文化旅游探索类综艺《青春环游记2》,贾玲、朗朗、范丞丞、杨迪、周深、沙溢等人组成春游团共同结伴出游,先后来到海南三亚、广西桂林、江西上饶等城市,通过趣味游戏、实地探索讲述不同城市的历史人文;在文化访谈类节目方面,《鲁豫有约一日行》放弃原先演播室的录制,改为走出演播厅,带观众来到名人大咖们的身边,探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展示他们不为人知的生活背面。原本端庄、正襟危坐的演播室访谈变为了轻松愉悦的交流式访谈,沉浸式的深入使这一场交流更加走心与深入灵魂,让观众得到了别样的综艺体验。

结 语

可以看到,2020年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品質提升关键的一年。一年以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内容、形式表达上正在不断创新突围,以年轻化、大众化的语态进行中国优秀文化的原创化地重新塑造,散发着熠熠光辉。如今,受众们不仅期待综艺节目能够为他们带来内涵与精神需求的满足,也渴望能给予他们正能量与积极的熏陶。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顺应时代的潮流,正在探索传统与现实、古今与融合之间的交汇点,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汲取和凝练,传达出了积极正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将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样态上的改变创新提供了良好范例。相信在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国家优良的政策引领下,将步入理性探索阶段,传递更加积极的价值导向、引领更加先进的文化潮流,为综艺节目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水准、新风尚的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封亚南.2020年第三季度电视综艺调研报告 重新聚焦,电视节目的收视期待与转型变革[J].电视指南,2020(17).

[2]没有董卿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收视率不降反升是为什么[EB/OL].搜狐网.(2020-2-15).https://www.sohu.com/ a/373143831_120548723.

[3]程前,夏诗奇.《跨越时空的回信》:红色题材的别样表达[J].中国电视,2020(11).

[4]仲呈祥.文艺批评: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J].艺术百家,2013(02).

[5]陈菲,王作剩.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导向研究——以《国家宝藏》与《经典咏流传》为例[J].新闻世界,2019(03).

[6]杨明品,吉京.2018年电视文化综艺节目新格局[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2).

[7]陈忠.空间辩证法、空间正义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哲学动态,2010(06).

[8]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责任编辑:万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