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无非“饮食”与“男女”

2021-05-23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21年4期
关键词:饮食

陈清华

寒冬腊月,万木凋零,寒风萧萧,路上的行人缩手缩脚……又到滴水成冰时节了。

有些人,经历过2020年,今年要留在工作地过年了。

采购年货是必需的。喧闹的超市内是琳琅的商品,可逛来逛去,竟找不出几样特别爱吃的食品。大约,潜意识里,还是想念故乡的年味吧。

说是故乡的年味吧,其实更多的是儿童时代的种种记忆。儿时过年的记忆里,肯定有饺子、有对联、有鞭炮;有池塘边的芦花、石井旁的柳枝;还有鸡鸣狗吠、老桥的虫唱。没有什么呢?记忆里没有辅导班,没有皇帝菜(岭南的一种菜),也没有红绿灯。

超市里播放着熟悉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可每当这舒缓而深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家乡……

那是一个绿草如茵、碧水长流的年代。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有清澈的溪水,伫立的土丘,茂盛的草木,摇曳的芦苇,橙红的夕阳,以及袅袅的炊烟。那时候,天空很亮很蓝,河水很清很干净,我常常赤脚站在岸边,捧起河水就喝,那河水呀甘洌又清甜。数九寒冬,河面封冻,我们就在河面上滑冰。白茫茫的冰面上,一群少年在飞驰、嬉戏,有时虽摔得七倒八歪,却笑得前仰后合……人生几何,当如是也。

那快乐,如今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

马尔克斯说,万物皆有灵性,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唤醒。清代的非著名作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以“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等章节,不厌其煩地描写他们夫妻二人活色生香的生活。按照当下主流评论家的观点,沈复的格调不高,没有任何宏大的叙事,充其量是一种“小叙事”和个人视角,可我偏偏喜欢沈复的这种写法,喜欢他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琐碎事件的细心观察和看似不经意的有感而发。

《浮生六记》谈得漫山遍野,其实,始终离不开“食色”二字。

今年春节期间,难得的几天休息,重温起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竟觉恍若隔世。日常印象中的“饮食男女”,一切都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当年说话滔滔不绝的“饮食男女”,如今有不少人,已经面无表情、沉默寡言了。当年曾经在BBS上混的人,如今变成在家抱孙子的“老年人”了。微博火了几年,一眨眼工夫,大家的生活就被微信、抖音占领了。被抖音“绑架”的年轻人,比如部分“90后”,他们获取信息,早已习惯了30秒钟的短视频。他们上火了,咽喉不舒服,你让他去书店买本健康类的书看,他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读完一本书。别说读书,你让他看完一篇几千字的公众号文章,他都没有耐心。他习惯于被快速“喂食”,以获取信息。上火了,你告诉他们不要熬夜,不要吃烧烤。他说,我没有办法呀。你别来教育我,我父母都管不了,你来管我?你别说得那么复杂,只需用少于5分钟的时间,简明扼要地告诉我:吃什么药能治疗我的上火。吃了你的药我的不舒服症状能减轻就行。哪怕是明天减轻,后天再发作,都没有关系。我要的只是“当下”舒服。我就喜欢一边吃烧烤,一边吃药啊。如果年龄段更小一点的,比如部分“00后”,他们的耐心大概只有3分钟,甚至2分钟。总之,和他们交流,越简单越好。他们喜欢的,就是简单、快速、方便。就是这样。

变化的是生活,是年龄,是物价,甚至是说话的语调。不变的,则是人性和习惯。举个例子,你看公司的领导,无论面对什么事,他们都“非常沉稳”“喜怒不形于色”,他们接电话、说话都是一个语调,用得多的是语气词,比如“嗯,啊,哦”“知道了,可以”,或者最简短的日常用语,“就这样”“好”“再见”等等。就是没有态度,不说一句完整(带“主谓宾”)的句子。

人生呀,确实无常,你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真正坚持心无杂念地做一件事很难,很难。你看《西游记》,唐僧多么虔诚,他就想坚持做好一件事:到西天取经。中间经历那么多波折,有好几次,他对自己说,算了,我放弃,不去了。他说我们走了这么久,才到这里,按照这样的速度,啥时候能到灵山啊。孙悟空说,你这么走的话,到老你也到不了,但只要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灵山。

人生如戏。可惜就差个转身。有一句鼓励人的话:翻过这座山,迎接你的就是太阳。可是,当你翻过这座山,迎接你的不是太阳,而是另一座更高的山,而且,天空还下着雨。

来来去去一场空。怎么办?继续前行,努力拼搏。毕竟,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所有菜备齐了才能下锅。

重温《饮食男女》,于欢乐中看出淡淡的忧伤,以及那些光鲜背后的沉重。

《饮食男女》,讲述一位老厨师与三个女儿的家庭故事。正值壮年的父亲丧妻后,独自抚养三个女儿。16年后女儿们逐渐长大。由于母亲的缺失,父亲对情感问题噤若寒蝉,让姊妹间的沟通、亲密也化为泡影。

故事从朱爸爸(老朱)的味觉丧失展开。对于厨师来说,味觉丧失无疑是一个噩耗。他很痛苦,但自己的三个女儿无一人安慰他,反而是他的老友温先生安慰他说:“好的厨师是不靠舌头的,好的音乐家是不靠耳朵的,比如,有个聋人音乐家叫贝多芬。”

星期天,朱爸爸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松鼠鱼、火爆鱿鱼、梅菜扣肉、火爆鸡胗、火腿鱼翅、红烧肉、蟹粉汤包等等,希望用味觉将三个女儿的亲情凝聚在饭桌上。

饭桌上,二女儿家倩“宣布”——自己买房子了,打算搬出去住。每个人都面露尴尬之色,默默地“努力加餐饭”。

可见女儿们感情上已经疏离,各自在寻找各自的归宿。正所谓女大不中留啊,留来留去留成仇。表面上看起来的家庭平衡,其实暗里早已风起云涌。一个喧闹都市的家庭已经摇摇欲坠,一个传统的秩序,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

“翠盖排翅”,能不能改成“龙凤呈祥”,就要看造化了。

所谓“团圆美满”,已是勉强维持的虚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一个鲜必有一个霉,再豪华的宴席也终有散的时候,即使像王、谢那样的世家望族,也会有离散和败落的一天。更何况朱爸爸这样的寻常百姓之家呢。

父亲被电话叫到饭店救场,饭都没吃就走了。三个姐妹呢,空对着一大桌菜,彼此相对,却默默无言。

在一个母亲缺失的家庭,大女儿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补位上去,替代母亲,去完成母亲未完成的使命,履行家庭职责。三个女儿中,大女儿朱家珍首当其冲,她过早地压抑自己的天真,成了乖乖女。她是敏感、孤僻的化学教师,她内心无意识地扮演着“母亲”角色。她整天就是那种冷冰冰的表情,甚至不愿意找对象。为了减少舆论方面的压力,她向所有人编织了一个被大学初恋情人抛弃的悲情故事,表白自己是因为心碎而不愿意再恋爱。

朱家珍那张不轻松的脸,仿佛被贴上了“禁欲”的标签:坐在公交车里戴着耳机,神情肃穆地听着宗教圣歌。导演用“耳机”“圣歌”,来暗指她回避现实生活。

朱家珍同父亲一样,对感情采取了回避、压抑、克制的态度,她不苟言笑,穿着裹布一样的内裤,以及颜色灰暗的衣服。

然而,被压抑的性欲望始终在她内心翻腾,她即使满脸写着“清心寡欲”,也压抑不住蓬勃的生命原动力。屋顶上猫的叫春声,她听了,心烦意乱,推窗要把它们赶跑。隔壁楼一对情侣对唱情歌,她嫌吵,说受不了,干脆搬出大音响冲着对方播放革命歌曲。身为教师的她看不得学生写情书,将情书没收,揉成团,扔进垃圾篓,嘴里还念叨:谁还没有收到过情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朱家珍讨厌猫的叫春声,这个细节说明,她的内心还是渴望爱的。《吕氏春秋》有言:“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意思是说,爱同类,不爱他物,还算是爱;爱他物,不爱同类,就算不上爱了。

其实,很多家庭都是这样,看似很平静的表面,大家的内心世界早已充满波澜。

面对一桌美味佳肴,全家人没有“面朝美食,胃口大开”,反而都静默着,像宗教仪式一般,努力吞咽。因为压抑,作为顶级大厨的父亲,味觉也过早地退化。

三个女儿各怀心思。大女儿朱家珍一本正经,既自尊又自卑,非常不好相处,动不动就和人顶撞,即使和自己的二妹妹说话,她也是冷冷地:“你们为什么都以为我想找男朋友,我找到了,谢谢!”

由于母亲早逝,家珍隐藏的角色代表着“母亲”——像家倩说的,自从妈走后,她就扮起了家长。同时,家珍也代表着传统。二女儿家倩,由于母爱缺失,自己性格比较独立,她是个是航空公司的高管,收入高,加班也多,为了减压甚至去找前男友放松。三女儿家宁,还是个大学生,在类似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西式快餐店做服务员。

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她们心里都藏着自己的小秘密。

朱爸爸越来越老,需要人陪伴。可三个女儿没有一个是真正“贴心”的。他依然每天晨跑,晨跑回来后跑到每一个女儿房里,叫女儿起床。他的方式是粗暴推搡:“该起床了!懒虫!” 随后迅速转身离去。朱爸爸依然给三个已成年的女儿洗晾内衣,并且能够一一清晰辨认,送回到每个女儿的衣柜里——此时,最小的女儿也已满20岁。

所有的沟通和交流,都出现在饭桌上,包括“宣布重要决定”。“我有一个事情,要给大家宣布一下”,很像会议室里开会的正式用语,简短开始,戛然而止。大家都关闭起情感之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个像小单位一样的“家”。家倩宣布自己投资房产并买了房,她以后会离开家里。

家倩购买的楼盘出事被封了,她的资金都在里面。祸不单行,此时她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

大女儿朱家珍敏感孤僻;二女儿朱家倩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智慧和厨艺,独立、有个性,整天和爸爸顶撞,爸爸让她不要趴在桌子上睡,说“这样对身体不好。你怎么不听?”她马上顶嘴:“医生让你不要跑步,对心脏不好,你怎么不听啊?”

生活,无非“饮食”与“男女”。有人说,“恋爱中的男女似冷盘,色泽鲜艳,味道纯正,你是你,我是我,泾渭分明。新婚伉俪如热炒,旺油里爆几爆,热锅里翻几翻,酸甜苦辣,开始串味,颜色也变得暧昧起来。中年夫妇似炖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混混沌沌、滋滋润润,五味调和变成一个味。老年夫妻好比一锅靓汤,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经文火熬过,或成佛跳墙,或成苦胆汤,全看你用什么原料。离异的男女,犹如煮到一半的汤,或者是做菜伊始,就有原料坏了,夹生的汤和变味的菜,只有倒掉了事。”这就是饮食男女。

单纯的家宁,抢了闺蜜男友,未婚先孕,生米煮成熟饭,她第一个离开了家。原来打算留在家照顾父亲的家珍,和学校的体育老师闪婚,也迅速搬了出去。

到最后,朱爸爸也借着酒劲当众宣布:梁伯母,这杯酒敬您,希望您能成全我和锦荣。您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一定会照顾好你们母女。

老朱竟然娶了大女儿的同班同学——锦荣,枯木逢春,一树梨花压海棠。

语到极处是平常。

原来,爱的最后是解脱。

烹饪是朱爸爸的一生,每个星期天的团圆大餐正是一个完整家庭存在的象征。从一家人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中,从饭桌上的小习惯、小细节中,已经可以感觉到家庭气氛的冰冷与压抑。

老朱家中只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对于有一手绝好厨技的父亲来说,无疑是一大憾事。孩子总是很聪明——家倩就是如此,她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她从小就像个假小子,有意无意地扮演了“儿子”这个角色,总在厨房里围着父亲转,非常希望“子承父业”,可是父亲实在接受不了让一个女子去当大厨。于是,朱爸爸给家倩立下规矩:厨房是他的私人工作室,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整个家庭,大家都活得“一本正經”,偶然开口说话,也是“宣布”之类的话,总之,大家开口,都需要斟酌之后再表达。生活无趣,看不到如花的笑靥,听不到活泼俏皮的调侃。女儿们都想逃离这个冰冷的家,其中表现得最强烈的是家倩,她直白地指出父亲的错误,拿全部的积蓄,去投资房产,目的是逃离这个充满压抑氛围的家庭。

朱爸爸的家庭,你也可以看成一个隐喻,好像一个貌似强大的集团公司。外面的人,看起来还不错,每个周末都有好吃的,但公司内部的人很清楚,生活——没啥意思。或者,好像“围城”般的婚姻,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家倩把所有积蓄都投到新开发的楼盘,付了首付,最后却发现被骗了——买的房子地基有问题。她所有的钱都被骗光了。她没想去维权,却平淡地说:“很奇怪,我得知这消息,反而一身轻松。”

面对诱人的去阿姆斯特丹工作的机会,家倩却选择了留下,一是爱情受挫,到了异乡异景,只能徒增悲凉;二是因为在医院意外遇见做体检的父亲,误以为父亲心脏出了问题,这一误会开始让她放下对父亲的抗拒,内心真实的情感开始流动起来,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三是因为父亲最好的朋友老温不幸离世;四是姐姐家珍和妹妹家宁先后闪婚,搬出了家,家倩懂得父亲的孤独。

或许,这就是父女吧,打骂皆是爱。

一个是高学历的、守规矩的大姐,一个是工作能力突出,才貌双全的二姐,家宁没有出类拔萃的优点,唯有活泼和顺从。作为家里的小妹,父亲对家宁的爱是欠缺的,以至于她后来的爱情都需要和姐妹争。

早早吵着要离开家的家倩,其实与家的联结却是最深的。反叛的背后,是对家、对父亲的深深的眷恋和爱。当反叛消失后,家倩做起了“大厨”,彻底完成了她对父亲的认同。

家倩曾经认为,自己记忆中的父母亲之间没有爱,只有吵架,没完没了地吵架。在她看来,吵吵闹闹算什么爱?母亲的早逝,不过是结束了一场长期的“战争”。家珍说:你懂什么?老一辈子的爱情就是那样,吵吵闹闹一辈子,越吵闹越爱。

家珍说得没错,老一辈的夫妻,有的隔三岔五会闹个别扭、拌个嘴,就像两只刺猬,只能敬而远之,一旦靠近就是互伤。但他们又不能远离,一旦远离,大家都不习惯了。老百姓爱说,夫妻哪有不吵架的呀?吵吵闹闹,才像夫妻嘛。再说啦,古人讲究礼仪,即使吵架,也不会像现在人这样,一生气就爆粗口。听老一辈人说话,那语调都和现代人不一样。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就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这个作文题,就要求学生从陕北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与此同时,上海卷的作文题目就是《评价他人的生活》。这个作文题沿袭了过去的思辨性。网络世界什么样的声音都有,不少人不高兴就张口骂。需要引导。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也好。出题者无非是引导学生写出有分析、有见地、客观理性的观点,少一些谩骂、污言秽语。

古人离婚率为什么那么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家不会因为经常吵架、“性格不合”而离婚。当然,中国古代传统对离婚问题,受“三从四德”等礼教影响,由女方提出离婚和夫妻协议离婚的情况非常少见,离婚多由男方主动提出,中国人称之为休妻、去妻或者出妻。至于离婚的理由,古有“七出”之说:“1. 不孝顺父母;2. 无子;3. 淫;4. 妒;5. 有恶疾;6. 口多言;7. 盗窃。在以男子为中心社会里,虽然男方有绝对的话语权,但官方为保护女人的权利,还是规定了:‘七出需受‘三不去的限制:第一条,尝更三年丧,不去,无忘恩也。第二条,贱取(娶)贵不去,不背德也。第三条,有所取(娶)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按照唐代的法律,如果女人有恶疾或者犯了奸淫,那就丧失了‘三不去的保障。”[1]

现在流行什么“网络亚文化”,一言不合就分手,古人可没有那么矫情。网络亚文化的规则之一是不必较真。她们口中的“老公”,今天可以是某某聪,明天可可能是某某涛。你去骂什么“犬儒主义”,她们不想了解那么深,较真你就输了。你看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我想在你身上做,春天对樱桃树做的事。”这分明是含蓄的挑逗,以及正襟危坐的放浪形骸。撩妹,如果你用這样的话,那对方也得是文艺青年才行。你对一个“装13”的文青,用阿Q式的语言求欢,“吴妈,我想和你困觉”,非吃巴掌不可。这就是老百姓的看人说话、看菜吃饭。

近些年,大概因为离婚率上升,才催生了“原生家庭”这个词。你知道吗?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其实远超乎我们的想像。朋友圈有人分享了她和恋人的相处模式:她说只有争吵、激起男友愤怒的那一刻,她才有一种满足感,感受到他是爱自己的,他是在意自己的。为了确认爱,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激起男友的愤怒,发生争吵。后来,她才发现这种模式和她的原生家庭有着惊人的相似。她的爸爸妈妈从她记事起就在争吵、争吵。她在争吵中学会了感受爱、确认爱,熟悉了这种感觉。她只能从争吵中感受到爱,因为这是她多年来所熟悉的爱的方式。

很多时候,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什么都要看开。现在有句骂人的话,叫“愚不可及”。就是说,你这个人愚蠢到什么程度呢,愚蠢到别人都赶不上。可是,“愚不可及”最初的意思是夸人,孔子在《论语》中就这样夸奖一个人,说这个人的聪明好学,但这个人的愚蠢不好学,“愚不可及”,那是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

电影《饮食男女》中的梁伯母显然是个聪明人,按照梁伯母的说法,“结婚就是业障”。她的言外之意,无非是顾忌结婚带来的羁绊。其实,人类选择了群居,也就选择了家,认可了羁绊,当然也享受到了家带来的温暖。

梁伯母,年纪大了,提起前夫来,一口一个“死鬼”地叫。提及女婿,也是一堆怨言,感觉全世界都欠她的,看什么都不顺眼,住哪里都不开心。很显然,她的“气”不顺了。要我说呀,整部《饮食男女》,讲的就是一个“气”。“气”顺了,干什么都有劲。“气”不顺,干什么都没有精神。朱爸爸整天“气”不顺,以至于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到后来干脆味觉“死亡”,尝不出菜的味道了。朱家三姐妹,哪一个“气”顺?老大甚至都不想嫁人,老二抱怨爸爸不让她学厨师,老三抱怨缺少疼爱。还有那个朱爸爸的好朋友老温,整天憋着“气”,连个屁都放不出来,活活被“气”憋死了。“气”不顺,这在中医上就是一个“升降散”证。“升降散”,是清代名医杨栗山所创,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所组成。杨栗山称僵蚕、蝉蜕“为温病之圣药”。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别的升清药无此作用。杨栗山对“升降散”的评语是这样的:“可与河间双解散,并驾齐驱耳。名曰升降,亦双解之别名也。”当代医家蒲辅周对“升降散”的评语:“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病之银翘散。”

“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杨栗山如是说。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气寒无毒,味咸且甘,为清虚之品……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蛮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恶,行气散郁,能入心脾二经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甚之阳,非此莫抑,苦能泻火,苦能补虚,一举而两得之。人但知建良将之大勋,而不知有良相之硕德也……米酒性大热,味辛苦而甘……驱逐邪气,无处不到……和血养气,伐邪辟恶……蜂蜜甘平无毒,其性大凉,主治丹毒斑疹,腹内留热,呕吐便秘,欲其清热润燥,而自散温毒也……”

僵蚕“清化而升阳”,蝉蜕“清虚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姜黄辟邪而靖疫,大黄定乱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绩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润之使下导,引导协力,远近通焉。补泻兼行,无偏胜之弊;寒热并用,得时中之宜。”“盖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

值得注意的是,姜黄的性味,古今本草书中具有不同认识,有谓性温,有谓性寒。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至于后人有用片姜黄者,性温,与原方广姜黄有别。

关于蜂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方中当为生用。近人总结升降散组方所体现的治法为升降相因法。

我们当医生的,每每摸到患者的脉,心脉虚、关脉强,就告诉患者,少操点心,多看开点。

很多时候,操心是多余的。说到底,所谓烦恼的根源,都是自找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什么事都要看开。

李安说过,“宴席似人生,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而解构的目的是再构。”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真正让我们念念不忘的,恰恰是那些非常平凡的举动。平凡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如此普遍,如此真实,如此刻骨,如此深沉。经历过2020的你我,你懂的,很多事情都变了,就连周末和家人吃饭恐怕也要纠结一下:进家,要不要戴上口罩,诸如此类。我们还能不能如此近距离地吃饭、说笑、聊天、碰杯?饭桌上,如果还有人为你夹菜,你还会像从前那样心存感激还是担心他的筷子是否干净?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中的这句话,意思是说,饮食和男女(荷尔蒙)是人性最基本的欲望,没人能够例外。

俗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所谓饮食男女,就是回家和老人吃一桌丰盛的美食。这就是老百姓平庸的幸福;所谓饮食男女,就是无论你曾经怎么浪漫,终归要回到家庭。

在我充满乡愁的记忆中,等到霜降,就开始刨红薯。为什么要等到霜降了才刨红薯?这是因为霜降后昼夜温差比较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低消耗少,特别有利于红薯糖分和淀粉的生成。所以,霜降后的红薯会更甜。

红薯,在我的家乡叫地瓜。时光流逝,遥想那些填不饱肚子的岁月,当时地瓜成了我们的救命粮,也是生活的刚需,一日两餐(那时候,村民通常是一日两餐,而非三餐),每顿饭都离不开地瓜。一个地瓜可以变出很多花样,煮地瓜、蒸地瓜,就连熬的玉米粥里也放地瓜。乡亲们还将地瓜晒干、磨成面,吃地瓜“面条”,蒸地瓜窝窝头。地瓜窝窝头里还可以放野菜。现在你就是想吃,花大钱也吃不到了。

地瓜存放的时间短,而地瓜片磨成面,则可以保存一年。

乡亲们有智慧,一个地瓜吃出各种花样。地瓜面做的窝窝头,又黑又硬,粗糙得很,很难下咽,于是村民就掺点野菜。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一说某个东西好吃,就说“炸了”。我小时候吃的花卷馍,那味道简直“炸了”,就是用麦面和地瓜面卷在一起制成馒头,一层白,一层黑,既好看又好吃。

地瓜面做的面条,没韧性,只能做“蛤蟆蝌蚪”。在地瓜面里加点麦面,然后放热水里煮一煮,就可以擀成面条了,但纯粹用地瓜面就擀不成,只能做成“蛤蟆蝌蚪”。所谓“蛤蟆蝌蚪”,就是外形看上去像“小蝌蚪”,其制作方法是:用铁钉在一块薄铁皮上钻出密密麻麻的孔,粗糙的一面对着锅,用和好的面在光滑的一面上揉搓,从孔里漏到锅里的面就叫“蛤蟆蝌蚪”。

不论是地瓜面条,还是“蛤蟆蝌蚪”,煮熟后用涼水过一下,再放点青菜,泼上十香蒜汁,吃起来相当爽口。我小时候想呀,我就是个吃地瓜的命,收获的小麦都交公粮了,所以,想吃上白面馒头,那必须得先变成城里人才有可能。在我这个乡下孩子看来,书上看来的轻裘肥马、宴饮赋诗的生活,那基本上是白日做梦。出门干活,我们乡下人叫“下地”,城里人叫“上班”,现在的打工人叫“搬砖”。

说来也怪,后来大学毕业,成了所谓的城里人,清晨在卖早点女子的吆喝声(“热包子哦……脆油条……小米粥……”)中醒来,然后跑步健身。一度貌似实现了“出去转转,喝喝茶,写写诗”生活,但又犯贱,怀念起吃地瓜“面条”的童年,大有“三日不吃地瓜,便觉口臭”之感。可见,人的胃口非常难满足。

地瓜和地瓜面做成的食品吃多了之后,胃受不了,吐酸水甚至胃痛,乡亲们胃痛时就吃一些苏打粉,可以缓解不适感。

食色关乎心情,心情关乎健康。德国莱比锡医院的外科专家曾做过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试验:他们将100位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手术,另一组不手术,每天锻炼身体。一年后,手术组的康复率70%,而没有做手术组的康复率却达到88%。

过度追求新的生物医学技术真的好吗?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认为,当下的医学模式迫切需要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回归人文。看病不是修机器,不是简单地看几个检查结果、几个数据就可以轻易诊断清楚,没有医生可以一次看好病,只有在与患者充分地沟通中才能发现问题,帮助一个患者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久。

胡大一从医50多年了,他说,开始也是用单纯的生物医学技术,到1995年开始感悟“双心医学”,近几年又悟出五个处方,看病主要是“三部曲”:1.问病情;2.看心情;3.谈谈生活和工作经历。要知道,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健康,以慎食为良药。

有时候,走在城市的大街上,看着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对着满眼闪烁的灯火,我就觉得莫名地孤独,就好像那些年曾经热闹非凡的BBS论坛一样,沉寂到几乎风流云散。曾经,那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朋友去哪里了呢?2020年之后,也许觉得自己老了,偶然和朋友聊天,总觉得哪里变了,就好像写文章,总觉得差一口气,在关键的“点睛”处就戛然而止,使得全篇文章泄了气。

接着聊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吧。前面我们说了,在电影中,朱爸爸和女儿们是靠吃饭联络感情的。餐桌,是父亲和女儿们仅有的一个交流场所。

中国文化,维系父女之间亲情就是靠吃饭。有些话不说出口,好像只有食物能代表一切。俗话说,留住男人心,就先留住男人的胃。《红楼梦》里的妙玉姑娘也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家倩是那种特别敬业的白领,“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她就是这个类型的。

最无欲无求的三女儿,却水到渠成,无意之中成就了简单的幸福。

沉稳寡言的大女儿家珍,是个呆板的大龄中学老师,她活在自己幻想的初恋中——那个关于李凯的初恋谎言是她瞎编的,编造这个谎言的目的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家人听信了这个谎言之后,都会让她三分,以为她困在伤痛的回忆里走不出来,所以暂时无法去接受别的男人。

表面上,家珍内敛、忍耐,声称要照顾爸爸一辈子,但是内心世界风不平、浪不静。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狂风骤雨的心。她用教义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一旦坠入爱河立刻奋不顾身、迫不及待。为了追求“龙凤呈祥”,她放开束缚,主动追男人,昂首挺胸地去爱,并闪婚。

最最胆大妄为的,不是女儿,而是老朱。老朱看着自己的好朋友死在了厨房。那一刻,老朱决定,不愿意把余下的时间浪费在厨房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三个女儿本想为爸爸找个老伴,大家都以为爸爸会找同龄人梁伯母,没料到一直隐忍的老朱早已悄无声息地,和梁伯母的女儿锦荣谈起了“老少恋”,而且还未婚先孕。

饮食,食也;食色,性也。食色,人之欲也。

痛苦都是自己找的。人活一辈子,谁都不容易。李白叹息“行路难”,就是说,人从学走路那一刻开始,每走一步,每做一个选择,都难,非常难。入学难,考学难,找工作难。在古代,路费叫“盘缠”,被盘查还要被缠绕,可见在中国,走路,多么艰难。

老朱含辛茹苦,把女儿抚养成人,如今女儿们都想离开家了。爱女儿的亲情和自己追求的爱情,是两条路,并不矛盾。再说了,一个是鳏夫,一个是离婚带着女儿的单身女人,你情我愿,有何不可?老朱爱上了差不多和自己女儿一样年龄的锦荣,结婚后,卖掉老宅,搬了出去。这段“男女”大欲,也无可厚非,像老朱说的,“说了,也没对不起谁”。老朱迎来的人生第二春,枯树生嫩枝,竟然发现自己丧失多年的味觉神奇地恢复了。

人真的不可貌相。家倩,最独立的那一个,最像妈妈的那一个,最聪明美丽的那一个,最理智的那一个,最“倔强、任性、挑剔、爱摆架子”的那一个,却落了单。

三个女儿,代表了三类女性群体。大女儿,代表传统女性,习惯压抑自己感情,因为压抑,所以强势,最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发生在这类人身上;二女儿,代表相对开放的新时代女性,貌似假小子,不喜欢被束缚,包括性别的束缚;三女儿代表新生代群体,不管不顾,想要的东西就要拿到手,入世未深但不喜欢被说教。

而老朱也代表了一类“夕阳红”群体,虽然年龄大,但生活也想尝出味道——不想就此味觉退化,最后他陷入一段忘年恋。

在曹瑞原导演的电影《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里,女主角“瓦儿”(霍思燕 饰),她父亲是开素食馆的。素食馆开在杭州西溪,一开就是30多年,而且味道不变,他认为那个味道能够保留那一份坚守了50年的感情。爱情如素食,即使没有荤腥的材料,依旧可以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食物。素食,就是自然的食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西方的宗教以上帝为主宰万物的神,在中国儒、释、道融合而形成的传统文化里,则把自然界視为神性的存在。

在《饮食男女2:好远又好近》中,大妈对晚辈阿全说:“谈恋爱,不能光是你侬我侬,要靠一点儿巧劲,保持一些距离,才有迷死人不偿命的美感。国标就有一招,就是把对方狠狠地甩出去,然后再享受反弹回来的、畅快淋漓的拥抱。你懂不懂啊,这叫作好远又好近。”

孔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意思是说人的一生无非为两件事而忙:饮食和男女。何为“饮食”?可以指生存或者物质。“男女”,可以指感情,或者婚姻。我们的生活正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当然,你也可以简化为“吃和性”。

吃,现在叫美食,各有各的口味,各有各的喜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对于爱吃蟹的人来说,人生最好的时节便是秋天。秋色渐将晚,微风略拂动。“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可见食蟹的最佳季节在于秋天。清人曹雪芹对蟹文化研究甚深,特别喜欢食蟹,《红楼梦》中多次写到食蟹,比如,某年元宵节,甄士隐老先生招待贾雨村赏月喝酒,吃的就是蟹。他曾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描述了吃蟹人的狂态:“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袁枚同样是食蟹行家,他曾在《随园食单》里介绍蟹羹的烹饪之法:“剥蟹为羹,即用原汤煨之,不加鸡汁,独用为妙。见俗厨从中加鸭舌或鱼翅或海参者,徒夺其味而惹其腥,恶劣极矣!”

也许在生活的大江里,从来不乏大风大浪,但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平静才是普通人家的常态吧。普通人,大约也没有多少上舞台的机会,能够经常上舞台表演的,也不是普通人了。

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生旦净末丑,在台上咿咿呀呀唱半天。舞台下观看的普通人——饮食男女,他们边听边玩手机,人家唱了什么,也没放在心上,图的就是热闹,在热热闹闹中悠闲地听个曲儿。说得书卷气一点,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至于舞台上的人是什么职称、什么专家、多么有名,其实普通人并不关心。

对于梁伯母这样的人来说,有孩子才叫惨,因为她怕任何麻烦。这种想法当然很不正常,拥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是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法怀孕、没有孩子,感觉很悲催。不孕自然不育,可到底是不孕还是不育?这是不少人纠结的一个问题。

在《饮食男女》中,朱爸爸都六七十岁了,还能让锦荣怀孕,这个也说明,朱爸爸潜藏的“能量”长期被压抑了。不少朋友在春节期间看了《饮食男女》,对我说:电影中的家宁还没有结婚,就已经怀孕了,并且很顺利地生了孩子。她才20岁左右,可以理解,但朱爸爸这个岁数还能让媳妇顺利怀孕,这个就令人羡慕了。

还有一个朋友,她对我说:本人女,今年27岁,身体非常健康,性格也开朗,爱上他,可以嫁他为妻种田去。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健康女性来说,正是生育的最佳时期,怀孕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成了“怀孕困难户”。造成夫妻不孕不育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男方导致的,有的是因为女方导致的。可是还有一种不孕不育叫“不明原因”,就是各种检查指标都正常,可就是怀不上。世事难料,我和老公就是因为这种“不明原因”一直没有宝宝。如果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们还能采取对应的治疗。但是“不明原因”这可就尴尬了,都不知道怎么对症下药!我就有点急了,眼看着快30岁了,朋友的孩子好多都可以打酱油了。医生建议我们做试管婴儿,年纪轻轻身体健康的我,只能通过试管婴儿,寻找新生命的希望。真不容易,都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做过2次试管婴儿,都以失败告终。我认识的人里也有好几个怀不上或者怀不住的。以前可能觉得不孕不育不好听吧,不会传出去,现在社会文明了,大家都是“饮食男女”,周围人也觉得这病很平常了。

还有个朋友说,我跟我老公在一起五年,暂时不想要孩子,一直用了安全措施(仿佛穿着袜子洗脚),后来想要孩子了,谁知命运来了个急转弯,遭遇“飛来横祸”:到现在两年了居然怀不上。爽完没小孩,现在也没爽的念头了。很悲催,感觉苍天对自己不公。你说,还有比这更苦逼的事情吗?

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人家。说放宽心,不要纠结了。有用吗?不知道怎么去说。也许科学的说法应该是:在正常夫妇群体中,每个月的最高妊娠率实际上仅有20%—30%,妊娠失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如果有不孕症,该治就治,不要拖延。

从概念上来讲,不孕指由于女性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孕症,不育指男性原因造成的男性不育症。以往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不孕不育即指夫妻双方两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未能怀孕者。但就目前临床情况看,基本上夫妻双方一年左右未能成功妊娠,就可能是不孕不育。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界定,在15—44岁的女性中大约有数百万人生育能力异常,主要为妊娠能力下降,或者是妊娠后产下活胎能力下降。

大家都是“饮食男女”,朱爸爸如何让老婆怀孕,这个问题,我只能科学地说,朱爸爸的身体好,肾精不亏损,同时,锦荣的“天癸”旺。什么叫“天癸”呢?“天癸”一词,最早出自《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天癸”是什么呢?天癸就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繁衍的法则,是人性成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七情六欲,是五脏的精气神。天癸就是性和情的冲动。天癸就是欲望,是人青春永驻的“密码”,是“青春之火”,是五脏的精气神。“天癸至”,人们就开始有了生理冲动;“天癸竭”,竭就是虚衰,如果天癸虚衰,女人就可能百病丛生,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孕和衰老。

女性过了30岁,尤其是35岁以后,生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衰退速度加快,如果你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不容易怀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到了这个阶段,卵细胞的质量没那么好了,与精子相遇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胚胎质量也没那么好了,其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增多。再加上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就有可能发生不孕不育、胚胎停止发育等情况。按西医的观点,女性过了35岁,卵巢功能开始减退,激素水平开始下降了。按中医的说法,就是“天癸”不旺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旺天癸。天癸关系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健康,对于女人来说,只有天癸旺盛,女性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女人的生命状态才好,月经才能正常。尤其是不孕症,必须旺天癸,“得天癸者孕,失天癸者不孕”,只有天癸旺起来了,女人的不孕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不孕不育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三大疾病。女性不孕有多种原因,大致可分器质病变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三大类。有时,这三类或其中的两类原因可能并存。

不孕不育的原因十分复杂,男女都有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生孩子是女人的事,把不能生育的原因归罪到女人头上。事实上,男性在生育过程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不孕不育三分之一的原因在男性。如果男性身体不健康,比如患有少精症、弱精症、无精症等等,也无法成功孕育宝宝。男性不育的病因有三类:第一类是睾丸前因素,第二类叫睾丸因素,第三类叫睾丸后因素。当然,要细分或者按照别的分类还有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等等很多因素。

男性不育的原因极少部分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环境因素、生活节奏紧张、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是造成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环境雌激素、接触放射线或电磁场、有毒化学物质(室内装修污染等)、吸烟酗酒、药物因素、高温作业(电焊工、厨师等)等,都有可能引起男性不育。经常食用食品添加剂过多的食物,会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减少,受精能力减弱。此外,经常穿着紧身裤、抽烟喝酒、经常熬夜、很少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男性不育。

女性不孕的因素很多,临床上具体表现为:排卵障碍、输卵管因素、免疫性因素、不明原因性等。单纯从女方来看,导致不孕的原因大致如下:第一,排卵功能障碍。排卵功能障碍分为很多种,如多囊卵巢和卵巢早衰甚至有一些先天性的卵巢发育不良,这些都是导致排卵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第二,输卵管堵塞。输卵管堵塞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原发性的就是指先天的发育不良、畸形等而导致的输卵管不通,继发性的是指流产、人流术后导致的一些慢性炎症,或者是一些慢性盆腔炎、积水引起的输卵管堵塞。第三,受精卵无法着床。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宫腔内游荡,并得在宫腔的某一部位着陆也就是固定住,即跟内膜粘上,粘上后开始植入、扎根,然后建立母婴血流。母亲通过血流给孩子供血供氧,胚胎开始逐渐长大,这个受精卵着陆的过程叫做着床。目前,从临床经验上来看,女性不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精卵无法正常着床于子宫内膜,使受精卵无法进一步发育造成的。

女性性经历过早、第二性征发育迟缓、不注意经期保护,易发生不孕症。女性若不注意经期卫生,可能发生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造成输卵管阻塞、通而不畅的可能性增加。另外,女性应及时发现内分泌方面的问题,如发现月经稀发、闭经、痛经、月经不止时,应及时就医。月经来潮过晚,往往提示生殖系统发育出现问题。月经来潮后又停止,往往说明内分泌出现异常。如果出现严重痛经,可能存在子宫发育、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问题。

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这两种常见妇科疾病,在各个方面都非常不一样。子宫肌瘤一般不会影响怀孕,除非是位置不好。而巧克力囊肿有非常高的不孕率,约50%左右。巧克力囊肿首先会导致输卵管不正常,输卵管蠕动会受到影响,其次会导致排卵受到影响,还会产生炎症因子干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在古代,中医并不知道输卵管是否通畅,但中医有血瘀证的理论;不清楚是否有盆腔炎症或巧克力囊肿,但中医可以观察到湿热;也不知道患者是否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是否正常,但中医可以望闻问切到痰湿;并不明白卵巢早衰是什么,但辨证发现肾虚,可见中医是从总体出发看问题的。

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另外有肥胖、多毛等,很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不孕不育中,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能占到一半左右,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小。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个比较严重的婦科内分泌系统疾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正常女性排卵时,每月要有一个卵泡发育到直径在18到25毫米之间,这个卵泡就是优势卵泡,是受孕的基本条件。 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恰恰相反,她们的卵泡发育不成熟,直径不到10毫米。卵泡发育不成熟就无法排出,而这些小卵泡闭锁后,会导致巢卵增大,由于无法排卵而导致不孕。从彩超来看,双侧卵巢呈现多囊样的改变,无明显的优势卵泡,这些卵泡都是不成熟的卵泡,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排卵,卵巢的正常工作受影响,患者首先出现月经异常,频发或稀发,患者无法正常受孕。促性腺激素分泌出现异常,雄激素分泌过多,由此会带动其他激素等一连串的反应,进而引起人体整个体质内分泌失调,导致患者易发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内分泌疾病,这些因素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生殖功能产生损害。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西医学主要采用口服避孕药调整月经周期、对有生育要求者给予促排卵等处理,但这些疗法有一定局限性、不稳定性及其他副作用。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肾、脾、肝功能失调有关。首先肾为基础,因为肾藏精,主生殖,卵泡的发育成熟则需要肾精充盛,需要肾气推动,患者多因为先天肾气不足、后天脾胃功能失调,或者劳累、紧张、全身性疾病等,导致卵泡发育不良;即使偶尔受孕,也容易自然流产。其次,“多囊”与脾失运健有关。因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祛湿除痰、疏肝理气等是基本原则。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调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3至6个月。因此,建议“多囊”患者,备孕要早准备、早调理、早治疗。一边调理,一边彩超进行排卵监测,有利于提高受孕率。此外,控制体重、控制过多糖分摄入,也是治疗和预防多囊卵巢并发症的重要举措。很多不孕不育的女性,经过中医妇科系统调理治疗,可以成功受孕。

女性过瘦或过胖,也易患不孕症。有的少女月经初潮时间较晚,身体瘦弱,月经量少、色淡、质稀,或者是节食、减肥的女性同样易患不孕症。过于肥胖的女性,婚后长时间不怀孕,要排除肥胖性生殖无能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的可能。

简单地说 想成功怀上孩子,需要三大要素:好的种子,好的通道,再加上好的土壤。

种子包括卵子和精子,任何原因影响了精子和卵子的发育,或者影响了它们的释放,就相当于没有好的种子,也无法顺利播种,导致怀不上孩子。

种子好,还要能到达目的地才行,这就要求有好的通道。这里主要谈女方的通道问题,因为输卵管问题占了不孕因素中很大的比例,如果输卵管堵塞、积水或者不通畅,就容易引起不孕。另外,如果夫妻之间存在免疫问题,女方的体内有可以杀死精子的抗体,就像通道中布满了暗器,那么精子进来之后就会死掉,自然也怀不上了。

精子和卵子经历千辛万苦在输卵管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到达子宫,这时候就需要平整和肥沃土壤,才能让受精卵“种植”并生长。如果子宫有问题,就相当于土壤不够肥沃,缺乏养分,或是多了一些不该有的“害虫”,都会让受精卵成长受阻。这就需要:受精卵必须能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腔,并能在子宫内膜里“种植”下来。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有障碍,均可发生不孕不育。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有150多种,可同时存在于男女双方,也可只存在于男女任何一方。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这个是孕育的重要条件。临床上不孕症主要有肾阳不足型、脾肾两虚型、瘀阻胞脉型、肝郁肾亏型等四个证型。总体来说,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核心,就是顺着“旺天癸”这个思路来用药。通过内服中药、中医推拿等综合手段,调动人体内的“情欲发动机”。

生育是男女双方共同的责任,治疗不孕不育,一定要找到病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治疗,有的放矢,才能少走弯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非常复杂,因此,更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參与,共同找“病根儿”。性激素六项是育龄女性熟悉的血液检查,一般在月经第2天到第4天进行。性激素六项这个检查数据可以透露很多问题:比如雄激素、泌乳素水平过高,不利于卵泡发育,没有成熟的卵子排出,自然不会怀孕。有些女性卵巢早衰,这样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也不利于怀孕。

在导致不孕的妇科疾病中,盆腔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各类宫腔操作,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或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有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起术后感染。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同样可以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其次,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等,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腔炎。临近器官的炎症蔓延也可致病,最常见的是发生阑尾炎、腹膜炎时,炎症可以直接蔓延;患慢性宫颈炎时,也能够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炎症。而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对输卵管黏膜的破坏,可能导致输卵管不畅或不通而引起宫外孕、不孕。

慢性盆腔炎通常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时常被患者忽略,慢性盆腔炎患者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的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月经等前后加剧。患者可有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现象。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经,主生殖”,肾虚为功能性不孕不育主因,引起肾虚的原因有素体肾虚、禀赋不足、久病伤肾等。而女性又以血为主,血是经、孕的基础,如果血液运行不畅,淤血于内,则会产生各种妇科疾病,不孕症中常见的卵巢功能低下,输卵管功能蠕动差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而脾为后天之本,精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无源而致不孕。女子又以肝为先天之本,肝藏血,主调节和疏泄功能,肝的功能异常亦可导致不孕,所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去协调,也是不孕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治疗不孕不育时,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因人而异,找准病因,辨证论治。生殖、内分泌非常复杂,临床症状多,多数治疗起来周期会比较长,而且出于优孕优生安全性的考虑,注定一次开药不能量大,患者需要耐心和坚持,与医生建立依从性。

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的优势在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女性注重调经,男性注重养肾。女性在调经时兼顾情绪调理,在治疗和调养中加入疏肝理气解郁的中药成分。男性在补肾的同时重视后天之本的调理,补脾益气,补养气血。

无论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对人体影响的角度来看,中医中药治疗不孕不育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如今人们的疾病表现症状多样化,不孕不育症病因复杂,治疗时应结合病情的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治疗,分期分型进行治疗。针对肾虚者,应温补肾阳,调补冲任;针对肝郁者,应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针对湿滞,应清热利湿,宣化痰饮;针对血瘀者,应活血化瘀,滋阴养血。

人体内在因素有七情六欲,外在因素有自然界风雨寒热变化,都易伤及人体,损伤冲任而造成不孕。

中医讲的是整体观。五脏实乃一脏。因为,五脏互相循环,互相生克,互为联系,所以旺天癸,就是旺五脏的精气神,天癸旺则五脏强,五脏强则多种不孕症问题迎刃而解。临床中天癸不旺的脉象多为无力,望诊多见面色晦暗、眼睛无神,心情沉闷、精神疲倦,大便不畅,舌苔薄白。

徐文兵讲,我们肚子里面有两个太阳,一个是膀胱,一个是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走的是后背,从腰背、腘窝,到脚后跟,这都是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走的是哪儿?走的是肩背。很多人患有颈肩综合症,你看一下他疼的那些部位,再看他循行的那些经络,一看,就是小肠受寒了。最典型的一个小肠受寒,就是她的小鱼际(大鱼际是大拇指这儿的肌肉,小鱼际是小拇指这儿的肌肉),你看她小拇指那儿,她的小鱼际是青色的,不用问,那她的小肠是寒的。一看,她的小鱼际都已经发青发黑了,那么她基本患有颈肩综合症了。小肠受寒,少腹也会受影响。少腹对于胞宫生殖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多种妇科病症,几乎都可以准确地表现在少腹部位,少腹是天癸盛衰的一面镜子:天癸旺则少腹皮肤明亮充满生气,反之则松弛发暗。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太阳”,不要让它被阴寒的东西蒙蔽。这就是我们说的要注意饮食,要注意外面的温度。小肠出现问题以后,如果不治疗的话,它就会往里面发展——伤心。本来心藏得好好的,不让人看,结果被人看了,暴露了。暴露以后有几个什么特点和症状呢?很多人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就是出神了,特别敏感,外边那个声音是在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状态下,她也听见了,说明什么?神出来了。于是烦躁失眠,甚至出现幻听幻视。

各种电脑、手机的微波辐射,加上熬夜、压力大、喝冷饮等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会伤害自己的“太阳”。你看《饮食男女》里面,朱爸爸熬夜吗?乱吃东西吗?没有啊,所以,他的身体非常好。

当家宁离家后,家倩和家珍边洗碗边聊天。

家倩问姐姐家珍:难道你愿意一辈子困在这里么?

家珍:不要跟我讲这些,这里是家,没什么不好。

家倩:可是这里不是你的全部啊。

家珍被触怒,摔掉手中的盘子说:可是这里是爸的全部。妈走的时候你多小啊,我比你要更了解父亲,我这辈子是要一直陪着爸爸的。

家倩问:再小我也比你了解他。你对我的心又了解多少?!自从妈死后,你就开始当起我的家长,而不是我姐姐。是你把我挡在外面(一语道出姐妹之间多年的隔阂)。

家珍:我以为你讨厌我。

家倩:从来没有……泪珠滴落。

心中有“惜”,才知道可惜。朱爸爸(老朱)真正的悲哀,是家人不理解他,没有人知道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女儿们大了,对老宅、对这个家,已經不再留恋,心中没有了“惜”。

结果总是出人意料,打算一直陪伴父亲的家珍,却早早离开了家。最不喜欢待在家、一直想脱离父亲的家倩,却守护了家,做出了最传统的选择。

家倩这个看似最不能守住传统和孤独的人,却坚持到最后,而且还继承了爸爸的大厨手艺。导演李安还特意安排:让亡妻的样貌和二女儿家倩一模一样。

就在老朱公开宣布与锦荣的关系后,老大家珍和老三家宁都有了归属所以言不由衷地祝福,为什么只有老二家倩一个人心头兴起波澜,从而泪眼婆娑?是为自己还没有找到归宿而伤感?还是为爸爸找到爱情而高兴?估计都不是,应该是想起了妈妈在时家庭温馨的画面,如今物是人非,不由生出不再有原家庭(哪怕是精神层面的家)的难过吧。有这么一个细节值得玩味:老朱与锦荣组成新家庭后,回老宅吃家倩做的饭时,门口贴着一则公告“该房已出售”。

老朱本来有钥匙,习惯性地想取钥匙开门,但想到房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于是改成敲门。这说明,家倩从父亲那里买下了老宅,成了家的守护者。她放弃了升职去阿姆斯特丹的工作机会,继承了爸爸的大厨手艺,继续延续着原家庭的记忆,也让爸爸保留了对老宅的温情。

面对即将失去老宅的温情,面对未来不可确定的归宿,家倩流泪之后,突然决定——把爸爸的厨艺接过来,也一并接过爸爸要转卖的老宅。这个决定,我认为来自她突然苏醒的家族基因——父亲的基因在她身上复活了。

家族基因本来是隐藏在血液中的,一旦机会来了,可以瞬间复活。

家倩在那个熟悉的老宅,在那个曾经“只属于父亲的厨房”里,煮出了母亲的味道——和母亲以前做的一样的菜肴。老朱尝了一口女儿煲的汤,突然愣住了。女儿家倩问:爸,怎么了?老朱说:你放的姜太多了。家倩说,不多啊,跟以前妈做的一模一样啊。我记得你们之前还总为这个吵架。

压力一下子释放的老朱,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味觉奇迹般恢复了,于是,不无激动地说:“家倩,我尝到了。”

李安在电影的结尾,让老朱说了句“我尝到了”。

这个镜头,貌似隐晦,实际上很容易看得出,老朱超越了“尝”汤的物质层面——意味着他终究“尝”出了家的味道。

父女之间的隔阂消除了。

“女儿啊!”“爸!”意味深长而又戛然而止。短短的四个字,胜过千言万语。生活还是生活,永远不用升华。

有句老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说环境的影响会改变人的习性。汉代的王充在《论衡》中说:“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孔子家语》也有类似说法:“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曾子也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表观遗传学”也有这么一个结论:环境影响基因表达。好的环境可以驱使人发挥更多的善,而恶的环境则有可能驱使人表现出更多的恶。所以,哲学家尼采大声告诫:“与恶魔抗争的人要时刻警惕,以免自己也变成恶魔。因为当你长久地凝视深渊的时候,那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孟母三迁”,其实就是孟母这样一个母亲,为让儿子的基因有最好的表达,凭直觉尽可能远离糟糕的人文环境,以降低环境对儿子能量的消耗,实现节能成长。当然,像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所描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则属于小概率事件。

你看,说着说着,就要过年了。故乡的年,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儿。按祖上的规矩,大年初一是不能扫地的,为的是避免将财气扫掉,又或许是为了留住这满地的喜庆吧。男主人按例是该第一个起床的,预示着家人勤勉,来年丰衣足食。

童年的记忆中,追小狗,喂猫咪……玩得不亦乐乎。在乡下,我们把到乡镇集市上“买卖交易”叫赶会。早春时节,菽麦盈野,地涌甘泉。我喜欢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去赶会,买不买东西没有关系,看看热闹,也是好的。如果有钱的话,在微寒的春风中坐了,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既解馋又挡饱还能御寒,如果再配上一两个韭菜盒子,那就幸福无边了。

现在市场上那些“方便胡辣汤”“水冲式胡辣汤”“胡辣汤全味粉”“豆沫料”“美味香”,根本无法跟我童年时代赶会喝的胡辣汤相提并论,赶会喝的胡辣汤,那才是真正的民间小食,又酸又辣,上面再滴几滴小磨香油,那滋味呀,满口鲜香、温润过腹、沁人心脾,顿时神清气爽。喝完抹抹嘴,连手上都是香的。就像肝气不舒畅的人,喝了逍遥散一样,整个人都逍遥起来。据说,有一种胡辣汤,名字就叫逍遥胡辣汤,在香料的选择坚持用“道地药材(食材)”,比如,要用豫东槐山羊、淮阳黄花菜和逍遥镇的小香葱,在制作方法上也始终坚持手洗面筋、用洗出的芡粉勾汤等老手艺,保留胡辣汤的“传统味道”。

熬制胡辣汤,水最关键。水是生命的重要元素,“水者,地之气血,如筋脉之流通者也。”这是春秋时期《管子》里的话。“道近于水”是道家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2500多年前,老子经常在河岸边徘徊。道,是老子哲学的基础,而他所论述的道很多都以水为喻。

除了有好水,第二重要的,就是好香料。香料很关键,各家胡辣汤的味道不同,主要在于香料的选择和配方不同。

从一般的流程来讲,熬制胡辣汤的第一步是将全羊骨下锅熬制五个小时,再放入多种香料。和好的面团要先搓洗成面筋,把过滤下来的水作为芡粉。然后再对面筋进行揉搓,直到有了一定的韧劲和弹性后拉成薄片下锅,面筋的孔洞会吸收汤中的滋味。然后放入适量熟牛羊肉、黄花菜、红薯粉条。最后十分钟左右的收汤也很关键,调整火力后用外圈火滚,汤便会从外向内翻滚循环,不泄汤、不分层。

胡辣汤,起初由酸辣汤和肉粥改进而成,汤里面加进胡椒、花椒、豆蔻、桂皮、木香等近30味中药材,佐以陈醋、小磨香油,道不尽的美味。

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既能除湿,又能健脾养胃,是中华饮食文化“药食同源”的典范。

电影《饮食男女》中有两个细节:老朱在灯光下翻古书整理菜谱,古书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天师曰:补肾之方:人参三两,肉桂三两,海参八两 。”同时,大女儿在备课,屋顶上的猫在拼命地叫春。

在这个流行咖啡、茶等刺激性饮料的时代里,大家都是饮食男女,而不是饮食父女。

我们分析一下《饮食男女》里三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精神分析师弗洛伊德、埃里克森都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期(或者婴儿期):1岁以内,嘴部是快感中心;表现为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2.肛欲期(或者儿童期):1—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表现为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

3.俄狄浦斯期(或者学龄初期):3—6岁,快感中心转移到了生殖器部位,男孩有了恋母的动力,女孩有了恋父的动力;表现为主动对内疚的冲突,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4.潜伏期(或者学龄期):6—12岁,性能量突然消失,孩子們更喜欢同性伙伴;表现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生殖期(或者青春期):13—18岁,性能量大爆炸,一个人的身体做好了生育的存储;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电影《饮食男女》并没有正面描写三个女儿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只是通过“我宣布”“猫叫春”“情书”“补肾”“煲汤”等细节,呈现出16年来家庭成员压抑、僵化的关系模式。当女儿们在16年后都已经成大成人时,家庭压抑多年的问题也让每一位家庭成员厚积薄发,做好了冲破的准备。

影片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冲破局面”。正准备周末家庭聚餐的老朱,接了一个电话,他用低沉温柔的嗓音,教对方如何做鱼。晚餐后,大女儿家珍的朋友锦荣来家串门,第一句就问“朱爸呢?”锦荣的女儿珊珊说:“妈妈今天把鱼煎煳了。”

留心的朋友就会明白,导演已经在告诉我们些什么了。

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都在暗指父亲和锦荣的关系。最后,当所有人都认定父亲要和锦荣的母亲梁伯母结婚时,父亲在酒后鼓足了勇气站起来,说他一定会好好照顾锦荣和姗姗,请伯母成全。

大女儿家珍的第一反应,皱眉道:“爸,你别喝了,你喝多了!”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锦荣早年丧父,她愿意嫁给一个跟自己父亲年纪大小的男人,正是父爱缺失的一种替代满足。

朱爸爸也因为遭遇“忘年恋”,性冲突、性压抑得以消解,恢复了味觉。

让朱爸爸下决心和锦荣结婚、冲破世俗观念、冲破家庭束缚的原因,除了两情相悦、女儿们都已经长大成人、长大嫁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最好的朋友温先生的突然离世。他感觉人生实在无常,好好的一个人,因为身体的气机不通畅,屁放不出来,憋屈,晕倒,被送进医院抢救。刚刚从医院出来,人看上去还挺精神的,谁知去饭店上班,大家正恭喜他平安出院,他一开心,一句话没说完,倒地身亡。

有人说过,人生好比一栋建筑。将风力、荷重、震动……等所有外力进行计算,设计出强于它的内力,建筑就能屹立不倒。人生也一样,无论发生什么事,只要内心的能量足够强大,就能够坚持下去。问题在于,温先生到了老年,还是一个人孤单地生活,他的内心世界不够强大。他甚至认为,早走,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只有他老朱知道,温先生是气不顺啊,是阴阳不平衡啊,他是活活给憋死的。老朱想开了,也豁出去了。大半辈子都是为工作活,为女儿活,为“大厨师”这个荣誉活,现在,他要为自己活一回。写到这里,不由想起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现在年轻人总喜欢说自己老了、年纪大了之类,言外之意,他似乎也经历了“沧海桑田”和“别易会难”之类。什么叫“沧海桑田”,什么叫“别易会难”,看了《赠卫八处士》,大家就能明白一二。

这首诗大概写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已发生了3年多。“卫八处士”,究竟是什么人呢?名字和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开头四句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现在我们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穿梭,晚上只看到街边闪耀的霓虹灯,却看不到天上的星星。杜甫那个时代,有了心事,就习惯性地抬头看星星,跟星星说说话。参与商,就是天上的两颗星星,它们此出彼没,互相见不着面,就像现在的邻居,对门住了很多年,连个面都没见着。今夕复何夕,难得一见,咱就在这灯烛光下聊聊吧。这几句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把强烈的人生感慨带入了诗篇。诗人与卫八重逢时,安史之乱已延续了三年多,虽然两京已经收复,但叛军仍很猖獗,局势动荡不安。诗人的慨叹,正暗隐着对那个乱离时代的感受。

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最容易引起注意。别离时两人都还年轻,而此时俱已鬓发斑白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两句,由“能几时”引出,对于世事、人生的迅速变化,表现出一片惋惜、惊悸的心情。接着互相询问亲朋故旧的下落,竟有一半已不在人间了,彼此都不禁失声惊呼,心里火辣辣地难受。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杜甫时代喝的酒,多半是自己酿的。顺便说一下,关于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说酒祖是仪狄。《战国策·魏策》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而据《吕氏春秋》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于汝海之南,应邑之野。”

酿酒,离不开高粱、小麦、大麦和豌豆等。安史之乱,连吃的都成问题。“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酒在当时的价格应该也不便宜了。一举累十觞,喝了那么多,花了不少银子,可见心情有多郁闷了。有人说,酒能把郁闷和孤独淹死,可是,郁闷和孤独也是会游泳的呵,淹不死的。所以,到最后,只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按理说,杜甫这一年才48岁,亲故却已经死亡半数,这很不正常。

如果说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已经隐隐透露了一点时代气氛,那么这种亲故半数死亡,则更强烈地暗示着一场大的干戈乱离正在酝酿。“焉知”二句承接上文“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人故意用反问句式,含有意想不到彼此竟能活到今天的心情。其中既不无幸存的欣慰,又带着深深的痛伤。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悲于昔日之别:昔日之别,今幸复会;明日之别,后会何年?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恍如隔世的和平生活,似乎一下子又来到眼前。酒宴的款待,冲淡了世事茫茫的凄婉。从“人生不相见”到“世事两茫茫”,写出人生苍凉的感情基调。

杜甫的诗《赠卫八处士》,让我感慨良多啊。我这个年龄,还不到60岁,同学和朋友中却时不时传出“某某某一路走好”的消息,虽然没到“访旧半为鬼”的程度,但总有同学“一路走好”的消息,也着实让人感伤。看来,人老了,没事也得找点乐。年底翻书柜,里面竟然还存着20世纪90年代的明信片。不觉,时光远去30多年。那个没有微信、抖音的年代,绿色的邮筒就是我们的“微博”。

在那个没有高房价的年代,大家都简单。我们心目中成功的标准也简单,无非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穿越时光隧道的明信片,像美丽的彩蝶,承载着太多的记忆与时光,仿佛看到一群学生模样的脸在岁月深处萦萦绕绕。那时候,我的职业是人民教师,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时的我被学生称为“老夫子”,大约外貌上给人的感觉是:一副高冷范儿,戴着老学究的厚眼镜,不管讨论啥都要引经据典。到底是个细腻、容易动情的人,爱心太泛滥,读着上面的文字,不觉流出泪来(学生时代爱用的词叫热泪盈眶):“老師,衷心地感谢您,是您辛勤地划动双桨,把我们送进了知识的海洋!”没有插科打诨的油滑文字,有的只是朴素的语言。

张岱的 《陶庵梦忆》中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如今我才算明白“什么叫梦幻人生”“无所归止”。是的,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爱情也好,生活也好,人生也好,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过眼云烟。

既来之则安之。所谓设计人生,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更多时候是走一步看一步,想要设计人生的人是傻的,设计心态才是真的。有时候,命运最喜欢给人开玩笑,你越在乎什么,往往越失去什么;越担心的时候,往往越会发生。就像电影《饮食男女》的中家倩,名校毕业,航空公司高管,人长得也漂亮,偏偏还没嫁出去。

清醒的、觉醒的人们即使处在乱世,仍然能够祥和宁静地生活,处变不惊,心安自得。有一份道德可以坚守,有一份信仰可以依托,有一份善念可以安宁,有一份良知抵制邪恶,有一份勇敢可以战胜懦弱。因为他们有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打底,对于部分乱象并不感到茫然。

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时光如水,长流不息。

生活无非饮食、男女。就是这样,在你沮丧灰暗的时候,去吃点美食,聊聊八卦,可能就会重新恢复元气,人生忽然间就美好起来。

参考文献:

[1]韦政通.中国的智慧[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157.

美编 赫赫 编辑 饶丹华

猜你喜欢

饮食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多吃和少吃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Can you eat yourself more happily? 吃出快乐
饮食养生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