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2021-05-23黄汉池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育产业篮球

黄汉池

前言

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建议,推广与发展我国小篮球运动“以小见著”,着重从多重功能化体现角度来诠释篮球运动的功能最大化。我国小篮球运动的优质发展,关系亿万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体育强国伟大中国梦的关键举措。由于小篮球运动在我国暂时没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主导机构与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广与发展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通过SWOT分析法对当前小篮球发展现状进行综合与分析,旨在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供相关部门参考。

1 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

1.1 体育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与体育人口总量优势

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稳步提高的体育人口总量对开展小篮球运动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一,体育人口基数大、增长势头稳定:2015-2020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及增长2015年体育人口问题是3.9亿人,较先前增长2.20%,2016年4亿人,增长1.8%,2017年4.1亿人,增长1.7%,到2020年是4.4亿人,保持增长1.6%,近几年的体育人口保持上升趋势(见图1)。[1]据卢柏·史大治全球研究公司调研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篮球人口与市场整体规模相当整个欧洲市场,篮球爱好者基数存在非常大的优势。其次,幼儿篮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为小篮球储备了充裕的篮球人口。比如有华蒙星、动因体育、林书豪李群联盟、优肯篮球等等为幼儿篮球与小篮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华蒙星在全国的合作机构就达200个,培训教练员达15000人次;2020嘉年华将有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170+个站点,超过4000支队伍,40000孩子参加。第二,国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体育产业发展与体育消费观念呈现结构性的变化。国民整体消费中体育消费规模增大: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6579亿元,增加值为100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3.8万个,从业人员443.9万个。[2]体育消费观念与消费能力提升对开展小篮球运动提供了基础支撑(见图2)。

图1 2015-2025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及增长

图2 2015-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消费市场规模走势

1.2 推广部门合力不足与配套体系不完善的劣势

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对于项目开展的宗旨与长远目标,不同机构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与发展预判,共识度不高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政府主导部门间、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间的共识度不够;行政权力没有实现最大化,行政权力与市场导向协作度不够。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与历史观念的影响,体育学科在教育板块中的份额还没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也是影响篮球协会与教育行政部门在小篮球推广问题上共识达不到高度一致的主要原因。其次,资源配置不完善。小篮球运动主要体现在“小”:小的运动员、小的篮球、小的场地。运动员等级制度、教练员培养机制、裁判员培养机制;篮球的重量、场地开设等的方面,都是需要构建的服务体系。第三,市场品牌效应不足。小篮球运动品牌效应是一个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抗衡。随着市场经济与体育产业的旺盛发展,智能体育时代的到来,衍生出很多的新兴项目,对于打造传统项目品牌效应是很大的冲击。打造品牌效应的第二个障碍是应试教育体制系的体育品牌的认知度。应试教育的升学体制下,素质教育往往很难得民心,这是打造品牌效应的第二个阻力。第四,农村小篮球运动发展的阻力更大。小篮球运动发展是面向全国青少年儿童,农村小篮球运动的开展是我国篮球人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乡二元化结构的存在,使得农村教育资源特别的欠缺,小篮球资源在农村更加捉襟见肘。

1.3 多重政策利导的时代机遇

我国小篮球运动迎合当前国家发展趋势与国民对健康生活的强烈需求,政策导向与国家治理体系对于体育工作的重视、国民的运动观念改变对于推广与发展小篮球运动是良好的发展机遇。机遇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落地彰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把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的治国理念。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展体系中明确指出了运动密度与强度,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与人均面积都作明确要求;并鼓励个人掌握一项传统运动项目的发展细则。[4]健康中国战略到2030的工作目标,从设施设备到体育场地的部署,都做了纲要性的指导意见。按文件精神,健康中国为推广与发展小篮球运动提供的有力的政策保障。机遇二:2019年8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际篮联主席穆拉托时强调,体育既是国家强盛应有之义,也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强国的战略需求,更加坚定了“金字塔”的人才培养机制与阶梯式的输送机制,构建政府、部门、市场参与三方联动的训练与教学体系。[5]机遇三: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与国民体育消费观念的改变,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涵与时代意义。2017一2018年双十一阿里巴巴的体育销售额有所增加,涨幅达17.6%,平台交易人数也进一步上涨,涨幅为11.4%。体育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体育消费的区域化差异不大、女性体育消费者增加等信息,证明了我国现阶段的体育产业发展与消费观念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6]

1.4 历史性人才评价观与新兴智能体育项目的挑战

我国小篮球的推广与发展面临着国民对体育文化的时代内涵认知不深、传统人才评价观的挑战。挑战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抗衡。任何一个时代,人才对于社会发展都担任着改革历史、创造历史的重任。由于时代与体制的限制,我国在人才的培养、开发、选拔方面绝大多数是以服务经济建设、维护阶级权利为主要出发点。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人才评价体制对小篮球运动提出的挑战,错误地引导组织群体、国民大众对于小篮球的价值定位造成偏离,过分强调“唯体质论”,从而在小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观念障碍。挑战二:新兴项目对于传统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强力冲击,涌现了一大批新兴体育项目与智能体育服务体系,对于传统实体运动模式冲击力加大;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化模式对于传统项目形成了时代性的挑战。2018年中国上市体育公司赛事业务布局显示,足球占27.7%,篮球占23.80%,跑步和电子竞技赛事布局分别占据12.9%和7.9%;[7]另外马术、电子竞技、智能体育等新兴的项目虽然占的份额不算大,但发展趋势日益增大,对于传统项目的开展将会形成一定的挑战。

2 构建小篮球运动的SWOT矩形

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是一个融合教育、体育、文化、政治、经济的综合性问题。小篮球运动拥有体育产业与体育人口的内部优势的同时,市场品牌效应与推广部门的共识度、服务体系的建构是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双重战略定位下,小篮球运动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小篮球运动的开发、推广与发展,必定能给国民带来全新的篮球文化内涵与篮球人才体系结构的新定位(见表1)。

表1 小篮球运动SWOT矩阵战略表

3 基于SWOT分析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促进小篮球运动推广与普及的发展思路:发挥人口总量优势把握时代机遇的S-O战略、抢抓政策利导弥补认识不足的W-O战略、发扬体育产业优势应对新兴项目挑战的S-T战略、克服品牌效应不足迎接应试教育挑战的W-T战略。

3.1 构建推广部门联动机制与政策共识交汇度

一是构建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篮球协会为架构的政府部门间联动机制,提高在小篮球运动功能定位上的共识度、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协同机制。目前小篮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的共识,形成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并通过联合发文或者联席会议等方式来实现政策的扩散度;加强部门间的政策交汇与融合力度,提高政策权威与实施力度效能。[8]二是构建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协同机制。政府部门应该把权力交回给社会协会组织,确立协会组织在发展体育项目时的主体地位。中国篮球协会、地方篮球协会作为小篮球运动的发起人,要做到上呼下应;对于联赛赛制的制定、运动员等级的政策性纲要要全国一盘棋、兼顾所有的原则去实施。对小篮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到战略的认识高度,构建政府部门间、政府与非政府协会组织间的协作机制,以战略性的高度去审视小篮球运动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功能,相信小篮球运动的推广与普及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3.2 构建以学校为主战场的篮球人文精神传播基地

我国小篮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丰富与完善篮球的后备人才的架构。构建完善的训练体系与赛事体系、配套完善的运动员等级制定将会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中得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握政策的红利,创新构建以学校为主战场的篮球人文精神的传播基地,创新篮球文化传播以增强篮球人口的积淀。构建以学校为主战场的篮球人文精神传播,强调篮球文化功能:篮球价值观方面有胜负之争、技战术方面有攻防理念、训练方面有吃苦耐劳、战术方面有整体与局部平衡等的人文化精神内容。学校篮球教学工作,要以技能为基础,着重传播篮球的“非体质论”的外化功能,加强篮球的人文精神传播,通过传播小篮球运动的教育、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经济效益、社会公益等综合性的功能丰富我国篮球人文精神的内涵。

3.3 构建以“健康”为指导思想小篮球运动的服务体系

构建以健康为目标的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整合与优化公共资源的服务体系;构建以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管理人员组成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整合公共资源的小篮球服务体系。提高小篮球运动的推广动力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公共体育资源的投入力度;通过“互联网+”加强篮球文化的传播与加大公共资源的整合方式与投入;二是构建以教练员、裁判员、竞赛与组织编排人员组成人才服务体系。创新构建与幼儿篮球运动的协同培养机制,通过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提高篮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力度;通过教练员等级的互认机制,加强教练员的技术水平与心理教学水平以解决由年龄层次出现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体制方面,着重把握兴趣与技能教学的平衡点,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游戏的精准介入,兼顾篮球技能的教学;对小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作为开展的重点,包括课程教程的研发,充分把握幼儿与小学阶段的“窗口期”,以确保篮球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构建运动员等级评定体系。小篮球运动员的评价体系是检验运动员技能水平手段之一,把评价体系与当前的升学或综合评定挂钩,以促进小篮球运动的普及性与小篮球运动的参与度。构建运动员等级与升学制度的协同机制,客观科学编制小篮球运动等级水平,要充分预判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潜力与学业成绩的均衡发展。四是构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小篮球赛事机制。小篮球运动的推广与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改革人才评价体系,逐步把篮球传统项目考试纳入应试考核体制,提高全社会对小篮球运动的接纳度。

3.4 构建以市场主导政府购买服务小篮球专项化服务

深化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积极探索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的专项化发展,创新采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小篮球运动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专项化与普及化发展。一是政府对社会篮球组织与法人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国篮球协会在此问题上,应该加大篮球教练员的培训力度与创新创业规划,为篮球专项化社会组织提供优质的师资体系。二是专业教练员是优质篮球专项化社会服务机构的关键。篮球协会应该开展篮球社会服务机构的培育工程,为社会投放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练员与教学服务体系。三是从公益的视角下构建农村小篮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公益视角的农村小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工程,是小篮球在农村区域发展的有力举措。财政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对于体育项目的投入力度往往会力不从心,中国篮协与地方篮协协同中国体育彩票发行中心共同推行农村小篮球教练员与学校小篮球运动培训的公益工程,是当前农村小篮球推广与发展的模式。

4 结束语

篮球运动已经从运动项目演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一个时代的特征;从单纯的健身功能扩充到集教育、文化、政治、经济于一体的综合体系。而小篮球运动作为我国篮球人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与发展过程要善于运用内部优势、分析劣势、把握机遇的同时要勇于迎接挑战;抓住“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2030”发展的机遇;构建国家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服务体系积极参与的小篮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从战略高度上达成共识;提高小篮球品牌的认知度与接纳度,为提高青少年、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构造稳固的小篮球运作体系,同时也为体育强国战略的“三大球”战略需要构建金字塔的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小篮球推广与发展所面临的内部优劣形势与外部机遇威胁,在SO、ST、WO、WT四种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研究,从宏观层面为小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战略参考。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体育产业篮球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