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创新能力的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探索
——以北京高校继续教育特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2021-05-21田小梅唐京丽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特色

薛 静 田小梅 唐京丽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 100020)

十九大提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是新时代继续教育的方向和任务。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的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实现继续教育的应用型转型迫在眉睫。

一、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与目标

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转型趋势明显,在双创背景下,中小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不断增加,互联网营销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网络营销职业(群)备受关注。2020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发布互联网营销师为新职业。经过调研发现,近几年就业市场中,互联网招聘却存在差距明显的情况:大企业“找”不到人,小企业“招”不到人。互联网营销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倾向于商务型、战略型的高层次网络营销管理岗位,职业学校毕业生多从事基础的网络营销岗位,而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多偏向专业技术能力;由于缺少系统化知识体系架构,可以一身兼多职的高质量、复合型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紧迫。究其原因是人才供给侧提交给市场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对等,因此急需优化人才供给结构。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2013年果断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特色专业调整为互联网营销方向,面向区域中小企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网络营销人才。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等关键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经过7年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其中“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被评为北京市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9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被遴选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特色专业,学校总结出了一套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实践经验。

该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宗旨是服务首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构建紧跟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目标定位于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培养具备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能应对急剧变化、不断创新的社会变革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1]。

二、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重点建设内容

该专业建设与互联网营销行业特点和发展关系紧密,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适合学生特点;基于此,学校设计构建了“1243”的专业建设思路[2]。即围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网络营销人才”这1个中心;突出“基于职业岗位设置课程体系”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2个特色;针对Web前端工程师、SEM(搜索引擎营销)专员、SEO(搜索引擎优化)专员、网站编辑4个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能力3个层次能力。

(一)提炼出重点建设内容

为了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启发学生对职业定位的清晰思考及对职业规划的深刻认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等,学校首先梳理出了该专业的建设重点——构建适合区域发展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3]。主要包括:聚焦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和以“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参赛获奖证书”(1+X)为核心的多元评价体系。

(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以市场互联网营销行业就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本着“以岗位定技能,以技能定课程”的宗旨,结合学生特点,分阶段构建、完善与实施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通过人才招聘市场调研,与招工单位接触及上网查寻招聘广告等,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定位Web前端工程师岗位、SEM专员岗位、SEO专员岗位、网站编辑4个岗位;然后,系统列出从事互联网营销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在行业专家研讨后,共同确立互联网营销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学习模块:Web前端工程师模块、SEO专员模块、SEM专员模块、网站编辑4个模块(如图1)。

图1 基于职业岗位设置的课程模块

艾瑞网2019年《中国互联网就业洞察白皮书》调研显示互联网企业对于人才看重的核心因素,包括专业技能、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自驱力等。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职业基础、德育与素养、职业证书或参赛、创业指导4个模块。

从时间维度看,可将课程体系的8个模块划分为3阶段(图2)。

图2 基于职业岗位设置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第1阶段为学习基础知识阶段,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论文写作、互联网营销概论、职业素养等课程。

第2阶段为提升岗位技能阶段,主要包括4个岗位的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

第3阶段为发展综合素养阶段,主要包括毕业实践指导、职业资格取证指导、创业指导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岗位新需求,要随时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

(三)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使学生的就业观念更符合市场机制,就业素质有所提升,必须建立合适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习实践设置为实际工作项目,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弹性和岗位适应性都有所增强[4]。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对应课程体系的3个阶段,可分为“通用素养实践”“职业技能实践”“综合能力实践”3个阶段(图3)。

第1阶段:通用素养实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德育与素养。通过本阶段学习,启迪学生思想,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引导学生对专业形成正确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第2阶段:职业技能实践。该阶段主要针对设定的职业岗位课程进行实践教学,强调实现专业学习与实际工作所需要技能的“同步”,达到“立体化(素养+知识+技能)”的课程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训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图3 3阶段8模块实践教学体系

第3阶段:综合能力实践。该阶段主要通过安排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真实工作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网络营销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直观感受到网络营销知识的实际应用过程,同时让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取证、参赛、创业等活动,使其进一步认识、理解所学的相关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实际市场运作技能,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及整体综合素质。

(四)形成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保证专业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顺利和高质量展开,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双师素质”与“专兼结合”上。学校将企业技术骨干和行业专家纳入教学团队,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优势互补;派教师参与公司承担的真实项目,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教师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科研课题、编写教材、发表专业相关论文、参加论文评选等形式,将专业建设经验形成教科研成果,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专兼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活动,并提升专业职称[5]。

(五)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实验实训条件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百度营销专业实训实验室和企业实习基地,打造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条件。

三、特色专业建设实施

特色专业建设周期可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可以以一届学生为一个周期,按照学生的学制和学习规律,将重点建设内容分置在5个学期当中,阶段性分模块循序渐进的进行实施。每个学期的重点建设内容如表1所示。

特色专业建设工作需要反复进行实践验证,所以要制定长期建设计划。完成一个短期建设之后,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优化调整,继续投入下一个短周期的建设。经过几个短周期的建设,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建设成果。

四、特色专业建设成果与思考

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面向社会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定位是基础,然后通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体系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经过7年、7个年级的特色专业建设改革,该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多数学生取得多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多种专业比赛并获奖。学生教学满意度达到90%以上,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与创新精神显著提高,工作职位有提升,部分学生在单位发挥了骨干作用,企业对学生认可并加大培养。通过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增强了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继续优化调整的问题。比如:课程体系的动态化调整方法还需要优化,以使其能更符合岗位需求和学生自身情况;多元评价体系还需要优化,以增加更多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该专业为学校专业设置科学化、专业管理规范化提供支撑,也期待为同类型学校开展以基于职业岗位的专业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特色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