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显性要素与隐序路径
——基于国际视频网站YouTube的叙事认同研究

2021-05-20荆俊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

卢 兴,郭 晴,荆俊昌

(1.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以及各国“软实力”竞争的加剧,加强中国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塑造一个彰显中华体育精神力度、凸显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蕴含独特体育品格、展示大众体育魅力的体育强国形象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然而,受制于中国与外部世界话语体系的差异、故事讲述方式和手段的单一等结构性因素,当前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在叙事能力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2],在体育传播领域亦如此。虽然中国体育文化丰富而多元,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力较强,但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与国际受众接受存在“误差”,中国体育信息国际传播存在“逆差”,体育强国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存在“偏差”。总体而言,中国体育的综合“硬实力”与传播“软实力”存在落差,既缺乏与“体量”相匹配的“音量”,更缺乏有效的文化嵌入与价值增值路径。

那么,如何讲好体育故事?哪些因素影响中国体育故事对外传播?如何调适其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区隔?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考察。视频作为一种生动、普遍的故事讲述方式,是研究故事传播的一个很好的对象。YouTube是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具有原创、转发、评论、交友、打赏、推荐等功能,并全方位涵盖传统媒体、自媒体等多种媒介形式,可以呈现涉华国际舆情的整体形态,对国际政治、经贸、文化态势具有较大的预判、研判作用[3],是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的重要国际平台。本文由此切入,寻求中国体育故事在国际视频网站传播过程中产生认知偏差的关键性因素,并通过对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叙事解构与共意建构来丰富叙事策略,为优化中国体育跨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1 理论溯源与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故事”相关研究较多,但“中国故事”却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李云雷[4]指出,所谓“中国故事”是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经验与情感的故事,在其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王一川[5]认为,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这个多族群共同体生活中的事件及其过程的记录形式,它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艺术类型。中国故事是对中国人生活中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件及其过程的回忆、观察或想象的符号化概括。它能直接呈现中国人生活的价值系统,是中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面对来自自然、社会、自我等的挑战而发起应战的符号化结晶。中国故事可以是纪实性的,也可以是虚构性的,还可以是纪实性与虚构性相交融的。此外还有罗岗、万建中、蔡名照、徐占忱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均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中国故事的概念。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即通过语言或其他媒介再现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里的事件,从讲述的神话故事到文字记载的史事,再到电影表达、舞台再现、网络讲述等都是宽泛意义上的“叙”,而叙“事”必须涉及2个及以上事件或状态[6]2。叙事研究体系庞杂,涉猎较为广泛。语言学家Barthes[7]认为,叙事是普遍存在的,他指出:“自人类有历史以来,所有阶级、所有群体都有他们的叙事,叙事是跨国家、跨历史、跨文化的。”近年来,西方叙事在认知论、方法论等多维度研究中渗透、碰撞,叙事研究成为方法创新的生发点。与之相对的国内叙事研究也从文学研究转向更加开阔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尤其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语境下,很多学者从媒介叙事、空间叙事等维度强调了叙事的社会建构功能。

总体而言,关于中国体育故事与体育叙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宏观层面,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8];在中观层面,已有学者[9]从解释和剖析叙事研究相关概念出发,归纳出借助叙事方法进行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思路;在微观层面,有众多学者从叙事角度阐释具体体育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微博舆论等,均取得了较好研究成果。但是,当下的体育叙事研究主要立足于本土文本资源,中国体育故事的对外传播不仅要考量本土元素,还需从接受的视角换位思考。在现有国外媒体平台的故事资源与叙事方法之间建立系统、动态的“显性”联系的研究还较为罕见。本文通过国际视频网站力图在中国体育故事海外叙事经验中把握叙事规律与特质,采用“认同—路径—策略”的研究路线,从海外认同的体育故事入手,建构中国体育故事对外传播路径,由此优化中国体育故事海外叙事传播策略。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将国际视频网站YouTube中的“中国体育故事”视频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上述“中国故事”相关概念及相关叙事理论,笔者认为:中国体育故事是指对中华民族共同生活中的体育事件的记录或想象的符号化概括,它根植于中国人体育经验与情感的沃土,孕育于中国特有的体育精神传承与文化坚守,而后外化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国体育价值系统的呈现,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研究中国体育故事叙事策略选取样本时还需满足叙事研究中的“涉及2个及以上事件或状态”。基于上述条件,在YouTube中检索并筛选出中国体育故事视频。

关键词语言属于未经严格规范化的自然语言,存在多义性、模糊性等问题,为确保视频检索的覆盖面,检索关键词的选取采用从广泛到具体的方式,并采用同义词多次检索。检索具体关键词选择如下(该分类仅限于检索):第1类,竞技体育类视频,该类型视频的关键词包括体育赛事名称和竞技项目名称,赛事名称包括国际赛事名称和国内赛事名称“奥运会、世界杯赛、中超、马拉松……”,竞技项目名称包括夏季奥运会项目名称“蹦床、田径、游泳、体操……”,冬季奥运会项目名称“滑冰、滑雪、冰壶、冰球……”,以及其他项目名称“卡波埃拉、美式橄榄球、攀岩……”。第2类,社会体育类与学校体育类视频,鉴于上述项目检索词已含大部分社会体育视频与学校体育视频,所以,检索词仅包含特色类关键词,如“广场舞、鬼步舞、暴走团……”“体育课”。第3类,中国传统体育视频,包括球类运动“蹴鞠、打马球、木射……”,水上运动“龙舟竞渡、弄潮、冰嬉……”,武术“拳术、棍术、刀术……”,节日活动“重阳登高、耍龙灯、舞狮……”,等。第4类,体育人物类视频,参考新华社、腾讯网、搜狐网等各时期评选的体育人物名单“姚明、郎平、刘翔、邓亚萍、孙杨……”。第5类,体育热点事件,基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腾讯网等评选的各年度体育新闻“中国女排11连胜卫冕世界杯、第7届军运会在武汉成功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中国首次举办男篮世界杯……”。

在语言选择方面,鉴于信息检索特性,样本检索并未选择更改汉语作为站点文本语言。综合各类因素,选择影响力较大的10种语言进行尝试性检索,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汉语、德语、日语、葡萄牙语、印地语。初期检索发现视频主要以英语为主,个别视频采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所以检索语言确定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该检索方式优点是覆盖性强,弊端是出现了大量重复性视频和无关视频。截至2020年2月3日,共观察153 327条视频,剔除重复视频以及关注量极低视频(观看次数少于100次的视频),再根据中国体育故事的概念“对中华民族共同生活中的体育事件的记录或想象的符号化概括”“涉及2个及以上事件或状态”,删除不符合条件的视频,共有中国体育故事视频1 660个。

2.2 研究方法

(1)内容分析法。由于样本量较大,对于内容的分析使用AntConc软件对已选取的样本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视频的标题语言、视频内容概述部分。

(2)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定性比较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社会学者查尔斯•拉金提出,是一种以集合和布尔代数等技术作为基础,整合了量化与质性双重取向的研究方法,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领域应用广泛。该研究方法的优势是定性的案例选取与定量的变量选取相结合,适用于多案例研究,可将案例生成多重因果关系组合和多元逻辑条件组合。

本文采用该方法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体育故事叙事由多种叙事要素共同建构,这些要素与中国体育故事叙事策略之间不具有直观的因果关系,而在不同情况下的条件组合干扰因素也较多;另一方面,叙事建构因素较多且测量复杂,使用计量建模和统计推断均不能支持有效的分析并由此提炼基本结论,仅仅对单一因素进行分析,其结果不具备可借鉴性,故需要使用定性比较分析建构认同叙事的多元路径。

认同叙事路径的分析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如下研究步骤:选取国际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中国体育故事、设置中国体育故事叙事要素指标、对指标进行专家问卷调查、确立最终叙事要素变量、对叙事要素变量进行赋值、生成真值表、单变量必要性分析、叙事路径组合分析。处理的变量为二分变量(具体参考下文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与说明),使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法(cs QCA)剖析影响中国体育故事的叙事要素。

2.3 变量操作化与理论说明

影响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乃至认同的因素确定是操作化的关键,变量设计的重点是将叙事学等相关理论与中国体育故事特质相结合,围绕“中国体育故事”与“叙事”2个关键词确立,同时对每个体育故事视频下方的受众回复进行词频分析与情感分析,进行变量设计。

(1)根据叙事学的基本要素,包括故事成分、叙事交流、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与空间等,设计了人物塑造、叙事情节、叙事视角、叙事主体、叙事时距、叙事时序、叙事频率、故事空间等变量[6]34−167。根据上述中国体育故事概念“孕育于中国特有的体育精神传承与文化坚守”“外化成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特质,设计了故事模式、故事精神承载、故事艺术加工变量。根据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包括5要素(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5W理论设置了故事传播主体类型、受众认同变量,合计12个变量。

(2)由于研究问题的跨学科性,需要对指标进行整体评估,所以通过对现当代文学、文艺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专家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按照相关程度与重要程度对12个变量进行排序与筛选,最终保留专家意见一致的6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物塑造、叙事视角、叙事模式、叙事情节、故事承载精神类型、故事传播主体类型。将受众认同设置为结果变量。

(3)对变量进行类型划分,充分结合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特征,选取相关理论对变量类型进行界定。关于主要人物变量,虽然叙事学中既有“功能型人物”与“心理型人物”,也有“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的划分[6]53−56,但是通过观察大量故事视频发现,中国体育故事人物既体现了东方主义视域下西方控制东方所设置的政治镜像,也呈现了原型视域下信息散播拼凑的东方文化意象,所以根据东方主义理论和原型理论,将主要人物变量类型设置为具有明显东方特征的体育人物形象与无明显东方特征的体育人物形象。同理,关于叙事模式,结合中国体育故事具体模式特征与西方审美范式,依据利奥塔等学者的后现代理论以及费瑟斯通后现代日常生活审美转向,将叙事模式划分为“宏大叙事”与“日常叙事”。在此,宏大体育叙事指具有崇高内涵、积极主题、凝聚情感的体育叙事模式,但是无立场倾向。日常体育叙事指具有朴实内涵、日常话题、简单生动的体育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分类繁复,本文将其分为观察者处于故事之外的外视角与观察者处于故事之中的内视角[6]95。关于叙事情节,亚里士多德提倡以行动为中心的情节观,结合体育之于中国体育故事的特殊性,体育叙事情节分为以“体育行动”为中心与不以“体育行动”为中心的叙事情节。关于故事承载精神类型,根据故事情感体验将其划分为国家精神(情感、利益)类型与个人精神(情感、利益)类型。关于传播者类型,结合社交媒体特征将其分为有组织传播者与个体传播者。关于受众认同结果变量,对在故事下方留言文本进行情感分析辅助人工进行研判,将其分为明显认同与非认同(包括反对及中立)观点。

(4)对故事视频所属变量类型进行判断。在变量类型划分中几乎不存在对立争执观点,可以直接进行判断。具体变量选取及理论依据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选取的理论依据与说明Table 1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lanation of variable selection

3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显性要素

3.1 中国体育故事叙事主题

在YouTube中选取中国体育故事发现,中国传统体育故事数量不多,但是关注度要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中国体育故事,关注视角也不同。为了研究的聚焦性,分别对平台中选取样本的中国体育故事以及中国传统体育故事的所有视频标题语言进行主题词分析,并使用软件去除虚词、合并同义词,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使用重要语汇索引将关键词归至视频内容文本摘要语境,大致可分为5个主题: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中国运动员(China/Olympic/player/athlete)、奥运会的中国最终成绩(team/final/gold/win/compilation)、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情况(train/girl/grueling/sports schools/childhood)、中国优势竞技项目(gymnastics/weightlifting/tennis/swimming/diving)。

从所有中国体育故事样本的主题词分析可见,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的核心是奥运会中的中国运动员(China、Olympic、player)。再进一步分析主题词发现:①从前4位高频主题词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故事在国际传播中更加凸显中国运动员在世界中的地位。②中国女性运动员的体育故事比男性运动员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女性运动员优势项目更容易获得关注,另一方面,在“视觉文化时代”,女性运动员更容易作为故事中被观赏、被消费的娱乐对象。③从“final、gold、win”等高频词可以看出,体育故事的最终结果非常重要,尤其是以获得金牌为最终结果的体育故事出现次数较多。此外,“举国体制”、少年运动员训练等议题的出现频次也较高。④中国体操、举重、网球、游泳、跳水等优势项目的体育故事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出现的频次更高。

如果说上述分析反映了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体量”,那么,从传播“质量”进行考察,传统体育才是国际视频网站关注中国体育故事的聚焦点。虽然中国传统体育故事由于数量少,被淹没于整体主题词中,但是传统体育故事的点击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中国体育故事。从中国传统体育故事的主题词分析可见:①中国功夫是体育故事传播的核心内容,甚至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代表;②象棋、赛龙舟、舞龙、舞狮、少林等中国元素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故事传播的热点;③通过观看视频发现关于李小龙、叶问等的功夫电影传播备受关注;④与其他类型体育故事相比,中国传统体育故事在叙事主体性别方面基本无区分度。但不管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看,这都只是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的“现象”分析,真正影响中国体育故事认同“本质”的传播路径还需进一步研究。

表2 中国体育故事视频主题词Table 2 The theme words of Chinese sports story video

3.2 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主体

从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主体看,美国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及其他相关机构媒体对中国体育故事都有一定的关注。中国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虽然也对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如果从体育文化传播战略维度出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笔者将影响力较大的中国体育故事的传播主体进行分析,对YouTube中的中国体育故事视频的发布者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媒体仅占13%,西方媒体及相关组织机构占36.7%,个人占50.3%。西方媒体及组织、个人占绝对传播优势,中国体育形象“自塑”不足,主要被西方媒体进行“他塑”。

3.3 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信源

在观看所有样本后,结合视频摘要检索词共现语境,可以发现热点样本信源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较多引述运动员的夺冠过程、训练经历以及热点事件等。引述教练员、国家相关领导人、官方媒体、专家学者、相关咨询公司、其他相关组织结构等的相关话语,信源较为均衡。同时,叙事画面为当事人亲身经历或现实场景剪辑等,力图凸显内容的客观性与可靠性。

(2)信源呈现方式多样。除比赛、训练、表演等现实场景的设计剪辑外,还有采用电影剪辑、动画制作、场景重构等表现方法。

(3)中国体育故事以中国人作为主要信源。尽管这些视频往往经过加工剪辑,但仍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潜移默化中建构了中国体育故事叙事框架。

(4)相比总体叙事信源,在国际社交媒体中,中国媒体信源相对简单,基本上以全知视角讲述中国体育故事,主要引用运动员及专家话语等作为信源。

3.4 中国体育故事的接受

中国体育故事视频的播放量与评论量是较易测量的故事接受指标。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议题众多,数量较大,近3年来平均每月产生1 065条体育视频,每条视频平均评价次数25次,平均观看次数为108 138次,数量众多,但并非均为体育故事,而且从整体看引起一定的关注,但并未产生广泛认同。笔者以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在YouTube中共得到中国体育故事视频有效样本1 660个。从播放量以及评论量看,受众更关注中国传统体育故事,个别视频最高播放量高达73 986 937次,而且从留言区数据抓取的情感分析看,中国传统体育故事的关注与好评率远高于竞技体育等其他类型体育故事。同时,从体育故事类型看,中国校园体育故事、中国社会体育故事较罕见。

4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认同的隐序路径

中国体育故事的显性要素与隐序路径属于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不同层面。如果说显性要素是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的表象规律,那么隐序路径则是中国体育故事获得国际认同的内在度量。通过对叙事变量的定性比较分析,建构体育故事所承载的潜在叙事认同路径,探析不同路径组合的逻辑经度与文化纬度,以此度量认同层次,提升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精准度。

4.1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因素

根据中国体育故事的界定,在YouTube中选取播放量最高的40个中国体育故事视频,对故事是否具有明显中国特质、叙事模式、叙事视角、叙事情节、故事承载精神类型、传播者类型、艺术表现形式等单个传播因素构成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的必要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必要性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在定性比较分析中,通过必要性分析可判断单个解释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充分或必要关系。必要性通过一致性(consistency)与覆盖率(coverage)来判断,一致性指标可以看作是所选取的中国体育故事视频样本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了构成叙事认同建构的某个(某组)特定因素,当一致性指标大于0.9时,则可认为该因素是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的叙事建构的必要条件。指标覆盖率可以反映这些影响因素(组合)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体育故事传播认同的成功建构,例如叙事模式的覆盖率为0.866 7,说明该变量能解释86.67%的案例。

结果显示,所有单一解释变量的一致性指标均小于0.9,意味着几乎所有的解释变量均不足以独自促成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的建构。这也说明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的成功建构是多种叙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某种单一叙事要素起决定性作用。

4.2 微观路径组合分析

完成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后,对中国体育故事国际接受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组合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影响因素的微观路径组合对中国体育故事受众认同这一结果变量的解释能力,微观路径也同样需要通过一致性和覆盖率来判断。软件分析所得到的3种影响因素分析方案包括复杂方案(complex solution)、中间方案(intermediate solution)、简单方案(parsimonious solution)。其中,复杂方案是依据解释变量所得到的影响因素分析组合,故选择复杂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复杂方案整体覆盖率为0.967 742,一致性为1,这说明该解释方案对于所选取的40个体育故事样本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再进一步观察各个微观条件组合,一致性均为1,分析结果对于本文解释能力较强。

表4 定性比较分析的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从上述分析结果可见,本文共解构出8种促成中国体育故事视频传播国际认同的微观路径组合。在27种路径组合中,8种路径组合结果相对集中,尤其前3种路径组合覆盖率分别为0.322 581、0.258 065、0.129 032,明显高于其他5种路径的覆盖率,是中国体育故事国际叙事认同最具代表性的组合。

(1)微观路径之一,东方原型的宏大叙事路径:东方人物原型设计*宏大叙事/崇高叙事*外视角*以体育行动为中心*国家精神/利益/情感*经过明显艺术加工。该路径组合的含义是:中国体育故事采用宏大叙事/崇高叙事的方式,故事主要人物具有东方原型特质,故事以体育行动为中心叙事情节,彰显国家精神,且故事采用外视角,经过明显的艺术加工再创造,那么该叙事路径的中国体育故事比较容易得到国际受众认同。

(2)微观路径之二,日常非体育中心叙事路径:日常叙事/个人叙事/草根叙事*外视角*不以体育行动为中心*个人精神/利益/情感*未经过明显艺术加工。该路径组合的含义是:中国体育故事采用个人叙事/日常叙事/草根叙事的方式,故事未以体育行动为中心叙事情节,且表现的是个人情感,且故事采用外视角,未经过明显的艺术加工再创造,那么该叙事类型的中国体育故事容易得到国际认同。

(3)微观路径之三,草根艺术融合叙事路径:东方人物原型设计*日常叙事/个人叙事/草根叙事*个人精神/利益/情感*主流媒体传播*经过明显艺术加工。该路径组合的含义是:故事采用个人叙事/日常叙事/草根叙事的方式,故事主要人物具有东方原型特质,表现的是个人情感、精神、利益等,且故事传播主体是主流媒体,并经过明显的艺术加工再创造,那么该叙事类型的中国体育故事很容易得到国际认同。

研究发现:以上3种路径覆盖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东方原型的宏大叙事路径、日常非体育中心叙事路径、草根艺术融合叙事路径。对3种路径所对应的视频回复留言进行情感分析发现,3种路径情感认同则是从低到高排列。综合上述研究可知,3种体育叙事路径在文化传播与接受方面恰好与人类文化学家拉尔夫·林顿提出的关于文化传播的3个阶段深度契合。拉尔夫·林顿[10]在《人的研究》中指出,文化传播过程分为3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1个阶段是新文化元素的呈现、凸显,第2个阶段是新文化接受,第3个阶段是将新的文化特质整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形成文化融合。同时拉尔夫·林顿还强调,文化传播的每个阶段都会受到各种不同变量因素的影响。

从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阶段性划分以及上述中国体育故事叙事路径形成特质看,可以将中国体育叙事国际传播与认同归纳为3个层次:中国体育故事元素接触与凸显的浅层认同、中国体育故事扩散与接受的中层认同、中国体育故事文化“被融合”的深层认同。3种路径对应3个层次虽然依次递进深入,但是并非是泾渭分明的次序性、顺承性、线性关系,尤其在时间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

中国体育故事认同的浅层认同以东方原型的宏大叙事为传播路径,在此阶段中国体育故事的国际接受是通过“象征符号”的异质性吸引关注实现的。浅表层面的体育文化符号主要有器物型符号(刀、枪、棍、棒等)、人物型符号(李小龙、叶问等)、行动型符号(武术、太极拳等)等组成。在此语境下的体育文化符号可以理解为皮尔斯符号三分法中的“象征符号”。该类符号是由中国体育特有器物、行动、人物等表象载体所搭构的可感知部分。该能指经过艺术加工并通过“崇高叙事”将国家精神展现出来。由于中国传统体育符号表现的特殊性与神秘性,此类中国体育故事视频传播路径覆盖范围最为广泛,但是在接受层面上是最浅层认同,因为在不同的场域中,该类符号携带的意义感知很难被文化背景不同的国际受众在符号所指层面接受,甚至接受的意义发生改变,但它是西方受众对中国传统体育最初的触及。

中国体育故事认同的中层认同以个人日常体育叙事为扩散路径,在此阶段,中国体育故事的国际接受是通过“共同解释项”的互通性实现的。皮尔斯的“共同解释项”在中国体育故事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就是要实现故事讲述者与接受者之间符号乃至文化的成功交际,并不是单向地由传播到接受,而是双方在故事体认上达到某种契合。例如,体育故事传播中对于备战奥运的青少年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体育故事主题,点击量虽然非常高,但并未得到认同,甚至可以说此类故事传播扭曲了中国体育形象。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英雄主义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在碰撞过程中缺乏“共同解释项”。而有些中国体育故事在表现运动员或其他人日常训练的同时,突出展现个人勇气、责任、情感。此类故事往往国际认同感高很多,这是因为英雄主义的本质与精神是相通的,不惧艰辛、努力攀升,剔除英雄主义的文化偏向,突出英雄所象征的精神则更具汇通价值。可以看出,中国体育故事在传播过程中拓宽“共同解释项”更利于中国体育故事传播扩散。

中国体育故事认同的深层认同以非体育中心行动艺术叙事为融合路径,在此阶段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接受是通过“符号互动”的同质性实现的。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的国际深层认同是最难实现的,覆盖率也是最低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文化传播过程中更加依赖语境而非内容,而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意义传播依赖信息内容本身。相较于低语境文化,中国体育故事的“高语境”由于其多元性与抽象性成为了西方受众接受的难点。符合这一路径的中国体育故事,主要通过“草根”的“符号互动”实现了高文化语境向低文化语境的传播,其中《功夫熊猫》就是迪士尼通过重构中国功夫原型符号完成了侠义精神与哲学追问,也许存在误解隔阂与文化想象,但是通过去种族的动物符号演绎武侠梦,追求人类共同欲望与共同价值使中国体育故事在文化间性中找到了对话的可能。

5 中国体育故事对外传播策略

在YouTube中,“中国热”的文化现象确有体现,但是中国体育文化传播截然相反,中国体育故事传播呈现的是失调的“众声喧哗”。虽然体育故事相关视频数量连年上升,体育故事呈现类型样式繁多,但在欣欣向荣表象下隐藏的是体育故事叙事对中国体育文化传播的“掣肘”。与上述主要分析的叙事认同的覆盖路径相比,当下对外传播的中国体育故事多数还游离于认同路径之外,中国体育故事国际认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1 立场的本土性与视角的全球化

在当下西强东弱的文化传播格局下,中国经验的国际表达需要传播主体在坚守本土经验的前提下具备全球化战略视野。从中国体育故事叙事路径组合研究看,潜在规律很明显。无论是浅层接触、中层接受,还是深层认同,都离不开东方原型的呈现,即全球化并不是“西化”的代名词。不能由于西方媒体的“上风”地位就放弃故事的本土视角,全盘西化。同时也不能完全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将自我叙事演变为“自我东方化”,而应将中国体育故事根植于本土文化,孕育于国际传播平台,从而将中华体育精神外化为特有的品格风范,实现本土文化内向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5.2 意义的互动生成与文化的隐形渗透

从人类文化学视角出发,中国体育故事传播需要注重传播内容意义的生成与互动。不同国家的文化语境与集体经验不同,每个集体具有内部元语言环境,文化传播是一个扩散、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国体育故事在接受与认同中的意义互动过程是:①故事意义由传播者与接受者在符号及文化互动过程中赋予;②故事的接受与表达会根据元语言环境进行重构;③一切互动均为动态的,会不断改变。这就需要传播者考量双方的元语言环境与符号意义,故事文本承载意义流动,传播双方缩减文化区隔,扩充“共同解释项”,使得故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被接受、认同。

5.3 文化的开放与价值的汇通

从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整体立场出发,避免中国体育故事的精英化、精神化、自足化,应坚持故事传播的开放性,以实现价值汇通。在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现实语境中,体育故事传播需要更明确的目标与更广泛的关注。在此过程中,能否突破文化增值与文化折扣、文化抵制与文化侵略的二元模式,将是中国体育文化能否被高度认同的关键。

6 结束语

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可以看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对话类的网络社交平台中,以国际认同为前提的中国体育故事国际传播已呈现隐序却显著的路径组合,一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故事逐渐在国际范围内被接受,但在整体上中国体育故事的国际认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抛开所谓的“话语权”问题,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主体意识模糊,很少有体育故事能将自身体育特色与世界价值的契合讲清楚。目前相关研究同质性强,层次性弱,未来中国体育故事传播研究可从更多维度进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谁远谁近?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