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杀菌剂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评价

2021-05-19邢艳红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白粉病悬浮剂病斑

邢艳红

( 北京市平谷种子管理站,北京 101200)

草莓白粉病(Strawberry powdery mildew)是常年发生在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一种重发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器、果实、果柄。发病后叶背面出现白色丝状菌丝,后形成白粉,发病后期叶片褪绿、黄化,其表面覆盖着白色霉层。草莓白粉病在低温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3],而且近几年发生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草莓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已成为京郊设施草莓生产中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4]。目前用于防治草莓白粉病已取得农药登记的药剂种类较多,但由于经销商进货渠道不同,受药剂品种的限制,存在抗性上升,防效下降的风险。本试验通过对5种低毒药剂进行筛选,探究其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草莓生产用药提供科学依据[5]。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及调查方法等均参考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19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进行[6]。

1.1 供试药剂 25%乙嘧酚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四氟醚唑水乳剂;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

1.2 供试作物 草莓,品种为“红颜”。

1.3 防治对象 草莓白粉病。

1.4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在创美润农(北京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的设施大棚内进行,土壤为粘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管理水平中等偏上。供试草莓于2020年9月15日定植,密度约为5 500株/667m2,定植前施用有机肥1 500kg/667m2,同时配以少量的菌肥、钙肥、微量元素作为底肥。

1.5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33个小区。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4m2(表1)。

表1 试验设计

1.6 试验方法 试验于草莓开花结果期白粉病发病前进行,2021年1月3日第1次施药,之后间隔7d(1月10日、17日)再次施药,共计施药3次。施药器械为新加坡利农“JACTO-HD400” 型背负式压缩喷雾器,圆锥形喷头,试验药剂兑水稀释后,针对草莓均匀喷雾,折合施药液量375L/hm2,试验期间曾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蚜虫防治。试验期间未遇极端天气影响。

1.7 调查与统计方法 草莓果实白粉病发病前第1次施药,分别于第2次施药后7d及第3次施药后10d进行2次药效调查。调查采用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3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

近年来早产儿脑损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数研究表明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在其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方面有很大的风险,包括一般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学习和记忆及注意力影响和执行能力[1]。NSE及S100B蛋白是提示脑损伤的理想标志物[2]。国内外现暂无S100B蛋白与NSE与THOP相关性研究,本实验研究发现:两组早产儿中,血清NSE及S100B蛋白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通过两组听力筛查结果比较,发现研究组听力反应较差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5%;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6%~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以上;

药效计算公式:

试验结果应用生物统计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目测观察,5种杀菌剂对草莓安全,未见药害现象发生。

2.2 防效 5种杀菌剂不同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2)。

表2 5种杀菌剂不同处理防治草莓白粉病试验结果

(表2)可知:5种杀菌剂不同剂量对草莓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第2次施药后7d调查,防效达80%以上的药剂处理有2个,分别为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mL/667m2处理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3.29%和80.72%;防效在75%~80%之间的药剂处理有3个,分别为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0g/667m2处理、4%四氟醚唑水乳剂80mL/667m2处理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达到77.76%、77.26%和75.63%;其余药剂处理防效均<75%。经统计分析:防效>75%的各药剂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均不显著。

第3次施药后10d调查,防效>85%的药剂处理有3个,分别为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mL/667m2处理、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20mL/667m2处理和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40g/667m2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8.58%、86.58%和85.30%;防效在80%~85%之间的药剂处理有2个,分别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80mL/667m2处理和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1.82%和81.65%;防效在75%~80%之间的药剂处理有2个,分别为25%乙嘧酚悬浮剂100mL/667m2处理和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达到78.43%和75.44%;其余药剂处理防效均<75%。经统计分析:防效>85%的各药剂处理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处理;防效在80%~85%之间的药剂处理显著优于防效<80%的各药剂处理。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比较突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处理均能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在高剂量处理下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和4%四氟醚唑水乳剂防治草莓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建议: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以15~30mL/667m2、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以20mL/667m2、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以40g/667m2、4%四氟醚唑水乳剂以80mL/667m2,在草莓发病前至发病初期,药剂兑水针对整株均匀喷雾施药,间隔7~10d施药1次,连续2~3次,提倡不同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草莓白粉病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白粉病悬浮剂病斑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套袋对柠檬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Ophiognomonia castaneae协同板栗褐缘叶枯病病原菌致病作用的研究
轻松治愈花斑癣
轻松治癒花斑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