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山东省特色小宗作物姜炭疽病试验研究

2021-05-19张国福王红艳于志波张耀中吴亚玉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乳剂炭疽病悬浮剂

张国福,薛 雯,王红艳,于志波,张耀中,吴亚玉,金 岩*

(1.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 济南 250100;2.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为姜科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广泛,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3]。在姜的整个生育期中,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姜炭疽病发生较普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后扩展成梭形、椭圆形或不定形病斑,到发病后期,数个病斑连合成斑块,叶片变褐变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7-9]。通常病株率30%~50%,轻度影响生产,少数发病较重的地区,病株率达80%以上,可导致部分植株枯死,严重影响生姜的品质、产量和种植者的收益[5-6]。

姜炭疽病病原菌是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和辣椒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capsici),在北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部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南方病原在田间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本研究开展了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的室内活性测定、安全性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评价防治姜炭疽病有效、安全的农药品种提供相关的田间防治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菌种:姜炭疽病菌从山东省泰安市范镇大姜田炭疽病发病病株上分离得到,采用常规PDA培养基进行纯化培养并分离鉴定。

供试植物:鲁姜一号、鲁中大姜和山农一号3个主栽品种进行药剂安全性试验,选择生长一致的3~4叶期生姜植株。

试验场地:青岛市莱西朴木前水口村;江西省永丰县沙溪镇梅林村;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新街子镇。

1.2 试验药剂 97%咪鲜胺原药;450g/L咪鲜胺水乳剂;95%嘧菌酯原药;25%嘧菌酯悬浮剂。

将97%咪鲜胺原药、95%嘧菌酯原药配成1×104mg/L母液,其中溶剂为丙酮,于冰箱中4℃下贮藏备用,使用时用含有0.1%的吐温80的水溶液稀释至适当浓度。

1.3 试验方法

1.3.1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种杀菌剂对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将姜炭疽病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于25±1℃恒温培养箱内预培养3d,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在靠近菌落边缘的同一圆周上打取菌饼,接种到含有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咪鲜胺:0.012 5、0.025、0.05、0.1、0.2mg/L;嘧菌酯:1.25、2.5、5.0、10.0、20mg/L),每皿一片,置于25±1℃恒温培养箱内培养3d,用十字交叉法测定各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以清水为对照。每浓度处理重复4次。通过菌丝生长抑制概率值和药剂浓度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对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置信区间及相关系数(r)[10-11]。

1.3.2 作物安全性试验方法 按照《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NY/T 1965.1-2010)要求,450g/L咪鲜胺水乳剂设置 45、90、180mL/667m23个剂量,25%嘧菌酯悬浮剂设置60、120、240mL/667m23个剂量,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共4个处理,每个重复5盆,每盆播种2个姜块,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选择生长一致的3~4叶期生姜植株,采用ASS-4型定量喷雾塔从低剂量到高剂量顺序进行喷雾处理,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将处理后的生姜植株放置在环境条件为温度20~30℃、湿度为80%的玻璃温室内培养(光暗比为14:10),根据需要定量浇水。于施药后7、14、21d调查生姜植株株高以及叶片数,同时观察生姜植株形态、叶片颜色等有无变化。

1.3.3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采用新加坡利农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全株茎叶均匀喷雾处理。试验药液浓度(表1),小区面积为15~20m2,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于姜炭疽病发病前开始施药,每次施药间隔7~10d,共施药3次。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于末次施药后7~10d,调查病情指数。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3株,每株调查10个叶片,并根据以下方法分别予以记录

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按下列公式进行统计。

试验数据均由Microsoft Excel 2007、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毒力回归式、EC50值及相关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活性测定试验结果

表2 咪鲜胺和嘧菌酯对姜炭疽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

(表2)可以看出:咪鲜胺和嘧菌酯对姜炭疽病菌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其中咪鲜胺对姜炭疽病菌的活性高于嘧菌酯,两者对姜炭疽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76mg/L和1.59mg/L。咪鲜胺和嘧菌酯能够有效的抑制姜炭疽病菌菌丝的生长,可以作为防治姜炭疽病的备选药剂进行田间药效验证。

2.2 作物安全性试验结果

表3 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和25%嘧菌酯悬浮剂剂对生姜安全性系数测定结果

试验可知,450g/L咪鲜胺水乳在45、90、180mL/667m2制剂量下;25%嘧菌酯悬浮剂在60、120、240mL/667m2制剂量下喷雾处理生姜苗期植株,对3种品种的生姜叶片数、株高、生长速率以及生长速率抑制率无明显影响,且无明显药害症状出现。两种药剂对生姜的安全系数为4.0。

2.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450g/L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表4):3个试验地中450g/L咪鲜胺水乳剂对姜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10d防效在58.36%~87.71%,且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不断提高。3地试验结果中山东莱西试验点防效最高,平均85%左右,其次是陕西汉中试验点,平均防效80%左右,江西永丰试验点防效最低,平均防效70%左右。

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表4):3个试验地中25%嘧菌酯悬浮剂对姜炭疽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10d防效在52.14%~85.24%,且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不断提高。3地试验结果中陕西汉中试验点防效最高,平均80%左右,其次是江西永丰试验点,平均防效75%左右,山东莱西试验点防效最低,平均防效70%左右。

表4 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嘧菌酯是一种高效、广谱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活性,可见2种药剂用于防治姜炭疽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室内活性测定试验表明,咪鲜胺、嘧菌酯对炭疽病病菌具有较高的活性,EC50值(72h)分别为0.076mg/L、1.59mg/L,说明咪鲜胺、嘧菌酯用于防治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潜力。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嘧菌酯对姜苗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安全系数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25%嘧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75%左右,在试验剂量下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综上各项试验结果,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田间生产中用于防治姜炭疽病是可行的。因此,推荐在姜炭疽病发病前或初期使用450g/L咪鲜胺水乳剂30~45mL/667m2或者25%嘧菌酯悬浮剂40~60mL/667m2,间隔7~10d左右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可有效防治姜炭疽病的危害。

姜炭疽病是发生普遍、分布较广的一种重要病害,防治不及时、防治不当将会严重影响姜的产量、品质和商业价值。因此,在姜种植期应注重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姜炭疽病。农业防治措施可以总结为“选好地,选好种,注重田间管理”;药剂防治方面,由于已取得国家登记可用于防治姜炭疽病的“合理、合法”农药品种仍然较少,在田间防治中不乏滥用、乱用农药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姜的质量安全,而且也会加剧抗药性的发生,因此,鼓励农药企业研发防治姜炭疽病的农药产品,积极开展登记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姜炭疽病防治“无药可用”的状态。本研究通过开展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的各项试验研究,证明了2种药剂防治姜炭疽病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指导农业田间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猜你喜欢

乳剂炭疽病悬浮剂
机油水乳剂绿色防治石榴树紫薇绒蚧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草莓育苗炭疽病防治关键因子研究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含压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筛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