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在伴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1-05-18赵敏魏翠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5期
关键词:利拉鲁抵抗内皮

赵敏 魏翠艳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 永城476600)

2 型糖尿病(T2DM)属于慢性进展性代谢紊乱综合征,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 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伴随着T2DM 发病始终,患者确诊时胰岛β 细胞减退便已达1/2 以上, 而明显伴胰岛素抵抗的T2DM 患者多为肥胖人群, 常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状态、脂代谢水平等仍未达到期望水平,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案对伴胰岛素抵抗T2DM 患者病情控制有重要意义[1]。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T2DM患者的一线药物,可增加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但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较弱,常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起效。 利拉鲁肽是临床新药,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减轻体质量等优点[2]。 本研究将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伴胰岛素抵抗T2DM患者治疗中,旨在探讨其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91 例伴胰岛素抵抗T2DM 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 例和研究组46 例。 研究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42~61 岁,平均(50.81±4.38)岁;病程2~12 年,平均(6.79±2.37)年。对照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1~63 岁,平均(51.89±5.43)岁;病程2~11 年,平均(6.42±2.13)年。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伴胰岛素抵抗T2DM 的诊断标准,任意2 次空腹血糖(FPG)≥7.0mmol/L 或任意2 次糖耐量试验餐后2 h 血糖(2 h PG)≥11.1 mmol/L, 经饮食与常规药物治疗后体质量指数(BMI)仍≥28 kg/m2;近6 个月未使用减肥药;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所致肥胖者;肾性糖尿、应激性糖尿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T2DM 健康教育、饮食管理、 科学运动等基础干预。 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174087)治疗,口服,1 g/次,2次/d。 研究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注册证号S20160004) 联合二甲双胍治疗, 利拉鲁肽皮下注射,0.6 mg/次,1 次/d,持续1 周后,增加剂量至1.2 mg/次,1 次/d,并以此剂量持续用药;二甲双胍用药方法同对照组。 两组均接受12 周的治疗,若治疗期间出现低血糖,适当遵医嘱降低药物剂量。

1.4 观察指标 (1)糖代谢指标: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脂代谢指标:抽取患者3 ml 外周静脉血,取血清,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3)BMI。(4)血管内皮功能: 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3 000r/min 离心10 min,-20℃下待测,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改良硝酸盐还原法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HbA1c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HbA1c 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糖代谢指标比较(±s)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46 45 7.01±0.78 7.85±0.82 t P 9.04±1.52 8.97±1.19 0.244 0.808 6.13±0.93 7.02±1.01 4.374<0.001 9.27±1.13 9.02±0.97 1.131 0.261 5.008<0.001

2.2 两组脂代谢指标及BMI 比较 治疗前两组脂代谢指标及BMI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LDL-C、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MI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脂代谢指标及BMI 比较(±s)

表2 两组脂代谢指标及BMI 比较(±s)

BMI(kg/m2)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L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T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46 45 t P 3.73±0.32 3.69±0.38 0.544 0.288 2.78±0.30 3.20±0.29 6.788<0.001 5.72±0.68 5.66±0.71 0.412 0.682 4.34±0.39 5.15±0.45 9.182<0.001 30.34±1.15 29.95±1.27 1.536 0.128 26.14±1.02 27.33±0.95 5.756<0.001

2.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ET-1、NO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组别 n ET-1(mg/L)治疗前 治疗后46 45 t P 105.24±8.10 103.12±7.65 1.283 0.203 58.14±5.94 70.23±6.87 8.986<0.001 47.58±4.52 48.26±5.01 0.680 0.498 65.23±5.16 58.75±6.01 5.523<0.001

3 讨论

T2DM 胰岛素抵抗是胰岛素效应器官(肝脏、脂肪组织等)对正常水平胰岛素作用产生低于正常生理效应的病理状态,患者血糖等内分泌指标难控,而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还与体质量过高存在密切联系[3]。因此,寻找一种既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 细胞功能, 又不会增加体质量的治疗方案,对控制患者病情至关重要。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T2DM 的一线药物, 可通过减少肝糖输出,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非胰岛素依赖组织对机体葡萄糖利用,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水平,并可作用约8 h,效果确切[4~5]。 但对于伴胰岛素抵抗T2DM 患者, 单纯用药并不能发挥理想治疗效果,需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药物控制患者体质量等相关指标。 利拉鲁肽与天然酰化GLP-1 类似物的同源性达97%, 在体内高糖环境下可提高细胞内cAMP 水平,开放Ca2+通道,关闭K+通道,营造细胞内高钙,进而促进胰岛素合成、释放,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且利拉鲁肽皮下给药后,有较长半衰期,延长发挥作用时间,进而延长患者饱腹感,持续控制机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 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F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后,可发挥协同调节机体糖代谢的作用,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胰岛β 细胞功能,进而有效降低FPG、HbA1c。 此外,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LDL-C、T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MI 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还可调节脂代谢指标,降低BMI。 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脂水平,其中利拉鲁肽能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延迟胃排空,抑制患者食欲,从而减轻体质量。

随着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 微炎症与血脂水平逐渐破坏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患者外周血ET-1 水平升高,NO 水平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ET-1 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还可改善伴胰岛素抵抗T2DM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利拉鲁肽能抑制高糖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簇升高与内皮细胞凋亡,还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故而可提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所述,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伴胰岛素抵抗T2DM 患者,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提高胰岛β 细胞功能, 调节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利拉鲁抵抗内皮
利拉鲁肽的器官保护作用及研究进展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新型药物利拉鲁肽保护心血管相关信号通路概述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