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2021-05-17高健龙康鹏举车小波

智能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事故体系

高健龙 康鹏举 车小波

(1.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2.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特征及分类

1.1 基本特征

(1)突发性。轨道交通的运行环境相对密闭,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事故时,均在极短时间内发生,无法给人们预留反应时间,只能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补救。

(2)信息畅通性较差。出现运营事故时,乘客不了解问题,恐慌情绪带来更大的人员骚动。

(3)救援难度较大。轨道交通中预留的安全通道相对狭窄,发生突发性灾害时,由于没有宽阔的救援面,增加了灾害出现后的救援难度,使救援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

(4)社会影响大。轨道交通的载客能力较强,在出现运营事故时会威胁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不利于轨道交通的持续性发展。

1.2 事故分类

(1)自然灾害事故。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界环境的不稳定变化引起的轨道交通线路和列车受损,主要涉及地震、山体崩塌、滑坡、风、雨等,均会间接或直接导致列车非正常运营。

(2)灾难事故。灾难事故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事故、停电事故、行车事故及客运事故。以火灾事故为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均建设在地下或高架桥上,与路面交通相比,人员疏散困难,有害气体难以排放,救援环境复杂等因素,造成事故危害较大,因此,火灾事故是监察防范重点。

(3)公共卫生类事故。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输送全国各个地方的乘客,人员聚集性严重,可能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乘客健康。例如,有害化学品和特殊传染性疾病等影响公众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类事件。

(4)社会安全类事故。指社会治安事件,如刑事破坏案件、故意伤害以及其他对轨道交通运营产生恶劣影响的社会安全事件。

2 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应用要点分析

2.1 准确识别运行风险

在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运行风险准确识别属于基础的工作内容,对系统运行期间的整体风险情况进行专题讨论,明确轨道交通运行期间面临的风险问题,便于后续优先级排序工作的进行。

(1)在运行风险识别的同时分析其发生原因,例如列车脱轨事故属于重大事故类型,导致此类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线路设计不合规、列车行驶超速、异物入侵运营线路等。对上述内容进行汇总整理,为后续评估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数据参考。

(2)做好多因素风险内容的识别和分析,由多类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应对主次原因做好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使用价值。

2.2 做好运行风险排序

依托安全评价体系拟定应急处理措施时,需要根据风险排序情况来确定优先级。在实际应用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用内容:第一,做好事故危险程度的评估工作,统计事故发生频率,由两组数据分析得到事故危险度。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可使用危险度计算公式:

式中:R——危险程度;F——事故的发生概率;P——事故发生后的严重性。

基于危险度计算结果对运行风险展开排序,确定后续应急处理措施拟定过程中的优先级,是安全评价体系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对危险事故进行等级划分,将风险匹配到对应等级中,为其他情况下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2.3 确定高风险影响因素

在完成运行风险排序后,应对影响高风险因素展开分析,再针对其影响因素,拟定对应的控制措施。以踩踏事故为例,该事故属于严重的高风险事故,导致此类事故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站内人员负荷过大、危险事故发生后恐慌、通道设计不合理等。

(1)对安全通道宽度进行合理设计,参考地区周围建筑物密度、人员密度等,匹配相应的通道参数,加快通道疏散速度。

(2)人员具备过硬的管理素质,在突发安全事故后可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及时疏散,通过通信系统及时传递有效信息,降低人员的恐慌情绪,确保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参考该分析方式,细致化分析其他安全事故内容的影响因素,提升系统运行期间的使用价值。

2.4 拟定安全评价检查表

完成该工作内容后,进入拟定安全评价检查表的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对运营安全评价概念进行细致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明确对运行影响性较大的因素,包括人员素质因素、设备运行因素、体系运行稳定因素等,以上因素带来的影响权重存在差异,因此,拟定的处理措施应有针对性。在轨道交通运行期间出现了上下车受伤的安全事故,检查表拟定过程中,需要做好检查项评价、检查内容明确、控制措施分类等内容的梳理工作。

以设备因素控制措施为例,在检查项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的内容是对车门正式运行前的准备检查,检查内容为查看其是否存在故障,若存在故障应根据设备控制措施对其进行处理,待完成处理后出具评价检查表,确定评估内容的使用价值。

2.5 反馈数据的有效采集

在评价体系应用的过程中,应对反馈数据进行有效采集,可为完善应用体系的提供参考。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借助通信系统的应用优势,将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工作执行情况、人员组织情况等数据传输到应用系统中。

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数据采集平台为大数据采集平台,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在数据整合的过程中,筛选采集的数据信息,剔除其中不合理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初期分类,随后将分类数据融入反馈系统中,对其进行进一步处理,将得到的数据信息融入评估体系中,提高体系应用内容的合理性。

2.6 完善安全评估体系

(1)对反馈数据进行汇总整理,根据得到的整理结果,完善安全评估体系中的内容,使其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存储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定期汇总新技术设备的相关内容,对其中的可行性参数进行评估处理,待其满足要求后,可以结合资金的应用情况对其进行有序引用。

(3)应优化专业人员的配置,在应用中定期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可以保持较高的工作水平,满足体系的应用要求。

3 运营安全评价体系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3.1 做好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做好专业人才培养,为体系的顺利应用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提升安全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

首先,应加强专业人才日常工作期间的培训工作,使其可以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应营造实践应用环境,使人才的综合能力可得到快速提升。

其次,做好专业人才综合能力的测试工作,可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测试方式,实时了解参训人员的学习情况,以此调整后续的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课程的使用价值。

最后,做好季度考核工作,根据考核结果替换队伍中的不合格成员,提高参训人员的重视程度,提升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的可靠性[1]。

3.2 加强设备更新管理

通过加强设备更新管理,可提高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的使用价值,加快相关工作的开展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采集平台,整合目前市场中流通的技术、设备信息,将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应用整合,从中选择先进的技术或设备。对设备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采用仿真软件模拟设备应用后的使用情况,根据评估后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成本的可利用状态选择是否引进设备。在日常管理中应做好设备更新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管理内容的实用价值[2]。

3.3 完善相关运营制度

通过完善相关运营制度,可为安全措施的应用提供保障,提升系统运行过程的有序性。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完善的运营制度包括设备养护制度、人员调配制度、技术更新制度、成本控制制度等,以上制度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关联性。在制度应用中需要做好细化工作,使其满足各类情况的运行需求,提高制度运行过程的实用价值[3]。

4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可为体系的顺利应用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加强设备更新管理,提高运营安全评价体系的使用价值,完善相关运营制度,可为安全措施的应用提供保障,通过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体系的建设,对提升系统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事故体系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学中文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探讨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