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的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

2021-05-17

智能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居住小区归属感中老年人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现代人们注重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居住小区室外交往公共空间不仅要营造环境健康,而且应更多地关注到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体现出以人为本。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使用习惯,探索满足居民丰富行为需求的宅间交往空间,有益于创造出舒适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优美别致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1 居民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功能

1.1 使用性功能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具有使用性功能,可以满足住户对休憩、娱乐等使用功能的空间需求。作为居住社区的公共场所,能够快捷方便地实现居民户外活动是最基本的功能。对于一些退休老人或独居老人,在公共场合环境中能够缓解孤独感,也能通过社交活动获得社会归属感,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具有方便可达性和人群固定性的特点,能够满足老年人的行为、心理方面的需求。对于年轻人而言,工作学习繁忙且生活压力大,居住小区室外空间能够使人心情愉快,提供运动锻炼的场所。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在宅间进行户外活动有助于强健体魄和有益于培养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居住小区宅间活动空间能够满足居民对日常户外活动的需求,紧密联系居民生活,与其他类型公共活动空间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社会、社交功能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具有社会、社交功能,可以提升居民社会归属感,起到凝聚社区精神的作用。现代的居住社区已经脱离了传统大家族聚落团体模式,更多的是各自家庭独立生活,邻里互不来往的现状导致邻里关系陌生疏离,与现代人渴望沟通交流形成矛盾。特别是现代社区中空巢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独居老人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迫切需要一个公共活动的平台,缓解内心孤独感,提高生活幸福指数。宅间空间可以提供让居民产生交集的场所,符合人的行为需求的宅间设计应是场地规划合理、创造更多能够促进交往的积极空间,能够有效增加居民来往,提升社会归属感和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凸显宅间的社交功能。

1.3 绿色生态功能

居住小区交往空间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具有自然生态功能,起到有效串联城市破碎板块、缝合更新城市碎片、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生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愈加突出,宅间绿地空间的开放性使得居民都能共同参与使用,可以缓解当前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不公平感。居住小区室外绿地空间作为居民最便捷接近自然、参与公众活动的场所,起到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先进思想的积极作用,对建设和谐、绿色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宅间绿地还具有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为营造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的现代居住小区做出巨大贡献。

2 不同人群的小区交往空间行为需求实地调研

2.1 调研地点及调研方法

调研地点位于河源市龙川县家和水岸沁园小区,采用行为注记法,选择7:00、10:00、14:00、16:00、18:00和20:00六个时间段,在空旷的入口广场、林荫休憩区、休闲广场区、凉亭、道路等地点设置六个观察点,分别进行15 min的观察,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参与的活动类型进行了客观纪录统计,最后得到小区不同人群的行为分布需求数据。不同观察点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的观察点

2.2 中老年人行为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中老年人在一天中会进行各种不同活动,最主要的活动为散步、聊天、陪伴孩子,也是宅间使用最频繁的人群。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体力等方面不如年轻人,适合做低耗能的运动,水岸沁园中老年人群最主要的运动为散步,主要集中在早晨与傍晚时分,活动范围为宅间线性空间,通常为个体散步行为,也有群体的散步行为,既能强身健体,也能满足中老年人社交的需求。另外,中老年人还经常参与休憩聊天、器械健身等活动,集体动态活动、个体动静态活动都有参与。中老年人参与活动具有极强的规律性,每天按时出现在活动场地中,这些行为活动体现了内在深层的心理需求,如社交需求、健康需求、安全感需求、社会归属感需求等。

2.3 儿童、青少年行为需求调研分析

家和水岸沁园小区室外公共空间没有为儿童设立专门的游玩设施,所以随意玩耍、嬉戏打闹在儿童少年活动中占比例最大,此类活动儿童年龄段为2~6岁,跟随监护人进行活动且活动范围较小,基本为点状、线性或面状活动空间,在主要道路、带状场地进行活动。此类活动通常能聚集一群陪伴孩子的家长,家长们互相寒暄聊天,也能使儿童学会如何融入集体中,培养沟通交流的能力。

13~19岁的青少年倾向于集体动态活动,水岸沁园小区宅间没有设置运动场地,只有一个休闲小广场,所以青少年通常在小广场、宽敞的过道打羽毛球、在小区单位楼下使用运动器械进行活动,或者在道路旁骑车。青少年正处于身体成长的黄金期,热衷于各种运动,在运动中同时参与社交活动,满足青少年交流的需求,另外青少年还喜欢与同伴在相对私密的空间进行休憩聊天。

2.4 青年人行为需求调研分析

青年人由18~40岁人群构成,通常上班工作占据大量时间,相较于中老年人与儿童、青少年对宅间的使用频率较低。青年人活动以运动类、社会性活动为主,工作日通常在晚上进行散步、跑步、聊天等活动,节假日在下午进行较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如羽毛球、健身器械、交谈、相互问候等,在运动的同时与他人交流沟通,满足青年人健身与社交的需求。青年人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别致优美的小区环境、积极开放的交往空间对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有较大帮助。另外,指向明确的交通道路,可以方便青年人上下班通勤。

小区不同人群活动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小区不同人群活动情况

2.5 家和水岸沁园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修改建议

家和水岸沁园居住小区属于现代标准居住小区,空间布局上呈现围合式,人流动线规划合理,方便人们在小区自由穿行,绿化面积较大,拥有丰富的乔灌木植物组团和立体的植物造景效果,营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小区环境。小区室外交往空间主要设立了林间休憩区、休闲广场区、休息凉亭、入口小广场四个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散步、跑步、休憩、聊天、羽毛球、健身器械等,但缺少对中老人、青少年儿童的行为需求考虑。在设施设置方面也存在诸多不符合居民心理和行为的地方,比如林间休憩区的座椅材料采用冰冷的石材,气温较低时,人们不愿意长时间停留,换成木制的座椅会更适合。另外应为青少年儿童设立运动场所如篮球场、旱冰场等,设置儿童游乐区如儿童滑梯、儿童沙池等,为中老年人设立门球场、棋牌桌椅等中老年人喜欢的运动场所或设施。

3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的居住小区交往空间规划策略

3.1 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

不同职业、年龄的人群构成差异性,差异直接体现在行为需求的不同,在进行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特别要重点考虑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的行为、心理需求。在规划活动场地时营造具有创意、趣味性的活动场所,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活动区设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不同的游戏场地。根据中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设置专门的场地设施,如棋牌座椅、门球场、小型高尔夫练习场等。

3.2 积极的交往空间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需要营造积极的交往空间,创造一个情感互通、互助友善的社区环境是良好交往空间的目标。例如设置良好的户外停留场所、休憩座椅、营造半私密空间区域,增强领域感和安全感,形成场所感利于促进居民交往的发生,增进居民感情交流,满足人们的社会交往愿望。特别是独居老人,比较害怕孤独与社会隔离,良好的交往有利于增加社会归属感和提升安全感。

3.3 注重情感的设计

在进行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设计时需要注意情感的设计,进行有温度的设计,例如增加当地文化以及历史元素融入景观环境中,使居民在使用时产生情感共鸣,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合理的道路规划以及适宜的尺度、材料、地面铺装等都能增加居民对小区的认可度,促进居民参与小区室外交往活动。植物配置多选用当地特色植物,营造温馨、亲切、具有地方感的景观效果。

4 结语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是现代人最密切的居住场所,居民日常行为构成了居住生活,小区室外空间设计不能脱离居民生活内容,只有符合不同居民日常行为、心理需求的宅间空间设计,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猜你喜欢

居住小区归属感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高层居住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浅析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总量增加,平均收入上涨,城镇归属感较稳定——这代农民工,就是不一样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