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垂体后叶素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1例

2021-05-14刘全生曾小凤张雯凌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9期
关键词:川北脑桥后叶素

刘全生,曾小凤,张雯凌,吴 涛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四川南充 637000;3.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四川宜宾 644000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又称为渗透性髓鞘溶解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非炎性中枢神经脱髓鞘病变。ODS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易被漏诊和误诊。ODS在成年人中很少见(0.40%~0.56%)[1]。国内关于使用垂体后叶素导致ODS报道较少。现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因使用垂体后叶素引起低钠血症导致ODS的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2岁,因“发热、咳嗽半月,咯血1周,精神行为异常3 d” 于2019年4月9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入院前半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最高体温达39 ℃,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3 d无缓解。入院前1周,患者出现咯血2次(具体咯血量不详)于当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考虑诊断“支气管扩张伴感染”,予以头孢噻肟2 g 每日两次、垂体后叶素12 U每日1次静脉滴注及输注等渗溶液等治疗。入院前3 d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言语减少,反应迟钝,伴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食欲不振、腹泻,入院前7 h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转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一步诊治。院外辅助检查4月2日血常规、电解质未见异常,甲状腺功能指标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皮质醇激素正常。4月6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8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0.1%;电解质:钾3.59 mmol/L、钠112.8 mmol/L、氯77.2 mmol/L,予以3%氯化钠溶液输入纠正低钠血症、停用垂体后叶素。4月7日查电解质:钾3.32 mmol/L、钠108.1 mmol/L、氯73.6 mmol/L。4月8日查电解质:钾2.96 mmol/L、钠137.0 mmol/L、氯99.0 mmol/L。既往史:患者20年前曾诊断为肺结核,治疗经过不详,未定期复诊。近3年患者反复咳嗽、咳痰,予以口服药物治疗后有缓解(具体不详)。余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8.2 ℃,脉搏94次/分,呼吸27次/分,血压125/63 mm Hg。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昏睡,疼痛刺激可睁眼,问之不答,高级神经功能检查不配合,颈阻阳性,双眼球居中、无震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不配合,四肢查体不合作,疼痛刺激可见四肢活动,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阴性。

入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9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4.6%;生化分析1:总蛋白64.2 g/L、清蛋白35.4 g/L、钾2.96 mmol/L、钠135.2 mmol/L、氯101.0 mmol/L、葡萄糖7.78 mmol/L;头颅CT:右侧额叶点状钙化灶;胸部CT:双肺散在多形性病变,考虑继发性肺结核,目前以纤维化、钙化灶为主,双肺上叶、右肺中叶多发支气管扩张,双肺上叶尖后段多发肺大疱形成。

诊治经过:患者入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考虑诊断为颅内感染、代谢性脑病,下病危通知,监测生命体征,吸氧,予降颅内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平衡等治疗。入院当天查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双侧额颞顶部脑回分布稍高信号(图1)。完善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142.8 mm H2O,脑脊液清亮,常规、生化项目未见异常,涂片未查见细菌、抗酸杆菌、真菌,脑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结合患者病史及院外检查结果考虑为ODS,予抗感染、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7 d后复查头颅MRI+MRV:双侧基底节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及T2液体衰减反转回复序列(FLAIR)高信号,双侧背侧丘脑、双颞叶、枕叶及脑干内可见条片样脑白质弥散受限,头部MRV未见异常(图2)。复查影像支持ODS的诊断,给予上述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于2019年5月20日出院时患者呈去皮质状态,出院诊断:(1)ODS;(2)支气管扩张伴感染;(3)陈旧性肺结核;(4)电解质代谢紊乱;(5)肺大疱;(6)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低蛋白血症。

注:a为DWI示双侧基底节、颞叶高信号;b为T1WI示双侧基底节稍高信号;c为T2WI示双侧基底节稍高信号;d为FLAIR示双侧基底节稍高信号。

注:a为DWI示双侧基底节、背侧丘脑、枕叶、颞叶对称性高信号;b为T1WI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c为T2WI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d为FLAIR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

2 讨 论

ODS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CPM)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两者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发生。当涉及脑桥、皮质和皮质脊髓束时,经典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以及松弛性麻痹转变为痉挛。如果病变进一步扩展,可导致动眼功能障碍和闭锁综合征。EPM的特征是震颤、共济失调和运动障碍,例如缄默症、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和紧张症[2]。当脑桥和脑桥外病变同时存在时,临床表现通常是混合且可变的。

ODS较早的病例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从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开始提出ODS与快速纠正低钠血症有关。本例患者因咯血使用垂体后叶素,排除其他导致重度低钠血症原因,检索文献及相关报道,考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严重低钠血症[3]。

垂体后叶素是从猪、牛等动物的脑垂体后叶中提取的水溶性成分,由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组成。血管加压素通过激活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V1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同时血管加压素可激活肾集合管细胞基底外侧膜的V2受体,使顶端细胞膜的透水性显著增加以促进水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浆渗透压。当患者有肺部疾病时,位于胸腔内容量感受器的信号传导障碍,对各种刺激所致的抗利尿激素抑制或分泌有异常反应,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时,可引发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增加了尿钠的排出,使血钠更低。且本例患者有食欲不振、腹泻的症状,可进一步加重低钠血症。

急性低钠血症时细胞水肿,无机离子从脑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间隙以减轻水肿,当渗透压恢复时,这些无机离子可迅速转移至细胞内。而慢性低钠血症时,电解质和有机渗透物的丢失是调节脑容量的有效机制[4]。当慢性低钠血症被过快纠正,有机渗透物的再摄取比低钠血症适应期有机渗透物的丢失慢得多,细胞内、外水快速转移到血管引起少突胶质细胞脱水和髓鞘退化,导致脑桥和脑桥外结构中的少突胶质细胞凋亡,出现髓鞘脱失、溶解,即ODS[5]。

ODS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是髓鞘破坏但神经元及轴突相对完好,无炎性反应及血管改变,病变呈对称性。目前头颅MRI是临床诊断 ODS的关键。ODS患者头颅MRI影像学改变可表现为病灶在 T2WI和T2 FLAIR显示高信号,在 T1WI显示低信号,DWI早期显示高信号。DWI、T2和T2 FLAIR序列在ODS诊断中具有同等的价值[6]。本病例头颅MRI影像学改变符合ODS影像学特点。有研究显示约20% ODS患者最初头颅MRI是正常的,往往在发病后1~2周才显示病灶。因此对于高度怀疑ODS且早期(<7 d)MRI检查病变不明显的患者,应在1~2周后复查头颅MRI。

ODS是由先前的原发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多数ODS患者在数周内死亡,少数存活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性神经损害,后果严重。

目前对ODS的治疗仍处于试验阶段,主要有类固醇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以及高压氧等治疗方法[7],但尚无循证学依据。故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视ODS的预防,尤其是慢性低钠血症的患者在纠正低钠的过程中需谨慎,补钠的速度应缓慢,24 h血钠升高水平不超过10 mmol/L。当患者有血钠水平≤120 mmol/L和(或)低钠血症持续时间>48 h、低钾血症、饮酒、营养不良、肝病晚期等ODS高危因素时,24 h血钠升高水平推荐4~6 mmol/L、24 h不超过8 mmol/L,每4~6小时复查血钠水平[8],及时调整速度。如还存在低钾血症,则须先纠正低钾血症[9]。

ODS在临床上发生较少,后果严重。该病极易被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1例使用垂体后叶素出现低钠血症,过快纠正血钠引起ODS的病例,回顾了相关文献,以期对临床医师认识、预防和诊断该病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川北脑桥后叶素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
孤立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及头部磁共振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CT与MR用于脑桥梗死诊断的效果观察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