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仁汤的现代文献计量学和研究热点分析*

2021-05-13王晓翠牛阳陈洁

中医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仁汤病症病机

王晓翠,牛阳,陈洁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2.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3.宁夏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三仁汤方出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第43条曰:“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豆蔻仁二钱、竹叶二钱、厚朴二钱、生薏苡仁六钱、半夏五钱[1]。”这段话言简意赅,指出了三仁汤的主治疾病、功效和药物组成。本方不仅是“湿热治肺”的代表方,同时兼具畅中和渗下功能,故又是现代医者推崇的湿热病“三焦同治”的有效方剂,如陈潮祖在《中医治法与方剂》中言:“方中杏仁辛开苦降,开肺气,启上闸;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燥湿化浊之力颇强;苡仁、滑石、通草皆甘淡渗湿之品,使湿邪从下而祛;用竹叶、滑石略事清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甘淡渗湿于下,芳化燥湿于中[2]。”基于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证思想,本方灵活加减,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外感、内伤杂病,每能执简驭繁,行之确有良效。本文运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所总结的文献计量学方法以及CiteSpace 5.6.R2 软件,对近30年间三仁汤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热点分析,旨在全面了解本方在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中的现状和动态,寻找今后研究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检索中国知网全部期刊,设置关键词或篇名或主题词为“三仁汤”,时间跨度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文献分类和语种分别设定为医药卫生科技、中文。初步检索出951篇文献,通过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筛去重复发表、题目不同但内容相同以及与主题无关的文献,若多篇文献来源于同一数据资料,则保留论文数据分析相对清晰且完整者。最终纳入673篇文献。

1.2 数据整理使用NoteExpress对673篇文献进行统一管理。参考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所总结的方法[3-4],使用Excel表提取并统计纳入文献的发文量趋势、期刊类型、病症的名称和涉及文献频次以及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分布。在673篇文献中选取2000—2019年期间507篇文献,使用CiteSpace5.6.R2软件进行关键词突现度检测。对同义关键词进行逐一合并,如“中医治疗”和“中药治疗”合并为“中医药治疗”;“生苡仁”“生薏苡仁”“生薏仁”合并为“薏苡仁”;“中焦湿热”“脾胃湿热”合并为“脾胃湿热证”;“中西医结合疗法”合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排除“三仁汤”这一常规关键词。

1.3 软件参数设置将507篇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软件中,参数设置如下:Time Slicing模块下,时间跨度为2000—2019年,时间分区为1年;Text Processing模块下,关键词突现(Burst Terms)选择“Noun Phrases”;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Keyword”;数据筛选标准(Selection Criteria)模块下,设置“Top N=50”,即筛选出每1年中前50个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其余参数为软件默认值。

2 结果

2.1 文献发文量分析以每1年为切分点,30年间673篇文献发文量及趋势见表1、图1。1990—1994年、1995—2003年两个阶段发文量基本保持稳定,此后出现较大波动,2005、2009年是年文献量骤降的节点,之后又分别出现直线上升和波动上升的变化。2010—2019年平均发文量为每年31.5篇,2011年、2016年处于高峰时期。虽然近3年发文量略有下降,但总体来看,呈现了阶段性、波动性上升的势态,说明本方一直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持续关注。

图1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年发文量分布

2.2 文献类型分布673篇文献中以专家经验、医案和临床应用体会及临床病例观察研究类型的文献居多,两者合计所占比例高达90%,而作用机制实验研究、综述及其他类型文献量所占比例不足10%。可见本方研究以临床应用探索为主,在动物实验以及对方药论证进行系统整理、总结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见表2。

表1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发文量分布表

表2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类型分布表

2.3 文献中病症分布三仁汤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基本上涵盖临床各科,所治病症也涉及消化、神经、泌尿、呼吸、循环等全身各个系统。疾病分科所涉及的文献频次见表3,各科涉及文献频次≥2篇的病症统计见表4—表11,其中骨伤科、中毒、精神科病症相关文献量较少,故不予罗列。结果表明,三仁汤以治疗各种急/慢性内科疾病为主,其次是五官科、传染科、儿科、外科、皮肤科、妇产科以及男科疾病。本方所治内科疾病中,从全身系统看,以消化系统病症最多,其次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从单个病症角度看,涉及文献频次≥10篇的病症依次是内伤发热、汗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咳嗽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便秘病、上呼吸道感染、眩晕病、湿温病、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肾炎、神经衰弱、急/慢性支气管炎、头痛病、泄泻病、浅表性胃炎、肺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五官科疾病中眼部疾患占主导,其次是口腔溃疡;传染科以病毒性肝炎及其并发症最多;儿科主要是小儿湿温病和咳嗽病;外科以结石类疾患为主;皮肤科以痤疮病最常见;妇产科以慢性盆腔炎和带下病为多;男科以阳痿最多。

表3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疾病分科分布表

2.4 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分布研究三仁汤作用机制的动物实验类文献共24篇,研究对象为湿热证大鼠/小鼠,主要包括5个研究方向(涉及文献≥2篇),见表12。各研究方向所涉及的文献频次无明显差别,说明本方动物实验研究内容相对集中。

2.5 关键词突现分析排除“三仁汤”这一常规关键词后,引用强度排名靠前的关键词见图2,突出了不同时间段三仁汤的集中研究方向。2000—2007年,其研究多集中在方剂的属性、配伍特点及临床加减应用方面;作为治疗上焦湿温病的代表方剂,在2008—2012年期间研究方向为咳嗽病的诊治;2012年以后,对三仁汤主治证候的研究热度持续至今;自2016年,随着疾病诊疗系统更加规范、具体,评价指标也从最初的常规检测指标延伸至代谢组学、免疫组化、基因表达等层面,临床疗效观察和评价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研究。

表4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内科病症分布表

表5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五官科病症分布表

表6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传染科病症分布表

表7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儿科病症分布表

表8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外科病症分布表

表9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皮肤科病症分布表

表10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妇产科病症分布表

表11 1990—2019年三仁汤文献男科病症分布表

表12 1990—2019年三仁汤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文献分布表

图2 2000—2019年三仁汤文献关键词突现

3 讨论

通过对近30年三仁汤文献的量化分析发现,总体发文量呈明显递增趋势。结合文献类型分布来看,目前对本方的研究仍侧重于临床应用方面,主要包括专家经验、验案、临床应用体会以及临床疗效观察。本方原为治疗外感病而设,经过临床工作者不断探索,大多将原方直接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内伤疾病,针对临床各科常见病症、复杂病症和疑难病症均具有确切疗效。疗效正是基于对疾病病机的熟悉和把握。现代学者通过以方测证和“审证求机”[5],得出本方核心病机为湿热蕴于气分(湿胜热微)[2],文献中所涉及的出现频次较高的各科病症如内伤发热、汗病、病毒性肝炎、肝胆泌尿系结石、痤疮、带下病、阳痿等[6],也多是湿邪或湿热之邪为患,即存在湿(热)病机。故选用本方治疗当是方药与疾病的证候和病机相符合的结果,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湿邪“致病最广”的特点。

CiteSpace是陈超美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的一种着眼于分析科学中蕴含的潜在知识,通过可视化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的软件[7],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信息数据分析。其中关键词突现度是施引文献中所含关键词频次在短期内发生的剧变,CiteSpace将这种突变信息视为可用来度量更深层变化的手段而呈现出来[8-9],是观察不同时间段研究热点变化的有效方式,并能够预示今后的研究热点,从而引导学科发展方向。关键词突现结果显示,排除“三仁汤”这一常规关键词后,“脾胃湿热证”“湿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是研究至今的4个突现。结合内科病症涉及文献频次统计结果可以得知,三仁汤治疗FD脾胃湿热证/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可视为现阶段研究热点。根据2017年《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以及绝大多数专家经验[10-11],认为FD基本病机以肝胃不和、脾虚气滞为主,但也有专家认为本病在基本病机基础上常兼夹湿热[12-13],甚至主张以胃气壅滞、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14]。据文献报道,运用半夏泻心汤[15]、黄连温胆汤[16]、清胃散[17]、连朴饮[18]等湿热病常用方剂治疗FD者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在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坐少动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下,FD中医证候有可能逐渐向湿热证方向演变,故运用三仁汤治疗是合适的。此外,突现结果也表明,三仁汤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个案报道和个人体会,逐渐向临床专科专病实际应用的方向发展。

疗效和作用机制是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判断和验证中药药效的重要手段,这是目前三仁汤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回顾以往有关三仁汤的研究,疗效判定多局限于模糊的个人经验和体会,临床病例观察研究也多以实验室指标和症状体征为界定。不同于现代医学,中药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的整体作用[19],故不能仅以单纯理化指标和症状体征的改善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可以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包括中医证候、生活质量、主要结局指标、生物学指标在内的多维疗效评价体系[19],使得中医药疗效评价系统更加科学和全面。在三仁汤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动物实验文献仅占全部文献量的3.57%,关键词突现结果也表明此类研究还未形成规模,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20]。从目前分析结果来看,对三仁汤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多集中在调节免疫、蛋白质表达及神经内分泌方面。随着基因组学[21]、蛋白质组学[22]、转录组学[23]、代谢组学[24]和复杂网络药理学[25]等现代科技的完善和发展,运用其各自的分析方法,有望从整体角度揭示三仁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以及基因、靶点、药物、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丰富和拓展三仁汤的研究内涵,促进其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三仁汤病症病机
三仁汤合泻黄散加减治疗小儿脾胃湿热型厌食的临床效果探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膝关节慢性滑膜炎用温针灸结合三仁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柴胡达原饮合三仁汤、六君子汤加减早期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效果
青春期病症
龙胆泻肝汤合三仁汤加减对春季复发性前葡萄膜炎疗效的影响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