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化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效果评估

2021-05-13程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疗程肺炎患儿

程曦

肺炎喘嗽是儿科的多发病,是常见的一类呼吸系统疾病,西医学中称为小儿肺炎,以发热、喘息、痰鸣、气促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1,2]。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冬春两季最为常见,且多见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重,这是威胁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之一[3]。西医学多采用抗感染、对症治疗,但是随着耐药菌的增多,西医常规疗法疗效不满意,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案,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中分证论治,结合患儿的辨证分型,结合发病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院结合中医学的辨证施治原则,选择最常见的痰热闭肺型患儿,结合痰热两大病邪,豁痰与清热并重,对患儿应用麻杏化瘀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选取133 例患儿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4 月~2020 年3 月诊治的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患儿133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辨证中痰热闭肺型的标准;②年龄>6个月;③病程7~12 d;④患儿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以及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②合并精神病史、脑瘫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近2 个月内出现过其他感染疾病或是使用过激素类、丙种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者;⑤治疗依从性差者。将患儿根据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67 例)与观察组(66 例)。对照组中,男30 例,女37 例;年龄9 个月~7 岁,平均年龄(3.87±1.22)岁;病程7~10 d,平均病程(8.7±1.1)d;轻症49 例,重症18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34 例;年龄10 个月~7 岁,平均年龄(3.95±1.27)岁;病程7~11 d,平均病程(8.6±1.2)d;轻症46 例,重症20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基础对症治疗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热、止咳、化痰,应用盐酸氨溴素注射液静脉滴注,对于<2 岁的患儿,7.5 mg/次,2 次/d;对于2~6 岁的患儿,7.5 mg/次,3 次/d;对于>6 岁的患儿,15.0 mg/次,2 次/d。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0 mg/(kg·d),1 次/d。对于细菌性肺炎患儿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20~80 mg/(kg·d),1 次/d。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麻杏化瘀汤治疗,处方:蜜麻黄3~6 g,杏仁、败酱草、鱼腥草各10 g,水蛭(先煎)5 g,甘草3 g;随症加减,对于发热的患儿加牡丹皮、桑白皮和石膏;对于痰多者加葶苈子、莱菔子、苏子;对于咳嗽甚者加蜜百部、紫菀。1 剂/d,煎汁200 ml,分成3 次饭后温服。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7 d 为1 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治疗1~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住院时间、治疗疗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治疗1 个疗程后对患儿进行疗效评估,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症状积分评测,其中发热、咳嗽、咳痰等主症采用0、2、4、6 分计分,口渴烦躁、大便干结、胸闷胀满、泛吐等次症采用0、1、2、3 分计分,分数越高患儿症状越严重。症状积分减分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临床治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分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症状积分减分率为70%~94%;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减分率为30%~6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1 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中临床治愈17 例,显效27 例,有效20 例,无效2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儿中临床治愈11 例,显效25 例,有效21 例,无效10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31,P=0.017<0.05)。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血尿常规、心肌酶谱、肝肾功能,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炎喘嗽是西医病名肺炎的中医病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其中感染因素主要有病毒和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因素是引起肺炎喘嗽的主要病因。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难度也明显增加。祖国医学将肺炎喘嗽又称为肺胀、肺家炎等,直到清朝的谢玉琼在《麻科活人全书》中论述麻疹是因“热邪奎遏肺窍,气道阻塞”,从而出现“喘而无涕,兼之鼻煽”的症状,称为“肺炎喘嗽”,此后肺炎喘嗽开始作为肺炎的中医病名沿用。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多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后,首先犯肺,致肺失宣肃;或内伤饮食,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上壅于肺,阻遏肺气,致肺失宣肃,肺气郁闭于内,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塞气道,致气滞血瘀,从而出现咳嗽、痰鸣、气促等痰热闭肺证候,故而痰热闭肺型是小儿肺炎喘嗽中最常见的证型[4,5]。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证候演变具有一定规律,在发病初期多表现为风热闭肺型、痰热闭肺型,在发病中期则开始由实证向虚证转变,后期以阴虚肺热型、肺脾气虚型等证型为主。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痰热闭肺型患儿,该证型患儿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根据其病因病机,作者认为在临床治疗中关键在于宣肺平喘、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本院对患儿应用麻杏化瘀汤治疗,本方是从麻杏石甘汤化裁而来,减去石膏,增加鱼腥草、败酱草和水蛭[6]。方中的麻黄具有宣肺平喘之效,能改善肺通气换气状况,缓解缺氧症状;杏仁降气止咳,与麻黄配伍一宣一降,共奏宣降肺气、止咳平喘之效,为本方的君药。鱼腥草清热化痰,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水蛭则能改善微循环,还可缓解肺部毛细血管痉挛症状,改善肺毛细血管的血液灌注,纠正呼吸障碍,缓解肺换气通气功能。本方中水蛭和败酱草活血化瘀,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改善肺部病灶的缺血状况,促进病灶吸收。水蛭、败酱草、鱼腥草共为臣药,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效。甘草清热解毒,且能调和诸药药性,为佐药。全方共奏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活血化瘀之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治疗疗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中药麻杏化瘀汤与西医常规疗法配合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中药麻杏化瘀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疗效肯定,可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疗程肺炎患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治前列腺增生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