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05-13崔艳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左乙拉西癫痫

崔艳美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仍有很多患者患有此病。一旦确诊,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减少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癫痫的治疗效果也在逐步提高。据有关统计,由于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70%的癫痫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余30%的患者仍无法有效控制病情。临床研究认为,癫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脑神经元出现异常发电症状,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阵发性紊乱,是一种由大脑中皮脂异常分泌引起的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性发作的特点。它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癫痫药物多为抗癫痫药。癫痫药是一种长期治疗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影响患者的骨代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控制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左乙拉西坦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癫痫患者共60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癫痫诊断标准;②对本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药物禁忌。其中,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4~56 岁,平均年龄(35.55±10.52)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24±2.12)年。观察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56 岁,平均年龄(35.12±10.38)岁;病程2~9 年,平均病程(5.21±2.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治疗,服用量是15~20 mg/(kg·d),服用3 次/d,治疗1 周,若症状得到控制则继续维持该剂量治疗,若未控制,增加至20~30 mg/(kg·d),服用3 次/d,治疗12 个月。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始剂量是0.25 g/次,2 次/d,治疗1 周后增加至0.5 g/次,2 次/d,治疗12 个月之后,每周减少0.25 g 的左乙拉西坦的剂量,直至完全停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75%,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癫痫发作次数减少50%~75%,症状体征好转;无效:癫痫发作情况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21±1.24)、(8.21±2.5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1±2.44)、(11.11±3.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04、3.967,P=0.000、0.000<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皮疹2 例,失眠2 例,腹泻1 例,恶心呕吐1 例,腹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7/30);观察组出现皮疹1 例,失眠2 例,腹泻1 例,恶心呕吐1 例,腹痛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6/3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754>0.05)。

3 讨论

癫痫可分为继发性癫痫和原发性癫痫,其中原发性疾病在目前医学界尚未得到充分的解释。继发性癫痫通常被认为是由脑部病变引起的。这种疾病的特点是大脑功能出现一过性和突发性的异常。其中病因不明的患者为原发病,受血管疾病、寄生虫、感染创伤、继发性癫痫等影响。癫痫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综合征,它受到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影响,导致人体神经系统、感觉和意识的异常,从而形成疾病。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痉挛、半身及一侧肢体僵硬。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并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逐渐失去知觉。此外,还有神经运动发作,患者有明显的情绪、思维和知觉障碍,行动和意识都失控。此时,患者身体受妄想和幻觉支配,容易受伤。目前癫痫的检查通常采用头颅CT 和脑电图(EEG),通过发现病灶和观察脑波的变化来诊断癫痫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癫痫患者在发作刺激下,大脑皮层出现异常过度放电,意识、情绪、感觉等暂时性异常,出现肌肉痉挛、抽搐、意识不清、四肢屈伸、身体僵硬等,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和发育[2]。丙戊酸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广谱抗癫痫药物之一。在治疗中有一定疗效,可提高脑内抑制性γ-氨基丁酸类神经递质浓度,增强了对神经元的抑制,从而控制了患者的病情,但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效果并不好[3]。左乙拉西坦不仅可以防止神经元异常放电,还可以逐渐降低癫痫发作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治疗后患者的病情。从而阻断神经元中突触前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其与突触前膜蛋白的结合,从而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4]。与常规治疗相比,左乙拉西坦的实际应用机理有所不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大量数据表明,左乙拉西坦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多的抗癫痫机制,不仅能有效阻断患者的钙通道,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此外,还可以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从而缩短癫痫放电持续时间,进而减少电位数目,从根本上降低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有效抑制患者的发作[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癫痫发作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癫痫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痫样放电情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白细胞介素-2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左乙拉西坦可与患者脑内突触小泡蛋白结合,调节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的释放,防止大脑皮层异常过度放电传导。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对于癫痫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的癫痫症状,并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左乙拉西癫痫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疗效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癫痫共患ADHD儿童的生态学执行功能
敲打孩子头部会引起癫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