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21-05-13陈丽钻陈绮方骆倚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

陈丽钻 陈绮方 骆倚菁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艾滋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7-0099-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被称为艾滋病,是一种全身性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目前尚未有效方法,该病是一种不可被治愈的疾病[1]。作为一种能够减少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使其生命得以延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的治疗方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需要患者具有较高的依从性,而多数患者在治疗初期因多种因素而自行停止治疗,导致治疗难以长时间维持[2-4]。同时由于患者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及教育背景差异,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会对治疗的坚持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治疗依从度降低,致使治疗失败[5-6]。为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特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25例。对照组,男性100例、女性25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7.62±11.58)岁。试验组,男性102例、女性23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58.16±11.96)岁。确保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①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并开通咨询电话,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医务人员亲切的语言,将患者的恐惧及顾虑消除,向患者耐心的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其知晓该病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并使传染性及机会性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降低,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得到提高,并将成功病例进行宣传,以增强患者信心。②单独沟通交流:通过诚恳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取得其信任。要尽量遵循患者的意愿进行谈话,对其陈述事宜不加以判断。适时用手势、语言等作出情感回应。特别是对吸毒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态度要尽量诚恳,不带姓呼其名,对其生活及工作状态加以关心,拉近双方关系,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③保护隐私:患病属于个人隐私,医护人员有为患者保密的责任与义务。患者的取药及随访应分时段进行,尽量错开每个患者取药及随访的时间。对患者的特殊需求尽量满足,对患者的各种资料严格保密。④家属座谈会:定期邀请愿意接受患者的家属参加座谈会,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打消其顾虑,使其放下思想包袱,让其主动参与到治疗中。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康复家庭氛围,营造轻松、积极的治疗环境,使患者配合治疗。⑤电话随访:开始治疗后,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告知治疗副作用缓解时间及分散注意力方法,如参加社会活动、进行适当运动、听音乐、进行食疗调养等,以减少痛苦,并保持与医生的密切联系。激励患者的求生欲望及坚持治疗的意志,随访中要对治疗的注意事项及依从性的重要加以强调,对其认知加以巩固,以成功病例进行激励,重拾他们的治疗信心,以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检测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HIV病毒载量;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用药依从性自陈式问卷,于治疗两周后,对两组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其中,依从性良好:用药依从程度≥95%;依从性差:用药依从程度<95%。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内所涉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算,采用χ2检验进行样本率比较,用x±s表示正态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病毒载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病毒载量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病毒載量的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干预前后,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和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艾滋病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常被大多数人排斥和歧视,存在明显的绝望、沮丧、愤怒、抑郁等心理特征[7]。艾滋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还担负这各种心理负担,使病情进展加速[8]。故在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9]。抗病毒治疗能够显著延缓疾病病程,降低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但抗病毒治疗持续时间较长,患者的依从性对治疗起决定性作用[10]。因此在患者治疗前就进行依从性教育,制定服药依从性策略,让患者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患者认知提高,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并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康复环境,获得患者家属的帮助及支持极其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以及病毒载量的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显著,且试验组患者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提升,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服药依从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免疫能力及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提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