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福建助学”App指导下的高校辅导员资助工作研究

2021-05-12叶隐山

公关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辅导员

叶隐山

摘要:2018年9月由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合作开发的“福建助学”App.正式福建省内的高校全面运用,开启了福建高校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新时代。文章就结合“福建助学”App指导下辅导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应思考和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这个背景下对辅导员资助工作的要求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资助 辅导员 福建助学App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

近年来,国家、政府和高校等对受教育者,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投入逐年走高,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8年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受助学生超过1亿人次,资助金额超过2000亿元,财政投入近1300亿元,学校和社会投入超过750亿元,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9年,光是对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达到了4817.59万人次,资助资金1316.89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和国家自十八大以来一直都在着力做好攻坚扶贫事业,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的资助,为了保证大学生不因为贫困而失学,能顺利地成长成才,政府、社会和高校等也实行了多种资助类型,例如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费减免等补助。但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补助,其申请者都必须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也正是因此每学年伊始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成为了高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18年之前,福建省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评定方式,即成立学院、班级贫困认定小组,从家庭经济情况、使用物品、消费习惯、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少有的几个维度进行评分,最终通过民主评议产生班级的贫困生名单,而传统的认定由于受主观性等因素影响,其认定的准确性一直饱受争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款集信息采集、审核、评定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准认定信息化工作平台应运而生。自2018-2019学年起,福建省首个推出了一款高校贫困认定App,App名字叫助学宝,又称福建学生资助版。通过高校运用实际工作中发现,即便是通过几十余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量化指标进行测评后,其精准和公平性较最后传统的方法已经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达到完全理想的程度。即使是在有福建助学App的有力支持下,辅导员依然在这个资助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后台审核参与认定的学生所填报的资料,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工作等;同时,高校资助中依然还存在如重视物质资助而轻视精神教育,部分学生缺乏诚信等“福建助学”App无法提供直接、有效帮助的问题,两者都对辅导员在新时代的高校资助工作中提出了要求。

二、新时代下应思考的问题

1.贫困认定的精准性、学生的诚信度仍存疑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扶贫事业中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而在这样的要求下,在扶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确定好受扶贫的对象。在高校的资助中,最受争议的环节就存在贫困认定中,完成了此项环节后,就意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谁受到了资助以及将受到何种档次的资助。“福建助学”App在福建省内高校的广泛运用中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方式,贫困认定的精准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由于“福建助学”App在认定环节中对于申请者填写资料时倡导的是诚信原则,因此多项量化指标如家庭需赡养老人数、在学适龄人数等只被要求按自真实情况填写,而无需提供证明。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会有不自觉的学生不诚实地填写不真实的信息,以求能够获得资助。

2.精神上的帮扶仍缺乏

“福建助学”App的推出,主要是针对精准认定、金融知识科普等工作的有了系统化处理,但对学生的精神上的帮扶,仍然需要靠辅导员人为去实施。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更多停留于物质上,在精神上却很少。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扶贫还要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这在高校的资助工作中也是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首先,有些贫困学生的“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受到资助时,依然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去获得回报,而不是仅仅等资助。其次,在学习方面落后的贫困生也不在少数,在没了高额的负担后,更应当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中,而不是高枕无忧地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最后,有的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就因为自己不为人知的家庭情况,因为羞于让人知道,甚至放弃贫困生应有的权利和各类申请。这类学生通常因为家庭的经济情况表现得比较自卑,更严重的都会影响与其他同学的正常生活交往。

3.资助育人实效和体系建设的仍待改善

辅导员虽然作为距离学生最近的老师之一,但往往因为带生数量和行政工作多等原因没有把资助育人的工作真正地落实到位。许多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回馈意识,也时常鼓动贫困生参加例如“志愿汇”等平台上的志愿服务活动,希望通过发起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来让贫困生参加到其中,但由于难以强制学生参加等原因,其实效性也仅仅也停留在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中,难以做到贫困生全覆盖或大范围覆盖。而“福建助学”App对于除了困难认定外的其他延伸功能少,与志愿服务平台没有任何联动,两类平台或许可以结合而取得更好的实效性,但实际上仅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的不同平台。与此同时,许多高校也依托主题教育例如诚信主题系列教育中的各项活动加以开展,意图在活动中增强宣传和加强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其实际教育意义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的佐证材料和总结报告中,没有形成大规模、成体系的预期效果。

三、新时代下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1.扎实开展政策宣传工作和“福建助学”App使用的指导工作

辅导员作为高校资助政策的宣讲者,其资助工作的第一步便是组织集体学习,对各级的资助政策性文件读熟读透,通过年纪大会宣讲结合“两微一端”等方式灵活、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同时告知他们有权利可以按程序进行相应的资助申请。而现如今“福建助学”App在福建高校全面普及使用的情况下,辅导员在原先基本工作不松懈的基础上,还需要仔细研究“福建助学”App后台操作系统手册、摸索后台系统的使用。必要时还可以在正式通知申请填报前,找个别学生在开放后进入系统测试,观察哪些环节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困难点等,并将操作指南转达给申请的同学们。避免在学生都进入系统后,出现许多关于操作上的问题,反而工作量增多。

2.严守公平的底線

在使用“福建助学”APP后,辅导员在贫困认定中的工作量有明显地降低,因为繁琐的家庭经济信息收集过程和对其各项情况评分程序都由学生录入和系统收集所替代,并且系统收集信息的许多项目都由学生凭着诚信原则去填写,辅导员无需对这部分进行校对修改。但这并非意味着辅导员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无所作为,因为其后台审核系统仍保留有部分分值权重大的项目,例如近三年的家庭成员医疗费用支出有2000及以上几个金额不等的选项,申请人勾选后需提供图片作为佐证材料,而这部分内容就是辅导员在后台系统审核的重点。我曾听有的辅导员说过:“都是自己的学生申请,肯定希望他们能受到资助。”这言下之意无外乎就是辅导员会尽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资助的可能性变得更高,而学校资助的负责老师人员有限,难以对全校全部申请认定的学生逐一审核并及时发现问题。也许这样的私心对辅导员的学生来说是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考虑到资助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该生在辅导员的“帮助”下获得了本应没有的资助,也就意味着另一个本应该获得资助的学生却没有受到资助。所以,辅导员对待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审核,才能守住资助公平的底线。

3.加强精神帮扶,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在高校中资助工作的各环节均是比较规范、透明并且到位的,无论是认定程序、公示、上会研究讨论还是最终资助金额的发放都及时和准确,毕竟涉及到学生的利益,任何一个资助工作者都不会对此怠慢,包括辅导员在内的资助工作者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资助本身例如核对信息数据是否有误等,而对受资助的对象的帮扶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前文提到的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情况差产生自卑心理、没有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的意识等问题其实时常是存在于高校的实际工作当中的。作为以辅导员为单位的一线资助工作者更应该把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精神上的引领,把自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从剥离出来,把资助和育人结合起来,真正把思想引领性的工作落到实处。

4.构建资助育人体系、搭建育人平台

梁玉丽等通过回溯高校资助育人的研究,在其综述中总结了许多在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多位学者专家也提出对育人平台搭建和体系创新的上意见,对搭建育人平台,更新育人理念,创新育人体系等方面有着指导性的意见。虽然是由高校的资助部门承担着整合资源,谋划具体实施方案。但作为辅导员,也应当积极主动地投身高校资助育人平台的搭建,进行具体资助形式、方式和育人工作的探索。工作在资助工作的一线,辅导员应当定期评估自己在工作中育人效果的实效性,不断反思总结,以提升工作方法来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四、结束语

虽然“福建助学”App 在有使用过程上的困难,有实际运行指导下资助工作的新问题,但在新形势下,各级资助工作者都应当探索高校资助工作的新路径,积极构筑和搭建组织育人平台,为不断完善资助工作各个环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为全国攻坚脱贫打工程和高校资助育人的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人民政协报,2019-03-07(018).

[2]曾海.“福建助学”App:开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时代[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8):90-94.

[3]张锡钦,肖海茵.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质量提升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34):83-85.

猜你喜欢

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对策
刍议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策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辅导员队伍有效激励的最新研究综述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100系列”丛书(四册)
“有为”也应“有位”
辅导员待遇,职业幸福感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