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5-1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鹰嘴粉碎性肱骨

刘 锋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医院骨科 453400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较为少见,占成人骨折的1%左右,粉碎骨折块易侵袭关节,加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非手术治疗于闭合状况下复位,具有一定困难,且外固定难以维持,易诱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欠佳[1]。手术切开治疗暴露充分,可精准解剖复位,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但不同入路方式对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影响[2]。本文选取我院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46例,旨在探讨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其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9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46)、常规组(n=46)。常规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56±5.49)岁。研究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3.40±5.22)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X线片、CT检查确诊;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1.3 方法 两组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完善术前准备。

1.3.1 研究组采用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于肘后正中做纵向切口,切口始于鹰嘴尖端远侧5cm,沿上臂中线内侧延伸至鹰嘴尖端上方10~15cm;沿肱三头肌内侧缘肌间隙分离,游离尺神经牵开保护,锐性分离尺骨鹰嘴处附着肱三头肌,将肱三头肌—肘肌形成组织瓣翻转至肘外侧,充分暴露肘关节、肱骨远端及尺骨鹰嘴,复位完成后,采用1.5mm克氏针于尺骨鹰嘴处横向钻骨髓道3~4个,复位肘肌、肱三头肌,双钢板固定,尺、桡侧钢板分别对应放于内、外侧骨嵴,复位鹰嘴,沿骨髓道置于克氏针,采用钢丝行张力固定,前置尺神经,放置引流管,闭合伤口。

1.3.2 常规组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全麻,于肘后正中切开皮肤,游离两侧皮瓣,于肱骨后上髁后侧拉开并保护尺神经,充分暴露肱三头肌及肌腱部,于肌腱部行舌瓣状切开,切口由鹰嘴尖上方10cm至关节线上,舌瓣状向下翻转,沿纤维方向劈开下层肌层,暴露骨折断端,余下操作过程同研究组。

1.4 疗效评估标准 根据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功能,屈肘<90°,伸肘40°为差;屈肘90°~120°,伸肘40°为可;屈肘>120°,伸肘30°为良;屈肘>130°,伸肘15°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2)比较两组手术、康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初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并发症(异位骨化、关节粘连、感染、骨折不愈)发生率。

2 结果

2.1 优良率 研究组优良率为91.3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9%(χ2=3.903,P=0.048<0.05),见表1。

表1 两组优良率对比[n(%)]

2.2 手术、康复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初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常规组的17.39%(χ2=4.039,P=0.045<0.05),见表3。

3 讨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对肘关节损伤较为严重,常伴有严重肿胀,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关节僵硬、疼痛、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临床应采取科学、合理手术方式,以提高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表2 两组手术、康复指标对比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为临床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常用术式,操作简单,可清楚显露肘关节后方,利于滑车复位,但对肱骨远端关节面、肘关节前方显露不理想,操作复位困难,且对伸肘装置肱三头肌等软组织损伤严重,易出现肌肉断面纤维化、渗出、液化及周围组织广泛粘连,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4]。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并发症较少。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术由内侧肌肉间隙进入,对机体创伤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通过牵拉肱三头肌,可充分暴露骨折端,便于直视下精准复位、固定[5]。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相比,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可避免进一步损伤肱三头肌、尺骨鹰嘴,保持伸屈肘装置完整性,有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异位骨化、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6]。由本文结果可知,研究组手术时间、初次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可见,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缩短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初次锻炼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肱三头肌—肘肌瓣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猜你喜欢

鹰嘴粉碎性肱骨
量化控制法指导髌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四肢创伤开放性并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鹰嘴桃树
鹰嘴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