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歌曲《幽兰操》的声乐美学意蕴

2021-05-10王娅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

摘要:作曲家赵季平根据韩愈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幽兰操》是其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所创作的作品。本文对歌曲的诗词、旋律、伴奏及演唱进行探讨,深入挖掘其美学意蕴,以期对艺术歌曲《幽兰操》的演唱与赏析有所助益。

关键词:艺术歌曲;《幽兰操》;美学意蕴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2

艺术歌曲作为声乐创作的专门体裁之一,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当时是指歌词采用著名诗歌、曲调精美、钢琴伴奏占有重要地位的抒情歌曲。中国艺术歌曲起步于20世纪初,青主的《大江东去》开启了这一体裁的创作之路,百年来,众多优秀的作曲家在继承德奥艺术歌曲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音乐特点与语言特征,创作出了大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符合本民族气质及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优秀艺术歌曲作品。《幽兰操》作为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曲。他将西方艺术歌曲的体裁形式与中国古典诗词相结合,旋律创作上注重古诗词的韵律美,通过钢琴伴奏古风意境的营造,体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气质,深受众多歌唱家及声乐学习者的喜爱并广为传唱。

1 诗词的意蕴美

韩愈《幽兰操》诗词原文如下。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幽兰操》是唐代诗人韩愈参考孔子《猗兰操》而作,借咏兰表明自己报国的心志与君子高洁的操守。艺术歌曲《幽兰操》的歌词就由其诗词改编而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以日以年,我行四方。文王梦熊,渭水泱泱。采而佩之,奕奕清芳。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1]表现古代文人节操及气节的作品,大都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韩愈效仿孔子寄情兰花,豁达旷逸,表现了其在苦难和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的高尚操守。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诗人通过赞颂兰花幽然清香却甘于寂寞和高洁不屈的精神品质,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仕途坎坷;“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同时又希望自己可以不在寂寞中堕落迷失自己,能够拥有像兰花一样耐得住寂寞的品质,直到抱负得以实现;“文王梦熊,渭水泱泱”,运用“文王梦熊”的儒家文化典故,更加形象地表达诗人想像渭水河畔的姜太公一样,实现自身价值;“采而佩之,奕奕清芳”,就像兰花如果有人采之、佩之,那么它一定将能清香毫无保留地献给世人;“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兰有王者之香,是因为在忍耐中积累,在寒冬中孕育,这正是君子应该遵守的法则和道理,那么后世子孙必定昌盛。

全诗意蕴醇厚,带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带着兰花高洁的芬芳,带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帶着英雄传说与史诗的浩渺气质,带着对子孙后代的希望,诉说着人生的变动与永恒,告诉人们学会坚韧,坚守初心。

2 旋律的抒情美

旋律是音乐语言的核心,“从诗化语言创作成为声乐语言或歌唱性的语言也可以说是语言旋律化的创造,而声乐的旋律构成及其旋律美的表现,就形成了本体美的特征”[2]。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必须从“词”和“曲”两方面来诠释,诗化抒情美在音乐文学中的体现,以词情为载体来表现,诗词的情感是曲调情感的导向。诗音乐化,音乐诗化,只有诗词内涵与词曲真正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抒情美,任何旋律都有抒情功能,这也正是音乐更为显著的审美体现。

根据我国古诗词创作出来的歌曲,旋律通常涉及汉语语言的平仄音韵、四声高低、缓急升降的韵律美,这也恰是我国古代唐诗宋词所追求的音律美。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界的领军人物,其艺术歌曲《幽兰操》算是古人词今人曲的典范之作,婉转悠扬的旋律把古色古香的本民族古典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旋律充分结合诗词的结构、节奏、平仄、韵律等,舒缓有度,配合诗词的情绪,抑扬顿挫,似吟似诵,完美展现出诗词与旋律的抒情韵律美。

《幽兰操》继承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词曲结合的艺术创作手法,音乐旋律与诗词韵律相辅相成,旋律走向与情感变化丝丝入扣。音程跳进、同音反复、长时值音符的运用,使看似简洁质朴的曲调充满了凛然大气,充分刻画了人物“借物明志”的内心世界,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抒情性,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加深刻地表达出了诗词的思想内涵。

3 伴奏的形象美

在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演唱相辅相成。有句名言说:“艺术歌曲是歌声与钢琴的二重奏。”作曲家陆在易先生也说:“伴奏部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伴奏,而是与歌声部分相融合,成为作品整体中不可更改的有机组成部分。”[3]由此可见伴奏的重要性,它担任着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描绘意境、刻画音乐主体的重任,与人声高度融合。

《幽兰操》钢琴伴奏的编配经常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得到华丽的艺术效果。从钢琴伴奏中可以看出音乐织体丰富的表现手法刻画与音乐形象相结合,以此来增强音乐表达效果。乐曲开篇引子部分琶音的运用,渲染出了平静、娓娓道来的意境,充满了浓郁的古风韵味。首段随着人声的进入,伴奏部分也开始有了丰富的变化,琶音与三度上下行进行的阶梯式旋律交替进行,平静中带着情绪的涌动;两小节的间奏引入了中段,从歌词“文王梦熊”开始,伴奏变成了右手柱式和弦与左手连绵不绝的三连音分解和弦相对应,使情绪较前面有了新的、积极的发展;八小节的间奏开始了更加激烈的情绪变化,右手的柱式和弦被加上了重音记号,左手由之前的三连音变成了一拍四音的十六分音符,为后面重复的歌词部分作了新的情绪上的烘托与推动,使得在演唱时虽歌词完全重复,但情绪却更加饱满激越,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结束段除了末尾略微的变化,基本再现了首段的旋律,首尾呼应,展示了歌曲结构的完整性,然而伴奏部分和首段却截然不同,左右手旋律像倒影一样互相映衬,力度也被控制在弱至中强,最后在渐弱的上行分解琶音上结束,使情绪得以延伸,意犹未尽。

整首歌曲的伴奏编配既遵循了西方的和声编配模式,又凸显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氛围与完整性,体现了艺术歌曲钢琴与人声互为烘托、相互映衬的协作关系,更使钢琴具有了独立的形象意义,完美烘托出了诗人借花明志的慷慨大气。

4 演唱的典雅美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由传统的吟唱到今天由专业作曲家配以符合诗词韵律的优美旋律,对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歌唱者首先要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研究语言与音律结合的规律,切实掌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特征,根据作品的内涵和曲风,运用合理且贴切的音色来准确演绎。就像黄自所说,演唱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要“非常讲究诗与歌的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4.1 情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毛诗序》),精辟的诗歌语言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经音乐化的揉润,变成了词曲完美相融的作品。

《幽兰操》借用兰花的清美诉说故事,全曲分三个段落,首段以叙述般讲故事的口吻娓娓道来,情绪隐而不发,深沉中透露着惆怅,柔和中透着坚定;中段由两段重复的歌词组成,是整首歌情绪起伏最大的地方,但情绪却是递进关系,曲风恢宏大气,要唱出诗人的凛然大气,似兰花一样的王者之风;末段开始虽重复首段前两句歌词,然而演唱的力度与情绪却更加控制,隐忍坚定,最后在幽远的意境中结束。

整首歌风格荡气回肠,经过旋律修饰又显得精致典雅,诗人要像幽兰一样,不以无人而不芳;要如荠麦一样,迎茂茂雪霜而萌发。演唱者要把自己代入诗人的角色,唱出人物、故事,唱出诗人清芳自足、淡于喜悲的心境,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通过声音表达出来,感染听众。就像作曲家赵季平夫人张宁佳所说的,“要站在一位大文豪对国家的负重和责任去感受和演唱”,传递出圣贤们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唱出其高尚的思想境界。

4.2 声腔

中国古诗词讲究韵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乐感,平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感鲜明。采用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歌曲本身就显得很考究,非常讲究吟、揉、谙、捻的韵味及歌曲中的写意手法。《幽兰操》的旋律质朴、文雅,全曲没有任何炫技,作曲家更多地采用了贴合诗词声韵的吟诵风格,旋律进行完美吻合字的音韵特点,这就要求演唱者演唱时,做到腔随字走、字领腔行。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句末旋律音值多处做了延长,来展现诗中的饱满情绪。为了突出诉说、吟诵的感觉,“雪霜茂茂、蕾蕾于冬。君子之守,子孙之昌”等句子还采用“一字一音”的写法,增添了歌曲朗诵性的风格。当然,中国歌曲的咬字归韵也是诠释歌曲的重要部分,要把语言的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幽兰操》用韵讲究平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仅将古典的音律和凝练的文字相糅合,也将它原本的体裁变得丰富多彩、极具美感,满足了当代声乐美学由心而发、声情并茂的标准和要求。

“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明·王骥德《曲律》),潤腔是指演唱者在演唱时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润色的独特技法,是形成作品风格、韵味和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使歌曲更富有色彩和生命力。在演唱《幽兰操》时,不要将自己束缚在原有的音符中,要对这些音符融入自己的感情,在一些字句上适当加上装饰音、倚音或滑音等,对唱腔进行适当的加工、修饰及润色。比如在唱“兰之猗猗”的第二个“猗”时,可模仿古琴揉弦的感觉,唱出古典诗词特有的古风味道,还有其他句子的末尾字都可做这样的处理。大跳的音程要唱出连贯的线条而不能生硬,要讲究合适的声音色彩,用美声的用声状态结合传统民歌唱法、戏曲,唱出清透古朴、雅致明亮的音色,唱出诗词的刚柔、浓淡、抑扬,由此赋予歌曲更加古典、质朴的民族风格。

4.3 气息

“气为声之本,气是声的动力,是声的源流,是声的根本”[2]歌唱艺术就是气息的艺术,《幽兰操》整首歌曲虽没有太大的起伏,但句子长,长时值音符多,气息的保持显得尤为重要,呼吸要缓慢且沉稳,句子起音寻找下叹的感觉,行进过程中保持均匀,乐句之间换气注意放松,声音强弱要控制好,保证歌曲整体的美感。“声要圆润,腔要彻满,全在与呼气时的力度控制,从而使发音共鸣、吐字行腔,都有气息的支持。”[2]

有些段落乐句音区偏低,在演唱时气息一定要沉下来,充分利用胸腔共鸣,用多一些说话的感觉,将抑扬顿挫、强弱对比通过声音表现出来。中段为整首歌曲情绪起伏最大的地方,大线条的乐句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绵长的乐句既需要强大的气息支撑做出渐强渐弱,又要保证每一个乐句饱满而连贯,唱出既通透明亮又柔和圆润的声音效果。末段开始通过控制气息来把握声音的力度,不可唱太重,弱唱对气息的要求更高,要在保证深呼吸的基础上均匀呼气,把歌词从容不迫地唱出,最后歌曲在幽远的渐弱声中结束。

5 结语

我国古典诗词内容含蓄委婉,有着深远的意境。古诗词艺术歌曲《幽兰操》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与丰富的伴奏织体相结合,利用独特的中国古典文化,积极创新出音乐艺术的风雅。歌曲中“借物言志”的隐喻特征、“曲高隽永”的音乐风格,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声乐美学意蕴角度对作品的解析,让我们知晓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绎,需要演唱者有相当的文学艺术修养,要从歌曲创作背景、风格特征、文学价值等方面入手,充分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分析研究歌曲的创作手法、咬字行腔等,演唱上应始终贯穿“声韵、字韵、情韵”这一主旨,切实掌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对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进行研究与演唱,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培养我们对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艺术品位,更对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在新的时期会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赵季平.赵季平创作歌曲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226.

[2] 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88,256,260.

[3] 李曙明.中国艺术歌曲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

作者简介:王娅(1975—),女,重庆万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及教学。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梅花引》的艺术特色与演唱研究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浅析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音乐特征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艺术歌曲流行唱法对艺术歌曲发展的影响
浅析尚德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及其特征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谈福雷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梦后》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