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用心棒》中的镜头语言与人物塑造

2021-05-10冯镇东

艺术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黑泽明人物塑造

摘要:《用心棒》作为黑泽明导演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世界范围备受好评,甚至一度被西方电影导演翻拍。在电影中,黑泽明用独特的视听语言手法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情绪,烘托环境气氛。另外,黑泽明还以独特的人物塑造诠释自己对武士阶级以及武士精神的理解。

关键词:黑泽明;武士电影;《用心棒》;镜头语言;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1-00-02

1 《用心棒》的动作

《用心棒》这部电影充满了动作元素。电影(movies),英文中又称“motion pictures”或“moving pictures”。这些名词说明,“动”是电影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1]。电影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语言系统,仅仅向我们传达发生了怎样一件事情,电影中的动作也同样值得关注,它有独特的意义与美感。在《用心棒》中,这些动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单独提炼出来看,也是充满美感的。

首先是大自然的动作。黑泽明通常以某种自然现象作为背景,比如风、水、火、雪等。黑泽明自己也曾表示,他要么喜欢烈日炎炎,要么喜欢风雨交加[2]。这么做的好处在于,它会使画面产生多种视觉效果,即使人物在镜头前静止不动,动态的自然背景仍然可以吸引观众的视线,从而烘托影片的气氛,直观地传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例如,在《用心棒》中,恶霸新田丑寅为了报复同为恶霸的清兵卫,点燃了为他撑腰的绸缎商左卫门家的绸缎。对于身处大火燃烧现场的新田丑寅的弟弟新田卯之助,导演黑泽明并没有让他说一些表达情感的台词,而是将他邪魅的面部表情与背后熊熊燃烧的烈火放在同一个镜头里。此时,虽然卯之助一句台词也没有,但其身后熊熊燃烧的烈火以及木材的爆裂声,都向观众直观地传达出他计谋得逞后的兴奋之情。并且,房屋燃烧的烈火也将影片推向了一个高潮,它象征着矛盾的爆发。又如,在结尾处,三十郎在街头与恶人对峙,主角周围的出路已经被封死,但他周围卷起的巨大的风沙,在这一静止的画面中成为焦点。通过动静的对比,在静止的视觉元素中加入小但充沛的情绪漩涡,黑泽明赋予了风沙这一自然现象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武士的愤怒与武力。

其次是群体的动作。黑泽明的电影通常会聚集一群人,大到军队规模的大群体,小至三四人那样的小群体。但人数和场面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当多数人处在画面当中时,任何情感都会被放大,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例如在《用心棒》中,当主角三十郎简单几招教训了新田丑寅家的打手后,潇洒地往回走时,目睹这一切发生的清兵卫家的一众打手吓得往后退。在这一幕中,相较于只表现清兵卫一个人的神情状态,加上一众打手的神情状态显然能更加凸显出主角三十郎作为武士的威严,以及普通人对死亡的恐惧。又如,在清兵卫雇佣三十郎这一幕中,无论清兵卫怎么加价钱,三十郎都不回应,此时他身后的一众打手都表现出了好奇且急切的神情。此时,打手们的群体动作就放大了清兵卫的内心情感,观众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清兵卫此刻的急切。

接着是个体的动作。黑泽明的电影中经常会安排夸张的动作,当一个人很高兴时,他可能会手舞足蹈,比如说《七武士》中的菊千代看到恶人被武士教训之后,举着刀兴奋地又蹦又跳。相反,如果一个人很生气,他可能就会直接痛打对方,比如说《椿三十郎》中的主角椿三十郎在知道自己一直帮助的武士没有按自己的计划行动时,愤怒地痛打这些后辈。这些夸张的肢体动作都是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人物的情感。并且,他还会让他的演员为角色安排一个特定的体态动作,然后在片中不断重复使用。如此,观众便能快速地分辨出角色并且理解他们的感受。这一点,在《用心棒》中尤为明显。在此片中,主角三十郎在战斗前后都会将双手收拢在和服之中,从而体现武士身上带有的危险感,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含着秸秆,从而体现他作为浪人的洒脱,或是不经意间摸胡子,讓观众立刻知道他正在思考问题。

当然,动作不仅限于被摄主体的动作,摄影机的移动同样是电影动作的一部分。摄影机的运动不仅是表面的动感,也带有心理和主题意义[1]。摄影机的移动能在影片中做到被摄主体的动作所做不到的含蓄象征。摄影机移动形式有很多种,黑泽明的电影中多用横摇镜头,它可以强调空间的统合以及人与物或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对于黑泽明而言,仅仅依靠镜头移动就足以叙述一件事情。在《用心棒》的更夫接待清兵卫与新田丑寅这一幕中,镜头在三者之间流畅地移动,并且导演还在不同的景别间转换,近景到远景一应俱全。如此,在没有一句台词的情况下,首先将更夫接待时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将清兵卫与新田丑寅贿赂巡抚时的急切心情,以及他们所拥有的贿赂筹码交代清楚,最后将三十郎与酒店老板作为远景结尾,交代事件的背景是他们在偷看,与前一个镜头相呼应。

综上所述,一般电影会用人物台词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情绪,而黑泽明则是用各种动作来处理,并且这些动作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因此,相较于一般电影的做法,黑泽明的处理会使情感的传达更加直观,画面的视觉元素更加丰富。

2 《用心棒》的构图

在黑泽明的电影中,人物经常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不管这种冲突源于自己的内心,还是源于与他人的矛盾,黑泽明都将它用于情节的推动。因此,在他的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人物紧张对峙的场景。

对于这种对峙场景,黑泽明往往采用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通过将人物置于画面的左右两端,展现人物针锋相对的姿态,并且由于人物处于画面边缘,所以矛盾双方仿佛已没有退路,这更将紧张的气氛烘托到了极点。如在清兵卫与新田丑寅两家的打手们在街头武斗这一幕中,黑泽明将打手们分别安排在画面两侧,通过画面左右两端的尽头营造出他们之间毫无退路的生死决战。然而,黑泽明又为这一幕加上了稍显诙谐的配乐,再加上演员们一进一退的滑稽表演,向观众们传达了这群打手们本质上是一群地痞流氓,只会装腔作势的他们根本就打不起来的信息。

另外,黑泽明经常使用强调前中后景的等分线与纵深线的纵深构图。由于纵深构图会强化近大远小的关系,处在前景的人物往往更加突出,更容易吸引观众的视线。因此,黑泽明往往将事件的中心人物置于前景,以起到突出主题、强调人物主人公地位的作用。例如《用心棒》中的三十郎、酒店老板、小平这三人在酒店中交谈的这一幕,黑泽明将小平放在前景,酒店老板、三十郎分别放在中景与后景,用以强调小平是事件发生的中心人物。并且,这一幕也运用了左中右的对称构图,突出了小平作为这一幕主人公的地位。另外,最后的决斗场景同样运用纵深构图,黑泽明将被吊起来的酒店老板置于前景,恶霸与三十郎分别置于中景与后景,从而突出了酒店老板在该事件中的主人公地位,并且强调这场战斗的目的是营救酒店老板。

构图的关键在于线条,线条决定画面各个部分的比重,因此左右对称的构图会关注水平线上的线条,纵深构图则会关注纵深线上的线条。如此,光线作为线条也是构图的一种。黑泽明对灯光的运用主要采用“伦布朗布光法”,这种布光的特点在于不将光打在人脸上,而是多用逆光与侧逆光勾勒人物的轮廓线条,并且使脸部任意一侧呈现出倒三角形的光斑。在这种灯光的使用下,《用心棒》中的主角三十郎的头肩变得非常立体,从而显示出武士的意气风发,并且逆光造成的大面积阴影,也体现了三十郎意志坚定的形象。

3 《用心棒》的主人公形象

《用心棒》讲述了浪迹天涯的浪人三十郎在正义感的驱使下,施计铲除两大恶霸家族,使小镇恢复太平,最后转身离去的这样一个故事。因此,主角三十郎的主要形象是一个外表看起来很邋遢的浪人。“浪人”是日本所独有的,在历史中主要指因各种原因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主家,从而居无定所的武士。然而,中国观众看到这一形象时并会不感到陌生,并且很容易接受。这是因为中国本土文化中有着类似的形象——侠客。“侠”最早出现在《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韩非子·六反》说:“行剑攻杀,暴之民也,而民尊之曰磏勇之士;活贼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之曰任誉之士。”韩非子对“侠”的评价,重点在于说明侠客的行事规则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主要通过个人暴力处理矛盾。在《游侠列传》中,司马迁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这时对“侠”的评价已经上升到了侠义精神的层面。“侠义”一词,具体出自《三侠五义》第四十三回:“是老贼的素日行为过于不堪,故惹得这侠义之人单单的与他过不去,生生儿将他两个爱妾的性命断送。”侠义精神包含了锄强扶弱、惩恶扬善、乐于助人以及为国为民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在这层意义上,《用心棒》的故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侠客以自身的武力在法律之外为民除害。落实到人物形象上,三十郎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客”。

“用心棒”一词在日语中本是指关门后插在门后的棍子,引申意义为防身的棍子,如果用来比喻人,就是指保镖。因此,《用心棒》也被翻译为《保镖》《大镖客》。《用心棒》中的三十郎类似一个保镖的角色,他作为没有主人而浪迹天涯的浪人,为谋生计只能出卖自己的武力成为地主的打手。然而,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处理三十郎这一角色时,抹去了人物背景故事,直接将他置于法外之地,并在纷争平息之后潇洒离去。这就如同李白《侠客行》中所描绘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活脱脱的一个侠客形象。并且,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特质,在镜头中也有极强的暗示。《用心棒》的第一个镜头是武士三十郎以背影入画,最后一个镜头则随着三十郎一句简单的“再见”后离去的背影结束。

正如韩非子对侠客的评价重点在其武力上那样,侠客作为不受法律限制的执法者,除了具备遗世独立的特质外,必然还有强大的武艺,这在《用心棒》中体现为主角三十郎高超的剑术。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黑泽明会让他的演员为角色安排一个特定的体态动作,然后在片中不断重复使用。这在《用心棒》中就表现为武士三十郎会习惯性地将双手收拢在衣服里,这一动作除了增强角色的辨识度之外,也暗示了武士的危险。日本的剑术讲究快而准,抢得先机的拔刀往往是制胜的关键,因此武士拔刀的双手如同武士刀一样致命,而将双手藏入和服当中,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危机感,因为他人无法判断他何时快速地伸出双手拔刀。在影片中,第一次展现高超的剑术时,武士三十郎将双手蜷缩在衣袖内悠闲地走近新田丑寅一方的打手人群中,接着双臂伸展,快速地拔剑、劈砍、收刀,随着双臂收回衣袖,四个匪徒倒地,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对峙的紧张感在一瞬间释放得畅快淋漓,而将双臂收回衣内的动作,则将这种畅快延续,更显示了武士的危险与洒脱[4]。在电影最后的對决中,三十郎同样将双手蜷缩在衣袖之内,一步步靠近新田卯之助和他的一众打手们。当三十郎笑着伸出双手时,就连拿着枪的新田卯之助都惊恐不已,这一幕也体现了主角强大的武力。

在主角三十郎身上,除了有作为侠客的遗世独立的特质与强大的武力之外,还有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一面。例如,主角三十郎时常会在嘴边叼一根秸秆,显示出他作为浪人,不同于高层武士的拘谨严肃,有着一种随性浪漫的特质。另外,两大家族的打手在街头对峙时,三十郎坐在中间的高台上观战,此时他并没有展现出严肃的一面,而是宛如孩童一般,兴奋地看着眼前这一幕,这就体现出了三十郎玩世不恭的一面。

最后,三十郎身上也有着作为武士的一面。三十郎作为武士不是体现在身份上,而是体现在他的精神上。从文化上来说,武士精神本质上继承了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念,只不过在武士阶层中,武士只服务自己的家主,因此价值观念主要实践在“忠”与“勇”上,但其本质上还是儒家思想。影片中,三十郎独自一人对抗两大家族的打手是“勇”,为民除害则是一种“忠”。因此,三十郎虽然是一个浪人,但是他内在的武士精神使他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武士。然而,导演将三十郎塑造成一名武士,不仅仅是为了宣扬武士的正义与勇敢,也暗示了武士的没落。《用心棒》发生在武士阶级走向没落的时代,武士精神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新田卯之助手持枪与三十郎对峙象征着传统武士阶层受到了挑战。然而,在最终的对决中,三十郎还是以飞刀与武士刀战胜了卯之助,这象征着武士阶级获得胜利,武士精神得到维护。这种结局安排或许是黑泽明的一种执着,他仍旧对武士阶级充满期许。

4 结语

《用心棒》是一部优秀的武士电影,黑泽明在这部影片中展现了他大师级别的视听语言手法。虽然这些手法在现在看来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在黑泽明那个时代却是开创性的,如今的我们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此,回首过去,我们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用心棒》中也有黑泽明对日本民族文化的思考。黑泽明通过三十郎这一形象的塑造,一方面宣扬了正义与勇敢的武士精神,一方面表达出武士阶级没落的悲哀。

参考文献:

[1]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95,114.

[2] 邵昌勇.黑泽明电影的美术造型与导演艺术[J].戏剧丛刊,2014(05):87.

[3] 陈曦.韦小宝的侠义精神——浅谈金庸的《鹿鼎记》[J].汉字文化,2018(14):40-41.

[4] 张瑜.武士电影与西部片的创作比较——以《用心棒》和《荒野大镖客》为例[J].电影新作,2019(02):130-132.

作者简介:冯镇东(1995—),男,湖北大冶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日本哲学。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黑泽明人物塑造
黑泽明的战争创伤——电影《八月狂想曲》主题探析
西方的黑泽明
东方人忘了黑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