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探究

2021-05-10贾淑颖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贾淑颖

摘  要:当前,高校部分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不高,社会适应技能缺乏,心理抗压能力较弱,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最终导致这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现今的就业形势,难以顺利就业。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助力学生形成正向的择业意向,强化求职抗挫能力,理性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创业需要专业指导,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还应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创业是一个相对艰辛的过程,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与品质,为此,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行融合,以期能够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

1.1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政治要求

促进大学生全面均衡地发展并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高校发展的问题之一。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了当前思政教育的难点之一。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把解决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相结合,是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和政治要求。

1.2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需求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其思想觉悟,还能提升其实践行动能力。大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就业能力的优化,不但可以解决其就业问题,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探索符合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式,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需求。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式进行研究,能极大地丰富思政教育的相关理论,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功能性。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2.1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

新时代的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十分关键。一个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在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时候总是信心十足,主动迎战,展示风采。反之,一个自我效能感偏低的学生,则会安于现状,缺乏信心,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激励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一般通过言语鼓舞等手段影响大学生的内在信念与主动意识。结合平常的言行反馈,知晓大学生的心理变化,一旦发现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及时给予合理的激勉与关爱,帮助其树立信念,培育大学生的个体评判水平,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与解决就业中所面临的困境、难题,提高自我效能感。

2.2有助于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调适

當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这种状况对于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极其考验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素质。面对强大的就业难题,能否适时地调节心情,排解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求职者的求职成功率,甚至关系到就业后的个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保证功能,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息息相通,关联密切,能够助推大学生正视困窘,乘风破浪。并且,经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能够使得毕业生正确地看待个人得失,即便求职不成,身处逆境,也能够端正思想,查明原因,不断自我完善。当毕业生踏出校园,其心理承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就越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就业环境。即使面对较为艰苦的行业,也能够坚定信念,敢于挑战,勇于奋斗,激发潜能,倾其所学,胜任本职工作。

3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思路

在新的历史时期,就业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加快以就业创业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改革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教学改革与大学生高质量毕业的重要保障,将思想政治融入就业创业教育之中,能够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创业观的形成,具体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3.1 明晰教育目标,协同育人

只有让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每一个细节,思想政治教育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的正向牵引功能才会高效施展。而教育目标实现的顺利与否同教育内容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纵析各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情况,我们发现多数学校的就业课程主要是分析就业境况、发布就业消息,讲授求职技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少,对大学生合作精神、基层择业意向、就业素养的培育不足,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实际难题。在高校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锤炼协同融合,同时设置自我认知教育、团队意识教育、战“疫”精神教育等方面的课程,牵引大学生厚植正向求职理念。并可有效搜集新时代大学生在求职中经历的切实案例,整理成册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则剖析实际典型,增强学生实际分析能力,提高其求职核心竞争力。

3.2 健全指导机制,全过程育人

当前,我们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就业指导的教育对象范围,将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合到每一名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时期,提前规划,有序分类,制定全方位的就业指导运行机制。大一的学生刚从高中毕业,处于心智技能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我们应侧重于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培育优良学风素养,使学生了解校园文化,逐步积累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做好长期的职业规划。大二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大学校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搜集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招聘的详细要求,丰富知识储备,完善自我。进入大三,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鞭策学生踊跃接触社会实践,理性总结,合理规划,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向的就业目标。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我们应该偏向于就业情形的研判,就业心理的疏导,就业信息的发布,就业沟通的讲授,指引学生理性选择就业岗位。所以说,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融于大学生求知的每一个阶段,有效衔接,形成多维发力的培育格局。

3.3强化师资培训,全员育人

首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觉察力不高。其次,从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组成较为宽泛,不仅有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还有外聘专家、兼职教师等,这些教师的授课水平不一,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授课标准。最后,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能够用于钻研就业内容的时间较少,致使其所传授的内容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就业情形。面对新形势,高校有必要拟定符合实际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紧扣全员育人理念,着眼于对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训练,明细考核指标,规范奖惩制度,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能力与授课水平,促进大学生高效就业。

3.4拓宽教育载体,全方位育人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在于对基础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认知相对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融合,能够使大学生在思想层面强化对就业局势复杂性的了解。一方面,我们运用班级育人这一固有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效力,向学生传输合乎国家政策、合乎社会形势的就业理念,教育学生提高素养、磨炼品性、规范行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增添网络教学这一元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开展线上教学,从而做到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另一方面,为了锤炼学生反求诸己、及时总结的能力,高校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可供他们历练的实践渠道,让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社区活动,使学生们提前了解本专业的从业要求,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本领,在提升就业指导实效性的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社会生存技能。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融合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搭建多维教学平台,构筑就业中思政教育的全新教育格局。

3.5 创新以实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融合模式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论式的说教展开,从实际效果来看,枯燥、单调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学习相关思政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强化其思政认知,并以此指导个人就业创业。例如,教师在就业创业教育中,针对诚信经营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新闻报道的方式,使大学生意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个人就业创业的重要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应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抗挫力,培育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养,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湯愿,郭一凤.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现代交际,2018(05):127-128.

[2]王卫华.试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2):118-119.

[3]汝信,李培林.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科研项目(52WT2103)《“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就业力提升路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